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什么都不记得了,一定把最后一次党费交给组织”(组图)

发布时间:2021-04-12 19:58 | 来源:红船杂志 2021-01-27 | 查看:1029次

有人给范传玺送报纸算了一笔账:一个人一辆车,每周行程100公里,一年5200公里,三十年就是15万6千公里。他送的5份报刊每周加起来1500多份,一年就是7.8万份,30年便是234万份

范传玺的儿子范卫东对红船编辑部说:“七、八十岁的人了,送报纸从不误点,我们这些做儿女的都劝他不要送了,万一出点闪失怎么办啊?他说我不是身体还好吗,你们要支持我的夕阳事业,支持我的事业就是最大的孝顺,俺是党员,多为党做些事是应该的。

去年10月13日是范传玺88岁的生日,在家庭聚餐时,他的老伴拿出一张一万元的存折,说出了隐藏在范传玺心中的愿望。她说:“这是你们的父亲感到自己有病了,特别交给我的。说是一旦他百年之后,就做为最后一次党费交给组织。”儿女们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也深深佩服父亲的这份情怀。

红船编辑部了解到,六年前,范传玺被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可能撑不了太久,偷偷以老伴卢秀荣的名义存了一万元钱。2019年时,他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越来越差,就把存折交给了老伴,叮嘱她说:“如果我不行了,就把这一万元作为自己最后一次党费交给组织。”

如今范传玺已经完全失去了记忆,就连自己最亲的儿女也认不得了。疾病夺走了他的健康、夺走了他的记忆,却夺不去他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范卫东说:“父亲曾经教育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作为党员要对得起党员的称号。父亲认为是党组织给了他展示才干的机会,给了他成长进步的条件。父亲说地上的小草尚且记着报答阳光的恩情,羔羊、雏鸦尚且能够‘跪乳反哺’。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知恩报恩,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范传玺1934年出生在战争年代,记事的时候正赶上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祖国大地,血腥杀戮、战火纷飞、饥寒交迫是他童年时最深切的体会。

1957年中专毕业,因为酷爱新闻写作,不断有稿件见诸报刊,被选入县委报道组。再后来他进入县广播站当了记者、编辑、副站长,最后在县广播局当了副局长。

范传玺生活节俭,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范卫东说:“我父亲一双皮鞋穿了十几年。一套黑的、一套浅蓝色衣服穿了很多年,出来进去就这两套。吃饭更不讲究,粗茶淡饭吃饱就行。”

“1980年以前,我父亲的工资一部分用于赡养父母,一部分照顾他远房的伯父伯母,还有一部分是养育我们兄弟姊妹。”据范卫东回忆,父亲只要有时间就守在父母跟前,端水端饭、问寒问暖。并长期照顾院中远房的伯父伯母。他的这位伯父自幼是个孤儿,父亲在有限的工资里挤出些钱来,为他们买油买面、添衣买药直到去世,前前后后有十七年的时间。

范卫东说:“2005年时,我们做儿女的也都参加了工作,但那时的工资都不高。再加上几个孙子孙女都要上学,父亲也会在关键时刻接济我们。包括我们成家立业、买房子父亲都给过很大的帮助。”

2020年12月14日,范卫东受母亲的嘱托,到济南市济阳区区直机关工委,为父亲交上了这最后一笔“特殊党费”,连本带息共计11060元。这张一万元的存折被家里人留下做了纪念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范传玺的心中,是党把自己从战乱的年代里逐渐培养成为新闻战线的干部。由此看来这笔党费绝非范传玺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而是有着很长时间的思想准备。

范卫东告诉我们:“父亲的这笔党费给我们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满满的正能量,需要我们去传承,我们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把父亲的这种爱党情怀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撰文:王向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