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中原更出彩 ——河南完善生态链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1-11-14 22:30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4日 01版 | 查看:440次

【年末,我们交出这样的答卷(2)】 

  一所市级心血管专科医院凭借科技创新,在中原大地书写着传奇:2020年共完成心脏移植手术44例,位列全国第四,河南第一。河南首例心脏肝脏联合移植、河南最小年龄(6岁)心脏移植手术、左心耳封堵术全球跨境直播、中原地区首例人工心脏“火箭心”植入手术等,均诞生于此。

  “唯有创新,方能成为领跑者;唯有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家医院——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魏艳说起医院创新的故事,自豪满满。

  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异军突起是河南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推进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把握新机遇,创新再出发

  2019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深情勉励中原儿女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寄语殷殷,厚望如山。

  对于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更多。向着大而优、大而新、大而强和高又快、上台阶不断迈进,河南怎样破题?又如何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两年后的今天,河南省委发出“两个确保”动员令——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开启第二个百年战略安排的河南实践,推动“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往深处走、往实处干。

  2021年9月24日,河南发布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坚持“两头抓”: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部署和对接,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营造创新活力迸发的一流创新生态。

  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位居首位,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信心与决心,向全省释放出了省委省政府要下大力气狠抓创新的鲜明信号。

  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河南重温初心使命、激发前行动力,不断提升瞄准奋斗目标、扛起时代重任的历史自觉。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表示,必须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前瞻30年的眼光来想问题、作决策,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既要攀高峰,更要平洼地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上两套面窗产品就是我们团队研制的。”当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后,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春太难掩激动。

  传统产业通过高科技嫁接一跃成为行业龙头,科技创新之花在中原大地处处绽放。

  2016年以来,河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审和省审的小麦玉米品种有32个,研发的小麦分子聚合育种技术、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体系等,支撑河南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在国内保持领先水平。

  “我们团队研究出的新型新冠病毒结构疫苗高效、安全,易储存、易运输、易量产。”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河南省免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爱萍说。

  面窗组件是宇航员的“眼睛”和生命保障关键的部件之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新冠疫苗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中国贡献……近年来,河南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立得住、叫得响的科技创新品牌。

  曾经,科教高端要素匮乏是河南突出短板,嵩山实验室成立之前,河南尚未有一家省实验室;高等教育方面,博士学位授权高校仅有9所,博士研究生招生数仅占全国的0.93%。

  这些,都与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河南也清醒地看到,科技创新总体在平原,有高原、缺高峰。要想突破,必须攀高峰、平洼地。

  2021年9月22日,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研究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工作。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担任双主任。领导架构规格之高史无前例,此中深意不言自明。

  河南省科技厅厅长陈向平告诉记者,在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过程中,河南放出大招——

  在战略目标上提出实现“五个突破”,即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实现突破、国家大科学装置实现突破、世界一流学科实现突破、重大前沿课题研究实现突破、重大原创性成果实现突破。

  聚焦“两个高效”,即创新主体高效联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

  推动“三个全覆盖”,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活动全覆盖、重点产业集群中试基地或产业技术研究院全覆盖。

人人能出圈,形成生态圈

  玉米收获季节,面对一个试验点100多亩地、近百万株玉米,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继华汗流浃背地一株株“寻宝”,寻找理想的育种材料,可谓“十万里挑一”。

  汤继华乐此不疲:“科技创新越来越受重视,越是困难越有干劲儿。”

  干劲儿来源于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从顶层设计着手,推出鼓励科技创新的新举措。

  ——把构建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位置谋篇布局,切实把握好中央关于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决策方向。

  ——突出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创新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力求制定的政策措施既“顶满格”又契合河南实际,最大程度切中要害、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河南省明确提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要强化前瞻30年的战略意识和“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从10个方面制定了30多条政策措施,力争在高水平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一流学科、世界前沿课题、重大关键创新成果上实现重大突破,努力在构建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中部前头、走向全国前列。

  从基础环节着力,打造实现创新突破的主力军。

  高标准建设省实验室,打造更多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将通过“省级层面设计布局”和“地方政府主导创建”相结合的方式高标准谋划建设10家突破引领、综合集成的省实验室,使之成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引领阵地和源头支撑,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

  “在信息技术、种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布局3家省实验室,意味着我省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迈出了扎实的、关键性的步伐。”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保民说,条件成熟时也可跨领域、跨学科联合组建省实验室。

  从把握趋势着眼,构建完善创新创造的生态链。

  ——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努力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关键环、迈向中高端。

  ——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推进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在氢能储能、量子通信、新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蓄势突破。

  ——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构建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链,培育10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100个引领型企业。

  ——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打造装备、食品、轻纺、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建材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说,在建设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上更加出彩,必须要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工作重点,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

  我们已经看见,一幅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展开。

  (本报记者 王胜昔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汪俊杰)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