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学银: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图)

发布时间:2010-09-26 08:56 | 来源:江西日报 2010-05-02 第A01版 | 查看:3377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人物小传:詹学银,全国劳模。2007年,他创办了全国第五个、江西省首个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子女、孤儿和农村留守儿童。目前,该中心共收养儿童142人,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詹爷爷”。

  劳模感言:太阳村里的每位孩子都是受过伤的天使,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能上学,与其他孩子一样感受到家的温暖,享受到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

    “奇珍,你的家在哪里?”记者问13岁的孤儿曹奇珍。

    “太阳村。”

    “你最喜欢谁?”

    “詹爷爷。”

    曹奇珍所说的詹爷爷叫詹学银,今年62岁,是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主任,也是142名服刑人员子女、孤儿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

    詹学银是都昌县稽征所一名普通退休职工,2006年9月,他无意中从浔阳晚报副刊上看到一篇关于张淑琴创办中国太阳村救助服刑人员子女的报道,不仅为张淑琴的行为而感动,思想上也产生了共鸣。当年11月9日,他在北京见到了张淑琴,把自己想建太阳村的想法和盘托出,张淑琴十分支持他。回来后,詹学银便开始忙于解决太阳村的建设用地问题。从选址到征地,从规划到选人,每一件事詹学银都用心操作。在他的奔波下,2007年6月1日,全国第五个太阳村在都昌奠基。

    詹学银是太阳村的主任,100多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全压在他的肩上,可最让他操心的还是这些孩子的管教问题。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经历,有的孩子还会因为自己是服刑人员的子女而自卑。詹学银像关心自己的儿孙一样关爱孩子们的成长,一年365天他总是半夜睡、五更起,晚上总会起床好几次为孩子们盖被子。白天,只要他发现哪个孩子情绪不好,必定找来谈心。

    太阳村有26名在外读书的寄宿生,每星期詹学银都要抽出时间前往学校探望、问候,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主动配合老师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节假日,他还专门开车把他们接回家。

    服刑人员子女段和会、段和娜兄妹俩,由于长期在外流浪而难以安心学习和生活。一天夜里,段和会一人悄悄地离开了太阳村。詹学银知道后,立即叫醒妻子和员工:“孩子睡的被窝还有热气,说明他刚走不久,荒山荒野无路可走,他肯定是沿村里的公路往县城方向去了。”果然,在不远的公路上,他们找到了段和会。詹学银心疼地抱着和会说:“是爷爷没照顾好你,让你受苦了,爷爷一定会好好疼爱你,请跟我回家吧!”段和会感动得流泪了,从那以后,他在太阳村里安心学习和生活。

    11岁的孤儿刘佳梅是位智障患者,刚进太阳村时,大家都认为她是个聋哑人。詹学银多次送她前往医院治疗,回太阳村后,又经常守在她的身边进行护理。经过半年的精心照料,小佳梅第一次对着他叫了声“爷爷”。佳梅不是聋哑人!大家无不感到喜悦。从此,太阳村里又多了一位会读书、能唱歌的孩子。

    黄思琦家住崇仁县,思琦刚刚出生,父亲就被判刑入狱,半岁时,母亲又离她而去。爷爷奶奶将其抚养到5岁的时候,太阳村收养了她。刚来太阳村时,思琦总是哭。詹学银悉心关照,还带她去监狱探望父亲。从此,黄思琦内心充满了阳光。她在太阳村学校成绩拔尖,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为了改善太阳村孩子的生活,詹学银开挖荒地种蔬菜,在鱼塘里养鱼,还把自己家里几亩水田给了太阳村种水稻。山上种果、圈栏养猪、山下养鸡,詹学银一有空就辛勤劳作,无私奉献。

    在太阳村“爱心小屋”的墙壁上,记者看到孩子们稚嫩而真实的心声:太阳村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在这里充满着爱的阳光。(记者 邱玥)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安徽省六安市2011-10-29 17:16:22 发表
匿名网友:有了这样的人,中国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