南昌“抗癌厨房”感动全国网友 专为癌症患者家属开放

发布时间:2020-06-26 18:52 | 来源:南昌新闻网 2018年10月25日 | 查看:1361次

秋季的南昌,天气逐渐转凉,树叶开始凋零……在青山湖区北京东路的省肿瘤医院内,癌症患者家属想尽办法设计“秋季”食谱,希望家人吃得可口。

  和医院一墙之隔,有条不起眼的小街,名叫学院路,万佐成与熊庚香夫妇俩的早点摊子就扎根在这里,摊子一旁有炉灶、锅碗等,每天都有患者家属前来做饭。炒一个菜仅收一元,年过六旬的万佐成与熊庚香维持这个“抗癌厨房”已经16年了。在这里,每天都有新人来、有旧人去,炉子上的火却始终不灭,“不熄”的炉火给了患者及其家属“生存”的希望,“抗癌厨房”也成为了他们的“生命厨房”。

  一个厨房

  专为癌症患者家属开放

  在这里,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有一个被癌症撕裂的家庭,每一分节约下来的钱都要用于延续生命。

  近日,记者在深巷中找到了这个“抗癌厨房”,路边小巷子内,摆着十几个炉灶,前来做饭的患者家属络绎不绝。当天,67岁的张香琴提着一个红色的塑料水桶,水桶里装着一小块排骨、一节莲藕、一把青菜和一瓶油,这是她为身患癌症的爱人准备的午饭食材,“入秋了,空气太干燥了,我准备给他炖点莲藕汤,太油腻的他吃不下,喝点汤也好。”

  “抗癌厨房”诞生在2003年,说起厨房的成型,熊庚香回忆道:“我和老伴都是南昌新建区人,十多年前来到这里卖油条。有一天,一名患者家属想借我们的炉子炒菜,从那以后越来越多家属聚集在此,为患病的亲人做饭。慢慢地,这里就变成众多癌症患者家属的厨房了。”

  “由于医院附近菜很贵,所以来这炒菜的人越来越多了,起初,我们这是免费的,但成本逐渐增高,我们也承担不起了,为了维持开销,开始收5毛钱,前些年水电费涨了,就加到了1块钱。”万佐成说。

  一个场所

  “抗癌厨房”让患者家属释放压力

  癌症,往往能撕碎一个完整的家,患者要面对病魔的折磨,家属则要承担巨大的压力,有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为此,他们需要一个缓解压力的地方,而这也是“抗癌厨房”另一个使命。

  “夫妻俩都特别好,我们来这里其实更多的是想找个人聊聊天,宣泄压力。”李春梅边照看着炉火上熬的汤,边和记者闲聊起来,她丈夫正在病床上和病魔做斗争,为了给丈夫打气,她每天在丈夫面前都需要保持积极的情绪,“心中的痛苦怎么都不可能跟丈夫说,我再苦再累也不要紧,只要让他有信心就行。自从来这里做饭后,我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来这里做饭的人基本和我有着一样的境遇。”

  李春梅的一番话,激起周边患者家属的共鸣,今年56岁的熊细妹的爱人患白血病半年,化疗基本用光她家所有的积蓄,借钱的事她只能一个人扛不敢告诉爱人,她露着淡淡的微笑跟记者说:“在医院里特别想出来透透气,压力太大,面对医生和那些听不懂的药名、病名,实在太累了。一到饭点,我就会来到这,边做饭边和熊庚香聊聊丈夫的治疗情况,和其他家属探讨下怎么给病人做饭。在医院里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说真的,每次来这里都觉得给了我再次踏进医院的勇气。”

  一份善良

  全国网友为他们点赞

  日前,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2018“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名单出炉,万佐成与熊庚香夫妇成为江西唯一获奖者,在投票期间,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全国网友,让大家看到了南昌人的善良。

  在“抗癌厨房”,不仅有李春梅和熊细妹这样的老顾客,也有不少未曾下过厨的新顾客,“我今天第一次来,听说这里有个厨房可以自己做菜。”正在向熊庚香讨教如何煲排骨汤的小郭告诉记者,他今年20岁出头,前几天他为患癌家人准备的是快餐盒饭,但觉得营养跟不上又费钱,所以特意买了排骨来这准备亲自做饭。从未做过饭的小郭还让身边的朋友给他拍了几张亲手做饭的照片,准备带给患病的家人看。

  下午2点多,万佐成开始准备夫妻俩的午饭,当最后一个客人离开后,熊庚香拿着扫帚开始打扫。熊庚香告诉记者:“我们几乎每天都没有停歇,为了维持收支平衡,我每天凌晨两点起床炸油条再送到客人手中。早上六七点开始熬几桶免费的白粥,8点多就会有人来做饭。”虽然每天都很忙,但熊庚香感觉非常好,“我做的事情虽然不值一提,也非常细微,但是每天来这的人非常多,我希望能把这份‘助人为乐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可能若干年后我干不动了,也有可能曾经来我这里做饭的病人家属,把‘抗癌厨房’延续下去,让爱心得到传递。”(南昌晚报全媒体主力记者黄之昊  杨紫韬)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