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生蔡卫平获2020年“最美医生”称号(图)

发布时间:2020-08-22 22:07 | 来源:广东文明网 2020-08-20 | 查看:974次

蔡卫平。张梓望 摄

  “老菜”,其实不老,也不“菜”。

  他不老——身材高大,肌肉发达,虽有1年多就要退休,却依然神采奕奕、声如洪钟。

  他也不“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传染病防控专家、“抗非”一等功臣,名声赫赫。8月19日,他获得了国家颁发的2020年“最美医生”称号。

  “老菜”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的微信名。有着“抗非”功臣、艾滋专家、人大代表的三重身份,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老菜”执着发声,演绎着一个医生的初心使命。

  “抗非”老将:净说大实话

  庚子新年,新冠肺炎来袭,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确诊患者集中收治定点医院,蔡卫平担纲隔离病区医疗总负责人。“抗非”老将再披白衣上战场,乱云飞渡中,他始终发出冷静理性的声音。

  17年前“非典”来临时,他就冲锋在救治一线,连续2个月没日没夜奋战。因为太疲劳,最后自己也被感染,迅速发展为重症,九死一生。“混乱、劳累”是他对非典之战的最深印象。

  比起“非典”,新冠肺炎传播更快、防控难度更大,患者也更多。但这次,蔡卫平不慌不忙。战“疫”一开始,他就强调要加强院感防护,保证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应急的状态,可以持续一阵子,但持续不了太久”。

  同时,他坚持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分类收治,避免了交叉感染;危重病人集中在ICU病区,配备两倍人力;他每天在各病区巡诊,病人有加重迹象就立即送ICU,其他病区的压力也大大减轻。

  最高峰时,广州八院在院确诊患者近300例,病房全部收满,同时有三个重病号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但医护人员们不再疲劳作战,累了可以休息,甚至“到点就可以下班”。

  面对新发传染病,许多专家倾向于用重药,甚至4种抗病毒药联用,“有根稻草先抓着再说”。在会议上、电话里,蔡卫平与其他专家反复争论,一有机会就呼吁不能多种药物联用、大剂量用药,“产生的副作用可能比好处还多”。

  蔡卫平最佩服钟南山院士,因为“他讲真话”。熟悉蔡卫平的人都知道,老蔡也“净说大实话”。但蔡卫平说:“总得要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尤其对于不确定的东西,如果都是一边倒的声音,对治疗这个疾病没有好处,对社会没有好处。”

  艾滋专家:为患者“话疗”

  2月初,在查房时,一个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向蔡卫平倾诉:“我可能走不出去了。”

  蔡卫平对他讲起了自己感染“非典”的经历。“从床到厕所,就这么几米的距离,我当时用了半个小时才走到。但你看,我活过来了,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对患者开展“话疗”,是蔡卫平作为艾滋病专家坚持多年的习惯。

  在艾滋病门诊,蔡卫平也总是在跟患者聊天。聊着聊着,可能就聊起哲学,讲起健身,甚至说到夫妻生活等隐私话题。“好像是瞎聊,但患者感到你真的在听,才会相信你。”

  艾滋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让患者建立起对医生的信任非常重要。这么多年来,他“积攒”了许多追随他的忠实病友,许多人看过一次他的门诊,就“赖着不走”了。

  “为什么蔡主任讲的话,患者就会信服?”广州八院感染三科主任何浩岚说,除了专业,更重要的是蔡卫平对他们有着深厚的同理心。

  疫情中,广州八院的嘉禾院区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全院医务人员几乎都调去支援。但蔡卫平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东风院区的三个病区保持运行,继续收治艾滋和肝病患者及一些其他急性感染病患者,感染科门诊在大年初七就正常开诊。

  压力四面八方袭来,从院领导到医务科,轮番反复劝说——医护人员太累了,嘉禾院区人手不够,还有人劝他,“全省都关了,你为什么不关?”

  “正是因为全省都关了,我们才不能关。”蔡卫平咬牙坚持,在嘉禾院区和东风院区两头跑,一人挑起管理8个病区的重担,“最起码得保证病人有地方去”。

  春节期间,各地患者闻讯而来。不少病情较重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在东风院区寻得最后一线生机。

  人民代表:为社会发声

  2月29日,广东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蔡卫平作为专家回答记者提问。

  话锋一转,他主动讲起抗体检测的话题:“抗体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这是全国最早有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一时间,这一说法在各大媒体“刷屏”。

  媒体都喜欢蔡卫平,因为他敢讲,“有料”,从不回避。疫情中,蔡卫平多次在公众场合和媒体上积极发声:最早向公众解释复阳现象,提出超长潜伏期是个案,科普群体免疫是怎么回事……他的判断最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清晰明了的解读,给公众吃下定心丸。

  作为一名传染病专家,蔡卫平最能明白信息公开的意义。传染病防控战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最大限度地获得公众的理解和参与。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更有责任为人民发声,向政府建言:“能在更高的层面去推动一些事情,比只当一个看病的专家发挥的作用更大。”

  1月27日,在广州市领导召开的座谈会上,蔡卫平提出了5点建议:扩大核酸检测,无论是否与武汉相关,有症状就要做筛查;将确诊权限授予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实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全部集中隔离、分层收治,不能居家隔离;最大限度减少一线医务人员非医疗工作;协同科技攻关。

  专业切实的建议,被决策者采纳,很快全面施行。

  非典后,不少地方跟风建设传染病医院,过几年又因经营不善而关闭。蔡卫平担心,新冠肺炎疫情又会带来一次盲目建设。早在2月27日,他就提交了一份建议给全国人大,最早提出建设传染病医院需“平战结合”。

  2012年,蔡卫平获得国际艾滋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项贝利·马丁奖。他将10万块的奖金全部捐出,开展基层医生的培训项目。有了“启动资金”,不少人热心捐款助力。如今8年过去了,无数基层医生获益,而这10万块钱还没花完。

  还有1年多就要退休,蔡卫平已打定主意“退而不休”。他计划投入到健康扶贫的工作中去,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站的建设,继续培训更多的基层医生。

  年届花甲,“老菜”依然风华正茂。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李秀婷 朱晓枫 通讯员 粤卫信 贾卫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