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助力中国年轻人探寻人生价值(图)

发布时间:2023-04-06 21:37 | 来源:新华网 2023-04-05 08:41:24 | 查看:498次

  3月30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生命教育”公选课上,大学生围绕清明节开展研讨。新华社记者 赵琬微 摄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记者邰思聪、赵琬微)今年3月底,在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生命教育”公选课上,一群不到20岁的大学生用音乐、绘本、绘画等方式进行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重塑。

  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用以表达对逝去亲人和祖先的缅怀。“清明节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是祭奠先辈的节日,通过生命教育课上的阅读和思考,我感受到无数祖先将生命绵延不息传递下来的那种神奇。”在课堂上,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二学生苗钰轩与同学们共同研读了绘本《谢谢传递给我生命的人》。

  作为生命教育的先行者,从2006年开始,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慧就在课堂上开展生命教育实践,她也在授课中见证了生命教育在中国的酝酿、发展与蓬勃成长。

  在中国,生命教育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不需要为生存奔波,更加注重追寻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得以迅速发展。

  2023年新学期还没开始,同济大学“生命的省思——如何过好这一生”课程的240多个名额再次被早早抢空;浙江大学的“自我探索与心理成长”课程,已经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浙大成长课”。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年来已有20余所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相关课程。

  在刘慧眼中,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受益,更要让各年龄段的学生了解生命和死亡。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大本营”,已经有数百位毕业生将生命教育理念带到小学、中学课堂上。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李宁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她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以及绘本教学方式,受到小学生的欢迎。

  “一只小猪突然百无聊赖,想体验别的动物的生活,通过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小猪最终认清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真正属于猪的乐趣。”李宁说,她为孩子们讲述了英国插画家本·科特创作的《小猪变形记》绘本,希望为他们撒下珍视、敬畏、热爱生命的种子。

  在河北省大厂幸福学校,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部根据学生特点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已经持续了多年。“学校将生命教育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通过绘本教学、戏剧教育、外出实践等生动方式让孩子们领略生命的价值。”河北省大厂幸福学校理事长杨春林说。

  在生命教育学者们的共同研究和努力下,2021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生命教育的专门文件,厘清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刘慧说,这将为增强学生“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意识,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和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与编写黑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生命教育》教材的哈尔滨市生命教育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周蕾说,去年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生命安全与健康被列为重大主题教育之一。这成为修订教材的最新依据,进一步促进生命教育实现多学科相融合,带给生命教育学科的教师们很大的信心。

  北京物资学院教师、生命教育学者雷爱民说,随着生命教育与更多领域融合发展,当代年轻人获取生命教育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可以更加科学、客观看待生命和死亡的意义。“我相信,未来,生命教育将成为影响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人生必修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