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包广贺

发布时间:2008-11-10 08:00 | 来源:2008-8-18 17:00:06 环渤海新闻网 | 查看:2063次




  50岁那年,他,放弃优越的北京生活到农村吃苦,与妻子孩子两地分居;他,辞去年薪200万元的工作到家乡奉献,不要一分报酬;他,身为解放军总装备部大校军官,却扎根在村官的岗位上默默奋斗。他,就是遵化市堡子店镇十八里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包广贺。当你走进十八里村,近距离接近包广贺的时候,又会被这些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十八里村建设与发展取得的成绩所折服。

  包广贺,男,1954年出生,大学文化,1970年参军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任技术员、分队长;1983年调任国防科工委司令部任参谋、处长,1999年调到北京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任高级工程师,同年被总装备部授予大校军衔;2002年退休后受聘于香港一上市公司担任总经理,年薪120万元港币;2003年7月任遵化市堡子店镇十八里村村委会主任。作为一名退休军官,他怀着无私、无怨、无悔的情怀到十八里村任职,近2年的时间,硬是把一个班子涣散,集体负债达27万元,各项工作在全镇倒数第一的穷村、乱村,一跃建设成为了全市闻名的文明生态样板村。

  心系家乡父老,无私情怀定抉择

  2003年春节,包广贺携妻带女回老家十八里村探亲,当看到家乡贫穷落后、负债累累、人心涣散,村里连点文化生活也没有的情景,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随即拿出3000元为村民举办了一场文艺晚会。凭着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凭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强烈责任感,他的心里萌生了为家乡做点事的念头。而在此时,村民中间也正在酝酿着一个请求包广贺回村当干部的行动。69岁的党员段玉珍和老伴侯万水主动拿着民意测验表征求了全村38名党员的意见。一时间,十八里村议论纷纷,“大校要回来当村官?为啥、图啥呀?”;有举双手赞同的:“广贺在外锻炼多年,有勇有谋,能给咱百姓领路”;也有持怀疑态度的:“人家在北京住洋房,开汽车,在香港拿着高薪,能回咱这穷酸地,他傻吧”。这件事也遭到包广贺家人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姐姐和嫂子,在她们看来,放着北京的好日子不过,来收拾十八里这个烂摊子,实在理解不了。姐夫说的更直:“要干,不如带着侄子、外甥们搞点项目,做点生意,把自家带起来。”面对一些群众的猜疑、不理解和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也曾犹豫过,可当看到那按满38个鲜红手印的民意测验表时,他被深深地感动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家乡有情!父老有情!能为家乡父老做点贡献,再苦再累,我也干了!”

  2003年7月,十八里村换届选举,648名选民以594票的高票选举包广贺为村委会主任。放弃了舒适生活和诱人高薪的包广贺正式走马上任,在其就职演说中,他还作出“不拿一分钱工资,不吃村里一顿饭”的郑重承诺。同时,包广贺无私的情怀也深深感染着家乡的父老乡亲,8月份他出资1.4万元帮村打了2眼机井,解决了300亩耕地因集体没钱打井只得靠天吃饭的问题;村民包俊富在交通事故中腰部骨折,因没钱治病拖了3年落下了残疾,包广贺了解情况后将他送到医院重新做了手术,还掏了2000多元的医疗费。

  新官上任三把火,凝聚党心赢民心

  由于原来的村班子软弱涣散,村民欠集体的陈年旧帐近十万余元。清尾欠——成为包广贺和新一届村委班子要烧的第一把火。村子里的王家媳妇是有名的刁老太太,一说要到她家要账,大伙都不敢上前。包广贺径直走到她家,说:“大侄媳妇,你也有陈账,赶紧交了吧,也算支持我的工作了。”话说完,老太太笑了说:“村长,别急,你们这届干部上来,我没有理由不还账,因为村长是我们自己选出来的,走得端,行得正。”就着样,包广贺带领党员和村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不到半个月时间,1992年以来13年共8.37万元的群众欠款全部收清,村集体欠群众的4.05万元也全部还清。

  十八里村穷,出村路只有一条坑坑洼洼、七扭八歪的土路。“出村路是咱十八里的形象,一定得修路!”包广贺的决定成了“新村官”要烧的第二把火。清欠让老百姓看到了村班子的信心和决心,修路又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群众的热情前所未有的迸发了。2003年8月,在包广贺的带领下,十八里村的老老少少冒着酷暑来到了工地:推车的、拉土的、填坑的、找直的,仅5天的功夫,一条713米的笔直出村路便展现在老百姓的眼前。79岁的老党员姚福俭激动地拉着包广贺的手说:“咱修通的不仅仅是一条公路,更是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一条心路哇!”

  此时的包广贺并没有满足,他深知只有让群众富起来,才能从根上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十八里村属沙性土壤,适于种植西瓜,群众过去也尝试过,但由于品种和技术管理落后,连本钱都赔了进去。包广贺发挥自己联系面广的优势,同北京有名的西瓜之乡——大兴县庞各庄镇的西瓜产销联合会建立了扶贫合作关系,由对方在村建成百亩西瓜示范区,从西瓜的种植、选种、育种、定植、管理到销售全由村里做经济后盾,支持村民搞起了西瓜种植。2004年,十八里村的西瓜喜获丰收,15个西瓜种植农户每户纯收入5600元以上,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十八里人彻底信服了。2004年春节,是包广贺离家35年后第一次在家乡过年,乡亲们买来了鞭炮,燃放起烟花,唱起了大戏,庆祝十八里村崭新的春天。

