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雷锋”看时代(图)

发布时间:2020-07-04 20:57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0年07月03日 18:17:05 | 查看:5272次

马戈

  长篇纪实性报告文学《我的名字叫“雷锋”》,翔实记录了武警辽宁省总队上尉军官张光付数十年如一日帮助妇孺鳏寡、践行雷锋精神的生动故事。

  对于主人公张光付,我是比较熟悉的。2014年7月,他从警官学院到原北京指挥学院培训时,我任学院的新闻干事。一年的时间里,我陪他走遍了驻地的孤儿所、养老院,采写过他的事迹,也协调接待过多位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

  读完《我的名字叫“雷锋”》,张光付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变得更完整、更立体、也更为凝重,这得益于作者不惜笔墨还原了张光付的成长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这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人们对时代的思考,对雷锋精神当代意义的探寻。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英雄。上世纪60年代,粮食紧缺、棉花减产,国民经济困顿,集体主义备受推崇。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3月5日“学雷锋日”一直延续至今。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的今天,还能不能造就新时代的“雷锋”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使社会发展到今天,仍有那么相当一部分人不会上网,面临囧境,又似乎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但他们真的需要帮助。这正是“看不得别人有困难”的张光付坚持行善的原动力。

  英雄需要赞美,但不能过于拔高。让人欣喜的是,作者笔下的张光付并不完美,更不悲情。他骗过军校的门卫、犯傻给过假乞丐钱……种种趣事、咄咄怪事塑造出一个憨厚、倔强的新时代“雷锋”活的形象。特别是张光付捐了自己的工资还到处借钱做好事,在外面认干爹干娘反而落得亲爸妈吃不上好药还得打工替他还债,着实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张光付。

  正如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一些抹黑雷锋的声音,关于张光付“功利”“虚伪”的争议也从未中断。记得在一个午后的咖啡厅里,张光付和我,还有两位某电视台的编导探讨脚本,其中一位编导认为张光付获得了太多荣誉而不适合大规模宣传。但我觉得,问题不在于宣不宣传,而是怎样宣传。人们常说,不要随意评价一个人,除非你了解他的过去。这本《我的名字叫“雷锋”》,客观真实地刻画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这正是最好的宣传、最得体的宣传。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雷锋。就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各地抗击“新冠”疫情的感人故事不断上演。一位援助武汉的90后女护士在请战书中写道“我没有男朋友,没有牵挂,让我上”;00后的疫苗试验志愿者说“这不是什么大事”;38℃的高温下,医护人员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做核酸检测……要读懂雷锋,首先得读懂这个时代。而此书,无疑是透过“雷锋”看时代的一扇窗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