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兰:让“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3图)

发布时间:2022-09-10 14:39 | 来源:宁夏文明网 2022-04-27 | 查看:238次

“我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会竭尽所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传承好、发展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弘扬好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4月25日,在位于红寺堡文化馆展销厅里,自治区非遗传承人、赵氏刺绣继承人赵秀兰坚定地说。

 

  赵秀兰9岁随母学艺,从艺近四十年,2013年创办了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秀兰传承刺绣福利有限公司,招收了一批留守妇女、残疾妇女和下岗职工,一路披荆斩棘,为传承发展好刺绣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这就是她所追求的。

  见到赵秀兰时,她正在为一些残疾人指导刺绣的一些细节问题,只见10余名“绣娘”飞针走线、蔚为壮观。走上前仔细端详,只见一只只飞鸟、一朵朵牡丹花、杏花绣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针一线尽显刺绣独有的韵味。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些突出红寺堡区振兴乡村之特色的刺绣产品——黄花、枸杞、葡萄等。近年来,为了打造“红寺堡”刺绣品牌,赵秀兰研制开发新的刺绣产品种类,注重在图样设计、工艺流程、技能技法等推陈出新,结合当地旅游开发,开展刺绣衍生品研究开发项目,研制开发新的刺绣产品种类,重点开发当地的特色产业和移民变迁故事项目,屋内装饰挂画、保健枕、服饰、各种绣包、各种鞋子、刺绣小挂件、红寺堡景色、旅游纪念品等产品生产。

 

  为让刺绣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自赵秀兰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建设以来,她紧紧围绕传承弘扬刺绣艺术,培养草根绣娘,引导创业就业,取得了文化传承、带动180多名妇女,去年至今年开展公益培训11次520人,带动妇女脱贫就业双赢的目标。“基地自建设以来,先后接待国家、外省区、自治区、吴忠及红寺堡考察参观人员 29000多人次,先后传承培训200多期,传承人数达9000多人次,最多时有近百名人在这里刺绣,其中70%是残疾人,大多数时候,她们取上订单图案,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刺绣。”赵秀兰说。

  “没想到刺绣还能挣钱。上半年参加了刺绣培训班,赵老师手把手教刺绣针法,现在我的手艺更好了,两个多月就挣了5000多元。”正在刺绣的残疾人马玲花放下手里的活儿,一脸幸福地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让喜欢的事有价值,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我们将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在抖音、快手、公众号等上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宣传等活动,推介非遗文化,让‘红寺堡’的刺绣走向更远的市场。”说起刺绣的未来,赵秀兰信心满满。(记者 冯荣)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