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记襄电集团输变电工程公司职工江建军

发布时间:2008-10-27 08:00 | 来源:汉江传媒网 2008-7-3 20:49:49 | 查看:1562次

  今年37岁的江建军,是襄电集团输变电工程公司一名普通员工,共产党员。1992年至今,收留流浪少年、不愿回家、不愿读书等“问题孩子”40多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基本都用在照顾和安置这些孩子们的生活。

  “要不你找江老师吧。”这话最初在孩子们中间流传。江建军给了“问题孩子”太多的温暖,孩子们“走投无路”时,就想着要投奔到江建军家。孩子们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逐渐的,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来找江建军的家长络绎不绝。

  江建军执着于帮助这些“问题孩子”,从没考虑过收留一个孩子值不值得,也没思考过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他说,帮助这些问题孩子,好像是他的责任一样,只要接触到这些的孩子而自己没有过问,就有种负罪感。

  努力总会有希望

  2月18日晚饭时分,江建军很热闹。在他家住了两年的小不点和小静已经算不得外人了。家里来了小伟和小磊,是当天从太平店镇、南漳赶来的要到外打工,每年回来或除去,江建军家是不少孩子的中转站。

  当日小不点的姐姐也从武汉赶到襄樊。说到小不点,姐姐的第一句话就是,“懂事多了,原来是看到什么就让买什么,现在他知道计划着花钱了。”

  小不点说,对于自己曾经的经历有些遗憾,“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一定好好学习上大学。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人总会慢慢长大的,这是我人生中一段深刻的记忆。”

  凑起来的大家庭

  樊城供电局家属院,一个普通的两室一厅。这是江建军的家,也是很多和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曾经走在“边缘”的青少年的家。他习惯称他们为“孩子”。

  这些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眼里,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不是逃学上网,就是打架生事,但在这里,他们都按时回家吃饭,按时作息;自己的衣物,也决不会扔的到处都是,即使对有极强诱惑力的电脑游戏,他们也不会玩过晚上23点。做家务也是常事,洗菜、切菜、蒸饭,连16岁的小不点都不例外。很多规矩是江建军定的,但孩子愿意遵守。

  1991年,从师范毕业,江建军就在供电局子校教书。后来子弟学校没办了,他调往单位办公室工作。

  2001年,他又在汇文综合高中教了起来了书。教书期间,他一直是班主任。他觉得,一个不当班主任的老师,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学生。

  十几年了,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只要碰到“问题孩子”,他就忍不住要过问,对那些不愿意回家的,他就带到自己住的地方。管吃管住,还耐心的教育他们。“看着他们在街上流浪,我放不下也许是执着于一这个梦想,至今,他仍徘徊在婚姻殿堂之外。

  从他家走出来的孩子,现在有很多都在外上大学或工作了,但他家中转站的角色,至今没变。每年寒暑假,他总要提前买往返各地的车票,让奔往各地的孩子好顺利上路。

  不知是因为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的缘故,还是整天围着孩子们转,江建军更像一个大男孩,就连他自己都这样感觉:“我感觉我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极相距太远。有时我会忘记自己的年龄,感觉和他们一样了”

  和“问题孩子”的不解之缘

  小尽是他接触的第一个“问题孩子”。小尽父母离异早,和父亲居住,父亲又重组了家庭,他和父亲感情淡漠,自闭心理严重。江建军知道后,经常找小尽谈心。后来,小尽索性搬来和江建军一起生活,一起生活的两年里,江建军很注意培养他乐观的性格和学习的意志。小尽考上了五中,随后又上了西南交通大学,现已在杭州工作了。

  小尽、小舟、霄霄……到现在的小不点、小威子和小静,还有想不起名字的那些曾在他家住过的孩子,少说也有三四十个。

  小不点名叫张艺辉,是河南人,但从小跟着父母在襄樊生活。初中三年里,他不知逃了多少次学,被学校列入“头号人物”,一逃学,他和孩子的母亲就到处寻找,最后为了找他,整月不能正常上班,把自家办的一个厂子都找垮了。

  2006年6月21日下午,江建军下班回家,走在樊城再尔广场附近,发现一个大人正在追赶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开始他以为是抓小偷,后来听旁人说是父亲在抓儿子。

  凭直觉,这又是一个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从出租车上揪下儿子的那一刻,孩子的父亲当着围观群众的面,伤心的哭了。

  父亲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哭诉着,儿子却侧着头,神情冷漠。围观人群有人指责儿子道:“我要是你爸,非揍得你爬不起来……”

  围观人群散尽,站在一旁的江建军这才走过去,拉了一把那个一脸倔强的孩子,孩子的眼泪簌簌掉下来了,江建军心里暗喜,这孩子还有救。

  这孩子就是小不点。

  父亲原本已经绝望了,小不点的一个叔叔也赶到了现场,打算用绳子将他捆了回去。“捆了人捆不了心。”听江建军说想和小不点谈谈,并让其暂和他住,像遇到了救命稻草,小不点的父亲感激地连连点头。

