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杨惠忠:临危不惧 舍己救人

发布时间:2008-10-20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8-05 | 查看:3277次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位见义勇为的青年教师,他就是杨惠忠。今年38岁的杨惠忠为人正直、豪爽,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在学生心目中他是一位爱心大使。在平凡的特殊教育岗位上工作了十几个年头的他,用自己满腔的热情,点滴的行动,践行着为人师的崇高与伟大。

  一、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2007年7月16日,正值暑假的第六天,杨惠忠带着女儿去星海湖南沙海景区玩,那天,天气爽朗,再加之景区绿草茵茵,垂柳依依,景色宜人,来这里游玩的人很多。而大多数人是妇女和儿童。他们有的在浅水湾里游泳、有的在沙滩上或绿草坪上做着游戏,到处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正当人们沉浸于迷人的景色之中时,忽然从远处的深水处传来一阵急促的求救声。原来家住大武口区的张海霞带着女儿于雪和哥哥家的孩子一块来这里游泳,由于他们对环境不熟悉,刚开始在浅水处游玩,高兴之余,一个女孩子不知不觉滑入了近三米深的深水之中。另一个孩子情急之中伸手去拉姐姐,谁料到,还未碰到姐姐的手,自己也随之滑进了深水之中,看到两个孩子在水中拼命的扑腾,张海霞全然不顾自己也不会游泳向前扑去。可还没等孩子抓住她,自己也滑了下去。不识水性的母女三人在水中扑打着,拼力挣扎着。无助的他们只好在水中向岸边的人们发出了求救的呐喊……“救人啊!救命啊……”她们的呼救顿时打破了景区的详和与快乐,岸边一下拥过来了许多群众。正在距湖面十米的沙滩上游玩的杨惠忠听到了救命声,一下子从沙滩上蹦了起来,箭一般窜到了湖边。“不好,有人落水了”勇敢、正直的杨惠忠第一本能就是赶快救人,他丝毫没有犹豫,纵身跳入了水中,向湖中的母女三人游去。靠近了母女三人,他用一只手使劲把抱作一团的三个人托出水面,用另一只手奋力划水……出于对生命的渴求,三个人都拽住杨惠忠不放,杨惠忠立即被拽向水底。熟悉水性的杨惠忠知道,这样下去四个人都很危险,于是他用力掰开抓住他衣服的手从身后将三人托出水面并慢慢向岸边移。正当游到距离岸边六、七米的地方,其中一个女孩体力不支又沉入了水中,杨惠忠只能记下这个女孩沉下去的位置,用尽全力把母女二人推到了岸边。此时在一位六十多岁裴大叔的帮助下把这母女二人拉上了岸。

  时间就是生命,上岸后筋疲力尽的杨惠忠没来得及歇一口气,又一次跳入了水中。此时那位裴大叔也跳入了水中帮助他,经过两人的努力,几分钟后,沉入湖底的女孩终于被救上了岸。可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停止了呼吸,懂得一些急救常识的杨惠忠镇定自若,立刻对孩子进行抢救:控水、做人工呼吸……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女孩开始往外吐脏水,并有了微弱的呼吸,同时血水不停地从女孩的口和鼻子里流了出来。看着生命垂危的女孩,听着女孩妈妈撕心裂肺的恸哭,杨惠忠立即拿手机向120求救,可自己装在兜里的手机早已不知去向,他又向一位中年妇女借了一部手机打了120电话,此时杨惠忠的心才稍稍安慰了些。

  三名落水者被急送医院后,其中最后救上来的女孩在医院里整整抢救了一天才脱离危险。急救车来之前,女孩的妈妈跪在沙滩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一句最简单、最朴实的话语“谢谢”“谢谢”,并一再哭着请求杨惠忠留下姓名,但他坚决地说:“救孩子要紧,不用谢我,你去谢那位大叔吧!这种事谁碰到都会做的”,为了救落水者,杨惠忠的摩托车钥匙,手机都落入了湖里,虽然手机找到了,但被水浸泡后已经无法使用,被救的张海霞一家多方打听,得知英雄的名字后,在孩子出院的当天,两家人带着孩子到杨惠忠家里酬谢时提出要为杨惠忠买一部手机,并打算每月为他交50元话费,但这些都被杨惠忠婉言谢绝了。

