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成龙:导弹作战运用奠基人(图)

发布时间:2010-05-23 07:16 | 来源:北青网 2010-05-17 03:14 | 查看:1158次

■邱成龙研究导弹作战应用■摄影/张芹洪

  作为我国导弹作战运用顶级专家,邱成龙用一生的时间做了一件事——就是告诉那些手握“利剑”的将军们,他们手中的导弹应该“怎么打”。2009年10月29日,邱成龙走完了69年的“驭剑”人生。作为一名二炮的导弹专家,他用一生承担起一个国家强大的梦想。

  演算草稿能装4麻袋

  军校毕业后,在基层锻炼七年的邱成龙被调入研究室,开始参与战略导弹作战运用研究。他认为当时用的计算表不够精确,便首先主攻计算表。

  由于建立作战运算模型需要运用巨型计算机进行计算,当时国内的设备寥寥无几。整整3年,邱成龙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进行了上百万组数据的计算,并创建了数十个数学模型。他在纸上运算积分公式,草稿纸就用了4麻袋。最终编写出中国首部《战略导弹作战运用计算表》,将计算精确度提高到小数点后六位。

  数年后,邱成龙又带领团队编写完成我国首部《战略导弹作战运用手册》。从那时起,当遭受敌对国家核攻击后,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有了明确的还击方法。

  常规导弹作战运用奠基人

  20世纪90年代,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发生了些许变化,短距离、精确度高的常规导弹更为急需。二炮一位导弹专家介绍称,当时中国开始着手研发射程在1000公里之内,能有效威慑周边的常规导弹。邱成龙成为常规导弹作战运用的学科带头人。

  邱成龙带领课题组数十次下部队,进工厂,赴靶场调研求证,积累了2米多高的技术资料。经过几年努力,建成常规导弹作战运用模型方法体系。他也成为公认的“我军常规导弹作战运用奠基人”。

  1995年7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东海公海进行导弹发射演习。由于导弹型号、打击频度、作战要素难以掌控,二炮首次成立演习辅助决策中心,邱成龙担纲技术负责人。他根据毁伤模型计算和作战仿真推演提出咨询意见:某突击频度可以减少某型导弹×枚。演习结果证明,邱成龙的方案以最小的代价夺取了胜利。

  两次错过院士评选

  作为导弹作战运用的顶级专家,邱成龙曾两次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但因课题大多是辅佐高层决策的“国家机密”,导致评选委员会对他的价值知之甚少,最终落选。

  当邱成龙的家人和同事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科研手稿有整整半铁皮柜。“站起是标杆,躺下是铺路石。”邱成龙35岁进入某研究所时,导弹作战运用尚处在起步之初,而当他69岁病逝时,这个专业已在他手中成长为第二炮兵“第一大学科”。(宋旸 韦存韧 周明)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