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爱冬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彦国:“建”证世界首座“双奥之城”(图)

发布时间:2022-02-22 16:58 | 来源:中工网 2022-02-21 09:18:57 | 查看:639次

作为“双奥之城”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第296棒火炬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建二局三公司北京安贞东方医院项目经理李彦国无比自豪。14年前,有一项工程让他终生难忘,这便是他和团队建设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临时设施第三标段服务工程。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备期间,他当年培养出的团队又承担了冬奥会标志性景观建筑“海陀塔”等重点工程。

2008年参建42座场馆

  “北京2008年奥运会,我所在的奥运临时设施第三项目部承担着6座比赛场馆、12座非竞赛场馆和24座训练馆,共计42座场馆的建设,涉及各种临时设施的设计、施工、保障和赛后拆除等12大项服务内容。这42座训练场馆分布在北京市的各个县区,并且需要同时施工。”李彦国回忆说。

  其中,具有百年历史的北京饭店是国际奥委会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总部、指挥中心和会议举行地。李彦国所负责的临时设施工程是要在饭店内41个区域,搭设2730平方米的临时隔断,方便工作人员办公。

  在这里建临设要遵守很多特殊规矩,其中有一项严格规定是施工不能破坏饭店内的原有设施。有个房间因工程需要得安装配电箱,这让李彦国很为难,因为根据规定,北京饭店内连一颗钉子都不能钉,更别说安装配电箱了。怎样才能在不破坏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完成施工任务?他为此绞尽脑汁,终于辗转找到了一名几十年前曾参与北京饭店整修的工程部经理,那位经理在家里翻出了以前的施工图纸,他根据图纸仔细研究了好久,终于想到了解决办法。既然不能破坏原有设施,他们就把配电箱安装在窗外。既然不能在墙上打洞,他们就在窗户上再开一个小窗,进行线路连接,并在小窗上加点装饰,地面上的线路也用一些小装饰巧妙地掩盖起来,只要施工人员不说,任何人都看不出来。

  而那个安装了配电箱的房间恰好是当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办公的地方。工程人员巧妙的施工得到了罗格的赞扬,奥林匹克大家庭团队还为他们写来了表扬信。

  应对突发事件屡建功

  除了解决施工难题外,李彦国还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考验。

  2008年8月7日晚,奥运会即将举行前,国际自行车协会在检查中发现男子公路自行车比赛的围栏不够用,需要增设2100米。因为围栏都是事先定量安排好的,根本没有库存,而9日10时比赛就要正式开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到哪里找围栏?负责此事的李彦国犯了难。

  经过多方协调,事情终于有了眉目,他们可以暂时借用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的围栏。但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举行开幕式,这些围栏不能在白天运过去。于是,李彦国连夜开车过来协调处理这件事情。等安排妥当,已经是8日凌晨4时许,实在犯困的李彦国只好在路边的一个澡堂里打个盹儿。8月8日从7时开始,他又马不停蹄地在各个场馆里检查忙了一整天。8月9日3时,2100米长的围栏终于全部到位……从8月7日7时到9日21时许,在连续60多个小时的时间里,李彦国只是断断续续地睡了不到5个小时。

  高强度的工作在奥运施工期间已是常态。他每天如同“职业车手”般驾车穿梭在42个场馆之间去解决各种问题,每日平均行程就达200公里以上;同时,每天用手机与各个场馆保持密切联系,两块电池的电量经常全部耗空;有时实在太累了,就只能在路边休息一会儿后就又开始紧张的工作。凭着敢打敢拼的实干精神,李彦国和他的团队在2008年3月到7月这短短五个月时间里,共计搭设了顺义水上公园2.58万个临时看台脚手架座席,6500平方米的遮阳篷,2.8万平方米的帐篷,2.98万平方米的临时板房,26万平方米的临时地面,3.5万平方米的安保防护栏杆,4.3万平方米的旧房改造,以及标段范围内文字记者座席、媒体记者座席、各个交通场站的消防和照明设施……出色的工作得到奥组委和各个服务场馆管理团队的高度赞扬。

  为此,李彦国所在的项目部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李彦国也荣获奥运立功首都劳动奖章、市国资委奥运建设工程优秀共产党员、2008奥运工程指挥办公室优秀工程建设者等荣誉。

  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推行“智慧建造”

  2019年10月8日,李彦国来到位于朝阳区的北京安贞东方医院项目任项目经理。这座医院是北京市重点民生工程,以心肺血管为特色,建成后将惠及周边40万居民,也是国内少有的将住院、医技、门诊等功能分区平层布置的三甲医院。繁多的专业施工内容极具挑战性,李彦国根据工程特点精心策划,实施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智慧建造”来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

  “智慧建造”是李彦国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早在2016年,李彦国通过一些论文、期刊等渠道了解到了“智慧建造”的理念,他四处考察厂家、调研资源,掌握智慧工地的发展进程。2019年安贞医院项目开工,李彦国终于迎来了将理论落实到实践的机会,为此项目成立了李彦国劳模创新工作室。而他深知把智能数字技术应用到施工建设过程,达到提质增效目的是“智慧建造”需要重点攻克的难点,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技术落地,李彦国带领项目成员白天与技术厂家沟通洽谈,晚上反复推演论证,终于出炉了第一版方案。他们兴奋地聚在一起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充分讨论后,李彦国无奈发现第一版方案中虽然智慧系统应用充足,但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不足,无法有效提升履约水平,第一版方案就这样“胎死腹中”。在进行第二版方案策划时,李彦国汲取第一版方案不足,充分考虑工程建设诉求及管理需要,按需定制功能,但是在与厂家沟通时发现现有技术无法支撑设计功能,AI算法精确度不高导致部分设计功能无法实现,第二版方案因不匹配再次失败。就这样随着一次次方案设计、论证推翻,再设计、再推翻,历时两个月直到第13版方案形成时,才最终确定了项目现在的4大智慧建造系统,对项目建设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监测和智能响应,能够实现多方协同工作。

  该项目通过智慧建造应用,全面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1年项目迎接内外部观摩36次,同年9月被北京市建委评为标杆工地,并承办了北京市建委组织的 “创建智慧工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观摩活动,观摩人数达600余人,取得了相关政府部门及同行业的高度认可。

  在李彦国看来“做好每一项工程就是项目经理的职责。”凭借坚韧实干的精神,2013年他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备期间,他们再次参与建设了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国家体育馆2022冬奥改扩建工程、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建筑“海陀塔”三项冬奥工程。

  (据劳动午报消息 劳动午报记者 马超 文/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