  提及救人的事,杨惠忠表现的十分坦然,“我救人是很正常的事,当时就是本能反映,我虽然水性一般,但救人时什么也没想。遇到这种事,谁都会做的。”

  多么朴实的话语啊!“谁都会做的!”对杨惠忠而言,也许就是这样,因为在同事的眼里,他就是一个热心肠,谁有事找他,他都会尽全力相助。对今天救人的事,同事们并不感觉惊讶,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见义勇为了。记得上中学的时候,一名同学不慎落入村中抽水站旁的大水坑,当时不识水性的杨惠忠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纵身跳下水去救落水的同学;有一次,他在街上把晕倒在路旁的一位老人送往了医院,然后悄悄离开……,人们常说,一个人如果常常去做一些平凡的事,那他的生命就不平凡了,他就是在这许许多多的平凡中书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

  记得1999年,自治区教育厅在银川大学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三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培训班,杨惠忠作为培训人员的相关负责人被单独安排在宾馆里的一个房间里,培训的第四天中午,杨惠忠整理东西时从自己所住房间的沙发座垫旁捡到了一个装有三千多元钱的皮夹子,当时屋内仅有他一个,如果他不声张,这些钱他居为己有,任何人也不会知道的。但一贯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杨惠忠没有这么做,他第一反应就是赶快找到失主。他迫不急待的与几位同时培训的同学联系,相互打听,寻找失主。原来是教育厅负责本次培训的一位女同志不小心把钱夹丢失在了宾馆里,还以为是自己家里的人动了自己的东西,正在家里和家人闹矛盾。经过不懈地努力,杨惠忠终于找到了这位失主,把钱夹还给她。当时这位负责人拿了几百元钱酬谢,杨惠忠谢绝了。就连这位失主请他吃一顿饭,他都没有答应。

  其实,杨惠忠在家人、同事眼里是一个最闲不住,最爱管闲事的人。哪怕这件事与自己无关,只要是让他发现,他决不会袖手旁观。记得有一次晚上他从外面吃过饭回家,刚到自己家楼下,发现有一可疑的人在推一辆自行车,从这人的各种动作他判断肯定是小偷,他大喊一声,立刻追了过去,但此时小偷已经骑上自行车跑了,他拼命追赶,由于小偷是骑自行车,天又黑,他没有能追赶上去。

  像这样的事情在杨惠忠的生活里似乎太多了,对他来说显得太平常了,但如果我们再来看看工作岗位上的他,那么今天杨惠忠有这些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无畏而可贵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了。

  二、平凡的岗位,高尚的师德

  1991年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杨惠忠怀着满腔的壮志豪情被分配到了初建不久的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那时,学校校舍简陋,教师严重缺编,学校一切工作处地初建时的艰难探索阶段。在别人眼里,一名男同志做一名小学教师已经很没出息了,更何况是做一名聋哑学校的教师,既没有丰厚的报酬,又无桃李满天下的收获与自豪,但是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样一份艰辛的职业,并为之默默奉献了十多年。

  (一)爱岗敬业,事无大小

  刚参加工作时,学校由于教师人员紧缺,在课程安排上几乎每个人都属于超课时工作量。杨惠忠和其他几个年轻人一样,每周要承担几个年级五、六科目二十多节课的教学任务。虽然超课时,却无超课时津贴,但他和其他教师一样兢兢业业,毫无怨言。为了上好一节语文课,他利用课余时间把每一篇课文都用毛笔放大在一张纸上,便于补偿学生接受知识时的听力缺陷,为了上好一节数学课,他亲自制作教具,把抽象的数学内容用教具直观具体地展现给学生。无论教学哪一科目,他总能想办法把疑难问题用直观手段展现给学生,力求学生能学懂,会用。他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都特别喜欢听他上课,他所带的学生成绩优秀率达到95%以上。由于他平时刻苦钻研,能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灵活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他突出的表现赢得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赏识,2003年被确定为市级骨干教师。直到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茍、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师的真谛。

