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李景荣:爱心播洒龙江大地(图)

发布时间:2008-10-23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2 | 查看:4420次

  李景荣,今年78岁,是大庆石化总厂离休后享受厅局级待遇的老干部。现任黑龙江省关工委委员,大庆市关工委副主任,大庆石化总厂关工委副主任。

  李景荣是一位有着辉煌历史的老人。60年代被评为“会战标兵”,70年代是“一心为公的好干部”、80年代被评为“省级特等劳动模范”,90年代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世纪初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十大“关爱标兵”、被中华慈善总会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慈善人物”,并且是“全国孝亲敬老楷模特别奖”四位获奖者之一,2005年被国家民政部和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奖”,黑龙江省仅他一人获此殊荣。几十年来,他获得国家、省、市各种荣誉称号111项,收到群众自发赠送的锦旗50多面, 曾多次受到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88年讲起。李景荣离休了!

  离休也许是意味着该颐养天年了,特别是对于一个参加过大庆油田开发大会战的老人来说。然而就在李景荣离休的当天,他就立下誓言:王铁人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我要离休多干二十年,为党再做新贡献! 正是这个铮铮誓言,成了他离休后的人生写照。

  也就是从那天起,李景荣的身影便闪现在离退休职工当中了。他先是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厂五百多名离退休职工的生活状况做了详细调查,然后把几位老同志召集在一起,商量兴办一个老年经济实体,用于补贴改善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他把这个想法向总厂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总厂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成立了老年服务公司。于是,1961年就参加油田开发建设的老会战,在80年代末白手起家,带领离退休职工又开始了“二次创业”。

  说是创业,其实这个“业”就是几位老职工们收罐头瓶、废报纸、废钢铁,当成了“破烂王”。

  “卖破烂”微薄的效益,要想解决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困难,只是杯水车薪,于是他又瞄准了新的目标——搞运输。一切还是立足于自力更生!他带领大家把多年不用的七台推土机、三台吊车和一台“黄河牌”货车推出来,亲自带头集资,购买零件,修复了这些车辆。没有车库,没有修复车间,甚至连检车台也没有,他就和大家顶着风吹日晒在外作业。

  1993年,李景荣和几位老同志一起创办了“泰华实业公司”,带领着他的“老兵”们又打了一场漂亮的“会战”。奋战一个夏天,建成了粉煤灰建材厂和废旧物资再生厂,年产值达数百万元。

  搞生产经营,走向市场经济,李景荣先立下一条严格的规矩:不付一分钱“回扣”,不收一分钱“好处费”。到他的公司来联系业务的人,必须首先填写由他亲自制定的“交易保证书”。多年来,公司正是因为这样,信誉卓著,慕名者纷至沓来。

  “离休多干二十年,为党再做新贡献”,离休后的李景荣已经走过了十八年风风雨雨的创业路,他和老战友们做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先后创办了五个企业,共上缴利税三千多万元。

  从收破烂到“泰华实业公司”的创办,李景荣的公司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更让人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坦荡襟怀。对于金钱,李景荣有着自己的想法,从1988年得到第一笔报酬时起,他的这个就想法就已经成熟了。

  那是1988年的5月,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次发工资,按劳动所得是应该的,可大家还是犯了难。李景荣坚持自己拿最低档次的。几位老同志联名给他写了封信,说你的工资是200元,可您只收100元,余下的100元财务无法下账,请您遵守财务制度吧!

  李景荣拿着这200元钱,先是踌躇了半天,最后眼睛一亮,把这钱存起来,也就是从这天起,李景荣把自己创办企业劳动所得的全部,都投入到了扶贫济困当中了。

  这年的冬天,李景荣回老家办事,无意中他走进了呼兰县双井乡小罗山村敬老院。看着这矮趴趴的房子,看着这些老人,李景荣心头一紧。几天之后,他带着50套棉衣、20双鞋,急匆匆地来了。

