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8月中国好医生好护士:湖北省:王冰(图)

发布时间:2021-01-01 20:4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年10月28日 | 查看:536次

2020年1月22日,荆州市卫健委下达通知,要从我院抽调三名危重症专业的医护支援武汉,我是被省卫健委专家点名指派。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疫情就是命令,在简单收拾行李后,我告别家人孩子向武汉进发,成为荆州市首批援助武汉的医护力量。逆行的火车上,空荡的车厢只有我们三人,那一刻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就是士兵,前方就是战场!

  我们三人被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这里是当时风险等级最高、也是最辛苦的“战场”。危险重重,归期不定,还有医务人员批量感染的情况,但时间紧迫,容不得我们有任何迟疑,当天下午就开始培训,晚上熟悉病房,除夕当天就上岗了。

  我被分配在南六楼重症隔离病房。这是一个是普通病房临时改建不到5天的ICU,收治的几乎都是当时全市最重的病人,是当时风险等级最高、也是最辛苦的“战场”。当时通用治疗方案中对于最终需要插管的重症患者,还不太支持早期积极有创机械通气,导致这部分患者插管时间窗普遍滞后。我现在都还能清晰地记得,在初到金银潭的三五天,看到呼吸窘迫的患者一个接一个的离世时,我心中巨大的无力和遗憾。有创机械通气方案没能推广,一方面与疫情爆发猝不及防,大家那时对新冠还没能全面认识有关。另一方面,气管插管所喷射出来的高病毒载量气溶胶,在防护物资匮乏时,对操作者的危害可想而知。可是我们重症人做的哪件事不是在绝境中力挽狂澜呢?!生命高于一切!在杜斌教授、余追教授身先士卒精神的鼓舞下,我给多个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头两个患者都是在缺乏正压头套、仅仅在穿着防护服、戴着两层防护面屏和N95口罩的情况下操作的。事实证明,对于最终需要有创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插管时间窗的提前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2月22日,接受省市区卫健委统一轮岗安排,我们三人结束支援工作。隔离期结束,我第一时间又投身本院的重症隔离病区,把从金银潭带回的治疗经验积极分享给同事们。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