  在他心中,学校工作事无大小,只要是分配到他的工作,他从不叫苦抱怨,加班加点,从不计报酬,总能以快速高效的工作质量按时完成任务。记得2000年首届毕业生典礼活动中,学校要做很多块展板,由于那时电脑刻字这种先进的技术在大武口还没有,所以许多的东西全靠人工完成,杨惠忠老师承担了此项工作,带领几位教师熬了近大半个月的时间,设计、写字、剪贴,以惊人的速度,高效的质量,最廉价的经济获得了领导及来宾的高度赞扬。如果按今天电脑刻字的成本计算,最少也为学校节省了近一万多元的开支。其实,在特殊教育学校,类似的事情几乎都是杨惠忠承担的,他不仅有书、写、画的能力,最主要的是他能不负重望,尽心尽责地完成任务。特殊学校的工作相对普通学校而言更琐碎、复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几年前的一个暑假,学校的几名聋哑孩子被社会上的聋哑人拐买到了外地,为了找回这些孩子,杨惠忠作为一名男教师主动接受了任务,配合家长几次到外地寻找学生。在外地寻找学生的日子里,他不怕酷暑,克服了人生地不熟等困难,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直到找到学生,安全将走失学生交给家长,曾多次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这样的事情杨惠忠经历了很多次,但每次领导安排类似这些工作时,他都从无怨言,愉快地接受并出色地完成,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校搬迁工作中,他也是如此,为学校无偿做了很多工作。

  在特殊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从领导到中层,从中层到一般教师,有一样精神最可贵,那就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在这所学校里男教师仅占总人数的1/4,也就是四五个人,所以每次遇到重体力活,如搬东西,植树挖树坑等活,以校长、杨惠忠为首的男教师总是冲在最前面,他们总是毫无怨言,也许作为一名教师,最高的师德境界就在此吧,也正是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才培养了杨惠忠爱岗敬业的师德品质。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他学会了怎样用爱去帮助别人。

  (二)慷慨无私,爱心捐助学生

  杨惠忠虽然是一位男教师,但做起班务工作来,他却细致入微,既有父亲的阳刚,又有母亲的细腻,他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关心学生的生活。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特长方面,他总能做到因材施教。他自己在书法、绘画、手工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辅导的学生也各个表现不凡。学生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的各项比赛中获奖,一名学生的国画作品被送往日本参展,自己也多次受到学校及政府的奖励。

  在杨惠忠的眼里,他一直视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多少年来他关心学生小到学习用品,大到穿衣饮食,算不清为学生掏了多少腰包。记得以前自己所带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叫张红艳,该学生的家庭十分贫穷,每学期孩子的生活费也是东拼西借的,可“屋漏偏逢连雨天”,这孩子常生病,尤其是皮肤病,常常影响孩子的学习。看到如此情况,杨惠忠多次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而每次的医药费全是杨惠忠一个人承担。张红艳虽家境贫穷,但学习十分刻苦,尤其在绘画方面表现十分出色,为了发展张红艳的特长,杨惠忠一直坚持为张红艳提供绘画所用的笔墨纸砚。既使是假期,他也要把东西买好了让学生带回去练习绘画,这样一直坚持到张红艳毕业。张红艳的父母亲为此不知说了多少个“谢”字,他们一直从心底里感激这位一直默默帮助他们家的大好人。

  在杨惠忠工作的十几年里,他捐助过的学生太多了,从本班到外班的学生,只要是他发现该学生需要帮助,他总会伸出热情的双手。记得有一次在校园里,他发现有一名学生穿着露脚趾头的鞋,他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下午就为这名学生买了一双新鞋;有一年冬天他看到上七年级的王钊穿着单薄,脸色冻得发青,他当场就把自己刚买的二百多元钱的上衣脱下来送给了王钊;发现上六年级的学生孙虎家庭贫困,孩子冬天没有棉衣,他又把自己的棉衣送给了孙虎……这样的事情对杨惠忠来说太多了。多少年来,他每学期为班内品学兼优的学生买奖品,这都是他自己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而设置的奖项,这笔经费全从他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支出的。也许大家不会相信,就是这样一名在学生中慷慨无私的教师,家庭并不富裕,自己的母亲还常年有病。面对这样一位充满了爱心的教师,涌动在我们心中的不仅仅是钦佩,更多的则是至高的崇敬之情。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怎能不感到学校的温暖呢?也许当他把爱心捐给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的时候,这些孩子那一声并不流利、清楚的“谢谢”对他来说就是最真的回报,也是他心灵中最欣慰、最满足的收获了。

  杨惠忠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他曾多次被学校授予“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人的生命最可贵的不是它的长度,而是生命的质量。人们常说:“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若我们每一个人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那么,小事中所培养出来的精神就是可贵的。

(责任编辑:张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