  事不过三,江建军原本以为,用自己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宽容,也许能赢得小不点的心,但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小不点四次从家逃跑。这让江建军气愤之余有些伤感。

  小不点说不想读书了,江建军就想着带小不点去武汉高校转转,也许会激发一下他。买了晚上到武汉的火车票,但去火车站时,小不点又跑了。江建军心里透凉。

  “我控制不住自己,老江对我太好了,我不好意思再面对他。你们还有希望,要好好读书。”小不点在同学QQ里留言说。江建军再次发动学生寻找,最后在襄城环城南路一网吧里找到小不点,他在给别人当游戏代练。

  没法继续读书的小不点,在网吧找了个网管的工作。考虑到小不点正在长身体,江建军专门买了一个保温筒,每天到网吧给小不点送饭,一送就是三个月。

  今年年2月,小不点偷偷跑到武汉找他大姐了,但没告诉江建军。江建军四处寻找不见踪影,还雇了“私探”帮忙打听,当日晚8点得知小不点的去向,江建军连夜赶到武汉。这次,小不点在武汉上大学的大姐和远在深圳打工的父母,都哭着劝江建军不要再管了。“我们早就放弃了,就打算没这个儿子。”

  “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赶到武汉,面对小不点,江建军说的第一句话。一直坚持的江建军,这次掉泪了。

  顺着小不点的要求,从武汉回来后,江建军给小不点找了一个电脑学校。半年时间里,小不点表现一直不错,学习也很上心,也懂事多了。上月,江建军带他到深圳看望打工的爸妈,爸妈打工的艰苦环境,对小不点的触动很大。

  去年9月,小不点在再尔广场一电脑公司找了份工作,一直到现在。

  小威子是江建军在汇文高中教书时认识的。当时小威子被妈妈送到学校后,怎么说都不肯在学校上学。站在楼梯口哭时,被下课回来的他撞见了。

  “你就试着上一周,一周后你还是不想上,我给你妈妈做工作让你走。”到现在,小威子依然记得这句话。

  小威子留下了,江建军成了他无话不说的朋友。食堂供应什么饭菜,好不好吃,他都会说给江建军听。上小学三年级时,小威子的父母离婚了,他跟了妈妈,和父亲的关系十分淡漠,直到父亲后来去世,他都没有感受到多少父爱。

  和江建军混熟了,小威子问江建军,叫他“干爹”怎么样?起初江建军觉得别扭,虽然自己30多岁的人了,可还没成家。最后扭不过,私下里,小威子就喊江建军“干爹”。

  希望能为襄樊“襄樊青少年救助”做点事

  看到自己接触的孩子慢慢长大懂事,并从边缘走回来,江建军心里比谁都高兴。他对自己的坚持感到值得,对自己的梦想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江建军说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能像妈妈一样当个老师。

  “也许是受到我妈的影响,我对学生的有很深的感情。”江建军说,他妈妈原来是单位幼儿园的老师,他不记得妈妈是怎么工作的,但记得孩子们和他妈妈待在一起的快乐,妈妈去世时,很多家长自发的来祭奠。

  “我接触到的孩子,大多都是缺失爱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家无所适从,逃学上网。”他说,晚上出来散步的时,经常会看到三五成群的青少年在街上溜达。一次看到情景他想了好几天,那天晚11点多,七八个中学生,喝醉了酒,踉跄地行走在长虹路机动车道上,让来往车辆避让不及。害怕出事,他一直跟在他们后面,看到他们找了旅馆住下,才回家。

  “看到了,不管真要出事,我会内疚一辈子。”所以,不管在哪儿,只要碰到这样的孩子,他就抑制不住地想去接触,而且越是像小不点一样,教育起来具有极大挑战性的,他越会坚持到底。“他们只是些需要更多关爱的孩子,并不是冥顽不化,而且很多孩子心底都是有爱的。”

  住在他家的孩子,走了一个,又来一个。“我不希望一个孩子,因家庭、社会教育不当而走上歧途。”孩子住在他家,他不仅担负着思想教育工作,还要把生活安排的尽量让孩子们感觉舒适、温暖,孩子们的需求他也要尽力满足。但单靠自己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他感觉力不存心。

  从去年9月《襄樊晚报》和襄樊电视台报道了江建军的事后,来找江建军的家长络绎不绝,有的家长硬是要将孩子放在江建军家,不少家长要江建军开办一个问题孩子的学校。

  “我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我希望全社会都关注一下‘问题孩子’的教育,能成立一个青少年救助中心,让这些暂时迷失方向的孩子,不愿回家的孩子能有个安身之处,他们可能就不会在街上游荡,在没钱上网的时候也不会去偷窃,走上犯罪的路。”

  “我愿意一辈子当个志愿者,陪这些边缘孩子走过迷茫期。”他说,迷茫的孩子,需要有人指引,也许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接触了很多孩子,也接触了很多家长,江建军说,很多家长其实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问题初期有人指导,孩子的问题也就不会发展的那么严重了。(作者:刘晓青)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