  随着扶贫济困的面越来越大,李景荣牵挂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2004年10月,李景荣到大庆市大同区八井乡看望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时,无意中听说有个叫何成宝孩子,从小得了马蹄内翻足病,不能行走只能爬行。李景荣立即来到这户农家,看到他家中一贫如洗,矮小的土房里连炕席都没有,李景荣心酸了。何成宝的父亲对李景荣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我的孩子穿上鞋呀!这个孩子从生下来就用布裹脚啊。李景荣回来后马上与有关部门沟通,把孩子接到了大庆市人民医院。医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减免了能减的费用,最后李景荣捐资5000多元钱为孩子做了手术。目前这个孩子已经能拄拐行走了。

  就是那次从呼兰回来后不久,李景荣身边的人发现他简朴的办公室旁多了一个小仓库,里面装满了他买来的用于扶贫的各种衣服、药品和日用品。

  肇州县有一所“光荣院”,院内有全省70多名荣立过战功而又孤独无靠的老人。自从李景荣知道这所“光荣院”后,逢年过节,他都必去看望,冬送棉、夏送单、中秋送月饼,春节送饺子。为了使这些老人能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他又捐助6000多元钱,为“光荣院”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他每年都拿出2000多元钱奖励给“光荣院”的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养老员,鼓励他们把这些功臣照顾好。通过这所“光荣院”,李景荣又找到了很多革命功臣,其中有在长征途中为朱德总司令当勤务员的吴克基;有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驾驶飞机横穿磨菇云,对核武器试验进行空中采样的闫敬欣……

  为了带动社会上更多的人送温暖、献爱心。1999 年,在大庆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李景荣创立了“大庆市济民扶贫协会”,用经济实体创造的效益做扶贫济困的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持。他所领导的职工们,被他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所感染,每到春节前夕,职工们都自发的捐钱买肉、买菜、买面,从早到晚忙碌,包数万个饺子,再把饺子分袋装好,日夜兼程,赶在大年三十前送到敬老院、福利院。这样的举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坚持了十几年。

  多年的帮扶实践让李景荣有了更深的认识,帮一时不能帮一世呀!应该设法帮助一些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厂有500多名残疾人,其中有许多人还有劳动能力。如果为他们找一条自食其力的谋生之路,不但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还能为总厂分忧。于是,在市政府和总厂领导的支持下,从1996年夏天起,他开始筹划为残疾人建商服楼。他不顾年老体弱,选地号、办审批、跑动迁,仅3年时间,就建起了11幢共14200平方米的商服楼,使301名残疾人有了经营场所,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条件,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幸福楼”。

  无论哪里有困难和灾难李景荣都要献出一份爱心,他把关爱别人当成一种快乐。每到春节他都脚踏冰雪,挨家挨户地为因病卧床不起的总厂离退休职工送去慰问金和慰问信。总厂有33户职工遗属,是特困家庭,他每年为他们承担了1多元的能源费用。当他得知青冈县和肇州县先后有两个村子发生了特大火灾时,都亲自前往,送去钱物。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大庆局部地区遭受地震和冰雹,他共捐款达5万3千多元。

  李景荣不仅资助身体残疾者,还尽力挽救那些精神上残疾的人。对于失足青年,李景荣尽力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们一把。他已连续12年定期到监狱走访,看望那服刑学员,也看望辛苦帮教他们的干警。从1992年起,每到中华民族的团圆节日--中秋和春节,他都要出面联系一台大客车,把服刑学员的家属拉上,也拉上他买好的水果、月饼、书籍,去监狱探望。这些服刑学员中已有多人因表现好而减刑出狱了。大庆监狱的干警们特意赠给李景荣一面锦旗:春风润物,催枯树发芽;精诚所至,使顽石成器。

  2002年,李景荣到黑龙江省少管所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时,与张立涛、王辉、李占军多名学员签订了“爱心家庭签约书”,在李老的帮助下,这些孩子都有明显的进步。张立涛被提前释放,李占军被省关工委评为“读书活动优秀学员”。

  资助特困生上学是李景荣最看重的事情。通过调查了解到总厂有特困大学生52人,中小学生49人,他一次分别资助52000元和14600元。从2002年开始,他资助呼兰一中考入大学的10名特困生每人每年1200元。当他得知杜尔伯特的吕鑫、李佳祥等6名特困生,因家境困难无力交纳大学四年的学费时,他不仅仅是出钱资助,还建议家长养奶牛脱贫,并且提供了9万元无息借款,签订了四年合同。