  智筹资金闯难关,干群携手建家园

  2004年,包广贺数次跑县进镇,终于为十八里村争取到了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试点。机遇,也是挑战!村里光硬化一项任务就很重,全村三条主街,十三条副街,几条小巷,全长加起来有十多华里,需要投入资金80多万元,加上绿化、净化、建沼气池、安装有线电视等方面合计起来不下百万,面对上任时仅有的7000元和27万多元的债务,筹措资金成了最大的难题。

  他首先瞄准了村子的砖厂,开了十几年,不但挣不到钱,还毁坏了许多地,百姓们心疼!群众最大的希望就是关了砖厂,保住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砖厂的合同期限是3年,用地43亩,如果关了,3年的合同刚刚执行了1年,不但每年14万元的收入没有了,砖厂的损失还要由村来承担;如果不关,继续毁好地将是老百姓心头之痛。经过研究,村两委班子统一了思想,协调砖厂在薄地里取土,既保护了好地,每年还可收取一笔可观的承包费,而越来越大的废坑正是铁选矿厂堆放尾矿沙最理想的场地,再把它承包给铁选矿厂,既解决铁选矿厂的尾矿沙排放问题,又可利用尾矿沙填坑造地改良土壤,同时还可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岂不一举多得。他们的想法得到了砖厂厂长李建忠的支持,他对包广贺说:“这样做,虽然我们增加了造砖的成本,但你们确实在为老百姓谋事办事,我们同意”。第一笔14万元的收入入帐了;随后,包广贺又把村里现有的3个废坑承包给了铁选矿厂,填坑费达13万元,直到填满为止,这样又有了第二笔收入;同时,还吸引两家投资近500万元的铁选矿厂落户到村,每年上缴承包费9.7万元;他们又向沙地要钱,从薄地里取沙,用尾矿沙填坑,上面再盖上一层好土,这样既卖了钱,又改良了土地,一块26亩的沙地就收入17万元。面对还有10几万元的资金缺口,包广贺和两委干部分别捐款2000元,村民看到了希望,捐款的人群一直排出了村委会大院。1000,500,200,50,30,村民小组长景福友肺癌晚期,临时借了100元也来捐款。大伙劝他别捐了,他紧紧拉着包广贺的手说:“我必须得捐,捐了我才踏实。村长啊,我活了一辈子,干了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就要实现了,我打心眼里高兴呀!”凡是从十八里村出去的干部、工人、企业主,闻讯后纷纷回村捐款达5万余元,他们的举动也牵动了镇政府64名机关干部的心,为村捐款7850元,唐山市委党校捐款3万元,下派3名驻村宣讲干部每人捐1000元。一天的功夫,村里收到捐款12万多。

  人心齐,泰山移。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仅仅几个月时间,街道硬化实现了户户通;栽植绿化树木2000多棵,接通了有线电视,安上了路灯。而此时,病魔缠身的景福友已瘫痪在床,他多想走走村里的水泥路呀!为了满足老人家的愿望,一天下午,包广贺眼含热泪驾驶轿车拉着景福友绕遍了全村。全村老老少少站在大门口,挥手与老人告别,老人哭了,许多村民哭了。景福有的儿子说:“我父亲生前有两个愿望,第一个就是在修好的路上走一走,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第二个愿望就是希望包村长要多干几年。”包广贺哽咽了,“回十八里快两年了,一分工资没拿,还搭进几万元,我不觉吃亏;日夜操劳,还经常挨抱怨,我不觉委屈;各种繁杂的事都要处理,我没觉得累,这都是因为有这么信任我、拥护我和支持我的父老乡亲呀!”

  一花引来百花开,情洒家乡永不悔

  如今的十八里村,政通人和,村民的腰包鼓了,观念变了,路通了,灯亮了,草绿了,花开了,大秧歌扭起来了,昔日村里柴草遍地的场景成为了历史。2006年,他又带领十八里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村民中心建设,按照相关要求,本着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规范“八室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建设了健身广场,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高标准的村民中心,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周到服务,使该村的新农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每当华灯初上,锣鼓点一敲,村民们便三三两两,相约着聚集到村北头的健身广场,扭秧歌、下棋、聊天,其乐融融,文明祥和洋溢在每个村民的脸上。

  同时,不断结合实际强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以武装部建设为契机,组织成立了女民兵连,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定期开展训练,并拓展其职能,使妇女在防洪抗灾、科技致富、构建和谐十八里方面发挥积极的主力军作用。十八里女子民兵连多次获得市级荣誉,成为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禁赌会、民调会、红白事理事会等协会的成立和职能的有效发挥,使十八里的村风、民风得到根本扭转,追求文明生活在十八里蔚然成风。为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村里还为村民们购买了很多生活、科技图书和音像资料,定期对群众进行科技培训。农闲的时候,村民们就到活动室看看书、下下棋。2004年底十八里村党支部、村委会被评为先进,镇里综合考评十八里村从全镇倒数第一窜升到正数第二位,实现了跨越式的飞跃。十八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稳定村、文明村,也作为遵化市的文明生态村的样板申报了省级试点。

  有人给包广贺算过一笔帐,每月来回北京的交通费和通讯费就将近2000元,一年下来就是2万多元。一些村民有时曾好奇地问过他:“你退休了,本该好好照顾自己的家人,享享清福,而你却回来当村长,又苦又累,每年还得给村里搭钱,你后悔过吗?”包广贺只是微微一笑。每当走在整洁的水泥路上,看到村民由心里流露出的喜悦神情,回想起妻子、女儿看他的情景,回想起党员干部群众奋战在修路现场的情景,回想起十八里村近2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包广贺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是党员,又是退休干部,受党教育多年,要尽我的力量去农村发发余热,他们信任我,我也愿意为他们出力。村官难做,有时还会让人很灰心,但想想那些老百姓,想想他们的利益和幸福,所有的艰辛和付出都值得。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