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精神——战“不毛之地” 造“塞上绿洲”

发布时间:2021-12-27 12:11 |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0年06月01日 16:42 | 查看:1843次

【主持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从曾经的“不毛之地”,到如今的“塞上绿洲”,70余年里,右玉人民久久为功,用一场执着的造绿接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

【解说】右玉县地处塞北高原,距毛乌素沙漠100公里。自古以来,这里风沙肆虐,土地沙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全县森林覆盖率不足0.3%,而被风蚀沙化的土地却占到76%以上。一位到这里考察过的德国专家曾断言,右玉不适合人类居住,建议举县搬迁。

【采访】山西省右玉县政协原主席 原《右玉县志》编委 王德功:右玉最有名的就是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你比如说夏后风,从立夏以后,一旦说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一刮40天,刮得天昏地暗。

【解说】如何遏制肆虐的风沙,把数百万亩荒漠化的土地改造成良田,成了摆在右玉干部群众面前的最大难题。上任第二天,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和县长姜永济就背起水壶,带上军用地图,开始了对全县的徒步考察。

1949年秋,就是在这个山沟,张荣怀看到了在右玉从没见到过的景象:高口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沟里是一片没有被风沙淹没、长势很好的土豆,一个年轻人正在那里种树。50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为第一个获得“造林功臣”称号的右玉人。他的名字叫曹国权。

【采访】“造林功臣”曹国权的女儿 曹桂花:他就愿意说是“改变山河”,从小他就穷怕了,穷的。反正住的,一刮风灰的我们这儿,灰得真厉害。春天一刮风,连眼睛也睁不开,就开始种树了。

【解说】曹国权自发的成功实践让张荣怀眼前一亮。当晚,就在曹国权家的窑洞里,两个人聊了一晚上种树的事。

1949年10月24日,张荣怀在县委工作会议上,面对全县干部提出了一个上口而响亮的口号——“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大会开完后,张荣怀带领32名干部顶着风沙,在苍头河畔每人种下了10棵树。然而,这些树很快淹没在风沙中。

【采访】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党委书记 张云龙:右玉县造林绿化难,一个就是右玉县海拔比较高,第二个是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第三个就是右玉县风沙比较大,所以说苗木的保存也是比较难的。

【解说】起步是艰难的。但正是张荣怀和第一届县委定下的植树方针,掀开了右玉几十年沧海变桑田的壮丽诗篇。从此,绿色的接力棒在一任任县委书记手中开始传递。

1956年右玉把造绿的主攻目标瞄向了黄沙洼。这道长约二十公里、宽四公里的移动沙丘,地处大风口,每年都以十几米的速度向右卫老城逼近。

【采访】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村民 倪振华:年年刮,年年往过埋。埋的结果,埋了以后,结果基本和城墙持平了。如果再要不治理,连城里头也都要埋了。

【解说】上任不久的右玉第四任县委书记马禄元,带领上万劳动力,走进了黄沙洼。

【采访】马禄元的大儿子 马友:当时(全县)大概是六七万人,12000个青少年,组织了180多个突击队,就开始了植树造林。

【资料】植树现场劳动号子:朔风吹,黄沙扬,黄沙洼上摆战场……

【解说】一把镢头一双手,一把炒面一块窝头。右玉干部群众自带干粮、喝着冷水,常年奋战在植树工地上。

【采访】山西省右玉县原科委主任 王志强:要干起活来,你分不出来哪个是领导,哪个是一般干部,看不出来。就和群众滚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也是一张铁锹。

【解说】经过近两年的苦战,右玉人硬是在黄沙洼种下了9万多棵树苗。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风裹挟着沙尘,刮了整整九天九夜。大风过后,活下来的树苗仅只剩下几棵。

【采访】山西省右玉县委原书记 马禄元:(他们说)马书记,你不要费劲了,你看咱们费那么大的劲,完了以后也栽不上树,徒劳无功,不要那么干了。

【解说】就在右玉干部群众苦苦寻找治沙办法的时候,庞汉杰来到右玉,担任右玉县委第一书记。他带领林业、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规划小组,奔波两个月,修订治沙方案。1958年的秋天,右玉开始“二战黄沙洼”。

【采访】山西省右玉县原科委主任 王志强:(第二次)大战黄沙洼的时候,就采取了一些科学的办法,就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就提出了“穿鞋戴帽、扎腰带、贴封条”(的做法),挖“金元宝”的坑。

【解说】从1957年到1962年,在马营河和苍头河的两岸,右玉人终于种活了成片的林木,取得了“二战黄沙洼”的阶段性胜利。

【采访】庞汉杰的妻子 孙淑凯:(庞汉杰)可高兴了,高兴得有时候就合不上嘴,回来笑的,说胜利了!经常这么跟我竖起大拇指。

【解说】经过前后八年的奋战,近百平方公里的黄沙洼上,一片郁郁葱葱的塞上绿洲展现在世人面前。

【采访】山西省右玉县政协原主席 原《右玉县志》编委 王德功:在这个地方,黄山洼上十分耕耘,多不过一分收获,甚至于十几分的耕耘,一分收获。

【解说】此后几十年里,右玉领导班子虽几经更迭,始终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顽强执著地为右玉大地披绿增翠。正如曾任县委书记的常禄所说的,我们是“飞鸽”牌的干部,但一定要做“永久”牌的事。

【解说】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塞北。此时,右玉的国土绿化面积已经达到34%。风沙小了,绿意浓了,右玉人的生存危机基本解除,对于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更好地发展,右玉干部群众集思广益,形成了16字的发展方针: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2000年初,右玉开始实施“百村万人大移民”,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居住,腾出来的山坡土地经过重整连片,改造成林区、草场和牧区,一个以生态畜牧为主导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

【采访】山西省右玉县造林模范 李云生:我的树长这么好,长这么多,一看到心里头就高兴。有时候出了门或者到了其它地方,几天不回来,看不见我的树,我都想。

【解说】今天右玉全县的绿化面积达到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将近90%的沙化面积得到了有效治理。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右玉人逐步把几十年的生态建设成果转化为强县富民的优势资源,逐步发展起苗木、瓜果、特色观光游等一大批产业项目,民宿、农家乐等在林间绿意中遍地开花。2018年,右玉县顺利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

【特技画面】一组右玉新时代美好生活、笑脸快切

【解说】从曾经的荒漠隔壁、风沙弥漫,到如今的塞上绿洲、山清水秀,一路走来,右玉人久久为功,创造了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更积淀出厚重的“右玉精神”。

2012年9月28日,习近平同志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新时代,放眼华夏大地,“右玉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正激励我们创造更多的绿色发展奇迹和因地制宜、脱贫致富的故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