  李景荣说自己在长达十几年扶贫济困过程中,最让他难以忘怀的就是“我想读书”这句话了。

  1999年的夏天,李景荣收到了大庆43中学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了龙凤区英勇村宁新丽的事。她父亲因生意破产离家出走,母亲有病,1998年考上了呼兰师专,因交不起学费中途退学了,1999年又考上了绥化师专。三年6000元的费用没有着落,又面临着退学的境地。她所在的学校无奈之中想到了李景荣。李景荣收到信后马上到学校了解情况。那天,宁新丽鼓足了勇气,说出了“我想上学”后泪如雨下。“我想上学”四个字像刀一样,扎疼了李景荣的心。想上学是多么奢侈的要求吗?李景荣二话没说,扭头走了。三天后,他亲自送去了6000元学费。现在宁新丽已大学毕业,并在北京找到了工作。

  2004年夏天,李景荣收到一封来自湖南的信,写信的人叫张双临,他在《中国火炬》杂志上看到李景荣的事迹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写来了一封信。后来通过有关部门对他家状况调查后,李景荣先后资助了他2000多元钱。

  那些被资助过的人也都惦念着李景荣,经常给他写信,展读着那一封封的信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动的。封封信件似一颗颗跳动的心,而这无数的信件正散发着太阳般的温暖。在这无数的信件中,有一封信很短,写信人是个大学生,叫徐颜波,她是林甸县太平村的。1993年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但因家中贫困,面临辍学。孩子恳求爹妈说:“让我念书吧!我一天就吃一顿饭不行吗?”李景荣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二天就驱车赶到这户农家,资助孩子顺利地完成高中学习。1995年她考上了西南石油学院,李景荣一直帮助她完成学业,目前,她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有一年春节,徐颜波不能回老家过年,特意给李老写了一封信,说春节到了,没有什么可送您的,只好通过电视为您点播一首歌,《真心真意谢谢您》,可别忘了听啊!从来不喜欢听歌的李景荣那天还特意叫上老伴和子女,坐在电视机前听完了这首歌。一直不是很理解他的子女们,看见父亲听歌时眼睛闪烁着泪花,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十几年来,李景荣利用节假日行程十几万公里,去过大庆、安达、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呼兰、海伦、明水、绥化、望奎、扎兰屯、巴彦等23个市县的46所农村敬老院、36所学校、6个幼儿园,看望并资助孤寡老人、残疾军人、军烈属、贫困村民、特困生等22类扶贫对象,共计43156人次。他脚踏松嫩平原,情洒龙江大地,用爱心播洒甘霖,用真情回报社会。多年来,他创办企业提供扶贫资金185多万元;同时,他把 “二次创业”过程中,个人获得的全部劳动报酬共计22多万元,都用来扶贫济困。

  几十年来,李景荣生活节俭,近乎清贫,一年四季总是一身工作服,外出开会曾多次被当成司机档了驾。1995年离休干部调整工资为他补发5000元,2004年补发8800元,他全部购买了扶贫物资。1999年,当李景荣居住的房子需要购买产权时,他居然拿不出两万元钱来,是儿女们帮他凑齐的。7个孩子结婚他都是只给500元钱,不用车辆,不摆酒席,不请客人。李景荣最小的儿子结婚,孩子们说:我们就这一个弟弟了,你就别管了,不用你掏钱,不用你操心,我们自己安排。李景荣手一摆:不行!还是老规矩。

  1998年9月的一天,总厂第四小学请李老去做革命传统报告。到了会场,李景荣一下愣住了。主席台上簇拥着无数的鲜花,黑板上写着红红的大字“祝您生日快乐”,两侧悬挂着“风雨人生七十载,丹心一片护花朵”的对联,桌上还摆放着大大的生日蛋糕。从来不过生日的李景荣这才意识到今天是自己的七十岁生日啊。学校经多方了解才知道这个日子,并且悄悄地筹备了多日。孩子们为他献上了生日祝词,并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此时的李景荣面对着石油工人的后代,听着他们童贞的歌声,老泪纵横……

  李景荣,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老人。

  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坚定信念和崇高品格,他是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