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林水实:荔香深处是“吾乡” (图)

发布时间:2022-03-29 22:50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2年03月29日 第12版 | 查看:13441次

 

▲3月5日,林艺辉(右)在刻有林水实名字的英名墙前打开从老家带来的荔枝。本报记者王乙杰摄

本报记者白涌泉、武江民 

1928年出生,21岁参军入伍,25岁牺牲在朝鲜战场,长眠异国他乡,这是林水实短暂而又英勇的一生。

仲春,是荔枝花开的时节。在福建漳浦县凃楼村山脚下,灿黄的荔枝花绵延起伏,层层叠叠……

带着故乡独有的荔香,林水实的侄孙林艺辉、林艺煜兄弟俩,从2000多公里外的福建漳浦县赶来,站在刻有林水实姓名的英名墙前。一声闽南语的“叔公,我们来看你了”,或许是这位年轻战士最想听到的乡音。

纵是千山万水,也难阻血脉亲情。近70年的等待,近70年的期盼,从林水实的哥哥,到他的侄子,再到侄孙,三代人的努力,在这一刻完成了盼望已久的“团聚”。

老屋里的青年画像

福建省漳浦县凃楼村,林家老屋内,一侧是泛黄的青色长椅,一侧是棕黑色的老式电视柜,脚下的木地板早已斑驳,辨不出原本的颜色。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老去,唯一不变的,是中间悬挂着的那张青年画像。

眉清目秀,方方正正的脸上透出一丝青涩和懵懂。这是年轻时的林水实。

1949年4月,21岁的青年告别家人参军入伍,后又随军赴朝作战。自此家人便再也没了他的消息。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林家人收到一本三等功证书和一张烈士证明——林水实再也回不来了。

“1951年5月入团,是73师218团6连的一名班长。”这是三等功证书的右页,左页功绩栏记得要更详细一些:“打得勇猛”“指挥灵活”“数次反扑,指挥全班歼敌百余名”。

另外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上,则记载了林水实的最后一场战斗:“一九五三年六月七日,在朝鲜江原道铁原郡作战中牺牲。”

此时,距离朝鲜停战协定落笔签订仅剩一个多月。林水实倒在了战争结束的前夕,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

“当时林水实身上绑着炸弹,在战友们的掩护下,爬到敌军坦克下引爆了炸弹。”林艺辉说,这是20世纪50年代,家里老人从政府工作人员那里听到了叔公牺牲的经过,目前已很难辨认真假。

但儿时的林艺辉,喜欢站在老屋的青年画像下,幻想这位素未谋面的叔公,在战火硝烟中义无反顾的身影。“如果故事是真的,你说那一刻,他害怕吗?疼吗?”

长大后,随着爷爷、父亲相继离世,老屋渐渐寂寥下来。但那张青年画像始终挂在客厅的墙上。这是林水实留给家人的唯一一张画像。逢年过节,林艺辉兄弟总会在画像前插上几炷香寄托哀思。

2020年9月,一通电话打破了林家的平静。网上寻亲的烈士中,一枚刻有“林水实”字样的印章,成为寻找烈士家属的关键。随后,经有关部门核实及DNA比对,林艺辉最终确认,那个归家的烈士“林水实”就是自己的叔公。

当年,21岁的林水实离开家乡时,4月的荔枝花开得正盛。其中一棵矮小的,是他父亲在世时种下的。

如今,那个离家参军的少年郎再回故土,父亲栽下的荔枝树已有10米多高,好似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望儿早归。

军营里的齐声呼唤

“林水实。”

“到!”

