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福龙:义务修路护路56载

发布时间:2017-05-18 17:1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7-21 09:41:00 | 查看:1782次

每天凌晨4时,兴隆县上石洞乡后申峪村退休教师夏福龙,都会准时开着老年助力车来到村子附近的乡道进行巡护。从22岁开始修路到现在护路,老人一干就是56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当代愚公”。

  1959年,22岁的夏福龙从平泉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回家乡后申峪村小学教书。这个小山村坐落在燕山深处,一条小河穿村而过,三四百口人居住分散,进出村庄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到学校的道路都是山间羊肠小路,崎岖难行,有时遇到大雨,道路被冲断,孩子们无法上学,师生隔河相望。“眼巴巴地瞅着他们就是过不来,心里边别提多着急了……”夏福龙说。

  有一次,一个学生因道路坑洼不慎崴了脚,夏福龙骑自行车带着受伤的学生急忙往医院赶。由于土石路崎岖颠簸,每颠一下,学生就疼得“哎哟哎哟”叫。那天从医院回到家已是深夜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自己的学生和村民们修一条路。

  第二天放学后,夏福龙推上家里的手推车来到孩子们每天往返行走的山路上,开始了义务修路生涯。这一干就是56个酷暑严寒,再也没有停下来。

  路面上的石头被他用锤子凿碎,再装到手推车里一车一车推走。有的路段上面是高大的山体,下面是千尺深渊,不仅路面滑而且窄小。在这样险要的路段,他首先将路面扩宽,把石头运走,并且让路面外高里低,以保证村民乃至牲畜出入平安。

  每到雨季,修好的路就被雨水冲毁,他便起早贪黑把路再抢修好。有时用一个月的休班和放学时间垫平的山区小路,一场大雨全被冲毁,他就坚持重修,尽最大努力不耽误孩子们按时上学。

  后申峪村的小国光苹果远近闻名,但由于道路狭窄难走,只能靠人力往外运。夏福龙决定拓宽村里的道路,让乡亲们的苹果卖出个好价钱。他用多年的积蓄买了一台三轮摩托车,利用业余时间,拉着自己的工具凿岩填坑,扩宽道路。

  就这样,夏福龙用一年多的时间拓宽了道路。第二年拉果的大车开进了村,村里的果实卖出了好价钱,村民们高兴地合不拢嘴。

  道路拓宽后,每天夏福龙都会骑着摩托车在路上巡视,进行着护路、补路、清路工作。三轮摩托车骑坏了三辆,修路的工具不知用坏了多少把,鞋底不知磨坏了多少双。

  修路这项工作,没人安排他。可夏福龙好似担负一项使命一样,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修路上。开始老伴儿埋怨他,儿女也多有不理解,久而久之,家里人看他如此执著,慢慢也就适应了。有时,儿女们有时间,干脆与父亲一起修路。

  2011年,在市、县交通部门的积极争取下,连接兴隆县北区到北京密云县北庄镇的“北北线”公路正式施工,正好公路穿过后申峪村,村民们多年走过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然而,夏福龙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又开始了他护理山村公路的生涯。

  每当伏天,降雨不断,因发生泥石流,时有泥沙石子滚落在新修公路上。老人抓紧时间清理路障,同时还备好了许多石块,垒了一道双层30多米长的护路坝。他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共垒两道堤坝。公路上积存雨水,他就特意在公路边修一条边沟,将水引走。公路上货车撒下来的石子,他就用扫帚扫在一起然后运走。“我岁数大了,能干多久就干多久。”夏福龙说,“帮乡亲们守好这条路,我心里踏实。”(河北日报 通讯员 李呈祥 记者 李建成)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