每晚8点半,距离凃楼村3000多公里外的军营里,依然会响起“林水实”的名字。繁星下,全连官兵整齐列队,齐声喊“到”,气势如虹。

这里是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合成3营支援保障连。抗美援朝战争中,林水实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73师218团6连是其前身。

寻找英雄战友“归队”,是连队官兵一直以来的心愿。几年时间里,连队指导员刘超翻遍了部队旅史,又多处探访,还原了连队的足迹。

“我们连队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全团承担突击任务的连队之一,战斗特点就是不怕牺牲,无所畏惧。”刘超说,虽然有连史,但连队几经改编,花名册早已残缺,他们只能从寻回的烈士名单中一点点寻找。

2020年9月,林水实家人寻亲成功后,刘超从网络上偶然得知林水实的部队番号。“当时很惊喜,218团6连,就是我们曾经的队伍。林水实就是我们的老战友、老前辈。”刘超说,林水实烈士身份的确认,让连队上下振奋不已。很快,连队派人来到凃楼村,看望林水实的家人,了解烈士先辈更多的故事。

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到福建省漳浦县,南北跨越3000多公里,辗转飞机、火车、汽车多种交通工具,站在老屋里,连队战士们和林水实家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他们都是这名25岁烈士的“亲人”。

在林水实家乡了解清楚他的生平故事后,刘超专门为林水实举行“英雄入列仪式”。连队院里,战士们两列排开,随着号角声响起,林水实的画像正式入列连史馆。

入列仪式不久后赶上新兵下连,望着新兵的面庞,刘超觉得他们一个个都和林家老屋里画像上的青年一般,青涩而倔强。训练之余,刘超一遍遍地讲起林水实的故事。每次晚上点名,他总让战士们头抬得再高一些,声音再响亮一些。

“林水实。”

“到!”

那一刻,战士们的齐声应答,响彻夜空。

荔枝酒的淡淡清香

今年3月初,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林艺辉和哥哥林艺煜从老家赶来,带着一坛荔枝酒,来为安息在这里的叔公祭扫。

英名墙上镌刻了19万多名烈士的姓名,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已经逝去的年轻生命,他们走后没有留下一方青冢,却在这里被人们铭记。

林艺辉逐行逐字地寻找着,“林水火……林水实,找到叔公的名字了!”站在英名墙下,他昂着头,踮起脚尖,身体有些笨拙地探向高处。

名字太高探不到,林艺辉就干脆站在原地,静静注视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名字,轻轻用闽南语说:

“叔公,我来看你了。”

时光荏苒,林艺辉这一辈人大多年近半百,鬓角处也有几许白发。而他们的叔公却永远停留在了25岁。

英名墙前,一张方桌上摆满了家乡的照片,那是林水实生长的地方。一个美丽的渔村,依山靠海,村里有着迷宫一样的巷道门楼。照片中,林水实的那间老屋挤在其中,仍保持着当年的样子。

此刻,英名墙外,苍翠的松柏在风中轻轻摇摆,沙沙作响,似乎正与这里成千上万的“游子们”,共同诉说那朵从故乡飘来的云。

“这些荔枝是蝉鸣荔红时摘下的,最甜了。酿的酒也是最香的。”林艺辉说,家乡的那棵荔枝树,从三月花开,到六月结果、九月酒香,年复一年。这坛荔枝酒,是家人的思念,也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他想给叔公讲讲自己的孩子,一个12岁,一个18岁。这几年,他时常拿出烈士证明和三等功证书的照片,给孩子们讲起老屋里青年画像的故事。

近几年,周边时不时有人来到凃楼村的林家老屋,调研、学习林水实的事迹。林艺辉一直念叨着,想把自家老屋建成一间红色展览馆,专门讲述林水实的英雄故事,让更多人走进这里,了解叔公的一生。

刘超也想给老战友讲讲连队现在的样子。

2020年那茬新兵已经“长大”了,他们在集合的号角声中,苦练本领,磨炼出了永不褪色的橄榄绿,不输老兵们当年的风采。

“荔枝树四季常青,欣欣向荣,生命力强,可生长百年以上,寓意长盛不衰。”林艺辉说,叔公的无畏精神就像家乡的荔枝树一样永恒,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清风吹过,荔枝酒香溢满烈士纪念广场,林水实终于“回家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