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而“富有”的“平民慈善家”廖乐年(图)

发布时间:2012-11-19 08:40 | 来源:中国文明网综合 2012年5月3日 | 查看:1170次

  不是富翁,却在过去10年为广东偏远山区的梅州市大埔县长教村筹资200万元义教义助;没有小家,却把大爱给了先后培训的5000多名学生;不给报酬,却吸引一批海外亲友当假期志愿者——他就是67岁的马来西亚华人英语教师、刚当选广东省文明办评选出“广东好人”的廖乐年。

  “无私”“激情”“魅力”和“智慧”是学生们在形容自己老师时用得最频繁的词汇。

  无私——“他的付出从没有要求任何回报。”从小失去父亲的学生廖文昌说。他一直享受老师父亲般的关照,上大学前遇到困难常给老师发电邮求解想不明白的事。这位深圳大学三年级学生每年得到老师5000元的资助。

  激情——在县基建局工作的廖其力谈起听老师讲课的情形时说:“老师讲课时那种飞扬的激情,到大学毕业时都没碰到与他比肩的人。学生不可能上他课时‘开小差’。”

  魅力——高三学生廖根梅说:“老师的魅力在于不仅自己乐观、自信,还鼓励我们遇到困难就用《国歌》歌词‘前进、前进、前进进’激励自己。我们常用英语唱‘明天会更好’,大家脸上的笑容就是最大的魅力。”

  智慧——学生廖振思说,老师不仅创造了独特的英语教学方法,还有很好的做事艺术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他10年来能很好地融入村民生活,改变村民观念就是智慧。这几年每到春节,老师手里会有个“约会本”,村民们请老师吃饭可得提前约。不然就没份了。

  廖乐年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客属华人,父亲去世早。13岁时,得到了一位中学校长的资助,他到英国读书,后来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此后回马来西亚的中学教英文和马来文。

  这位穿着浅蓝色广告T恤、老式灰色长裤的老师说:“能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最开心的事,给予本身就是获得。”

  “讲课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学生有了好的前程,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人的富有不在于有多少,而在于是否能把拥有的用在地方。”

  23岁的廖惠茹是老师带的第一批学生,去年下半年在县城开了一个英文补习班。她说,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道。

  “其实老师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他常为筹钱四处奔走。他衣服多是旧的,常自己补袜子,全部收入和积蓄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他是‘最穷的慈善家’。”

  廖乐年现在有300多名学生。每到周末和暑假是最忙的时候。他把300多人分成4个班,连续讲4个小时。他用投影仪给学生讲课,耳麦和4个扬声器使师生们一问一答的英语对话声充满了课堂。讲课结束时,一曲英文“感恩的心”唱出了他和学生的共同的心声。

  讲到他回家乡教书时的选择,他说,原本想去非洲,后来跟着60多年没回家乡的堂兄一起来探亲,就作出了回乡教书的决定。

  小时候,母亲常让他背一句话。半个多世纪后,他才明白,母亲让牢记在心那句客家话——“广东大埔长教百江德心堂”,原来是祖父老家的地址。

  他刚到村里时,大家都不能理解,怎么会放着好日子不过,跑回穷山沟里来倒贴教英语。一个学期后,学生的英语成绩直线上升,村民们才开始接受他。

  这得益于他回家乡后独创的基本音教学法。他将常用的字母组合分类注音,让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念、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张他10年的义教“成绩单”——培训5000多名学生、为附近学校培训师资、10多个孩子考上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

  祠堂英语班维持运转、暑假大课、资助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加上资助村民猪崽、果树苗,每年起码要二三十万元。为了筹集经费,他每年都要在海外奔波,向早年的学生募捐。广东省侨办的统计显示,10年来,廖乐年筹集的经费起码有200万元。

  打网球和高尔夫球曾是廖乐年在马来西亚时喜爱的运动。不过现在回去打球,是为了搭讪大老板,争取办班经费。

  梅州市外事侨务局局长杨栋说,廖乐年让人感动之处在于他把每一件平凡的事都变得不平凡。他不仅自己做好事,还带动周围的人,让爱心传递。

  “爱心的传递将放大慈善的力量。”是廖乐年常对学生说的话,“自己做的事其实很平常,这10年我很开心啊!”

  读中专商业英语的学生廖文敏跟了老师10年。现在实习期间,她准备给老师当助教两年再找工作。其他在附近工作的几名学生也常抽空来给老师帮忙。来自湖南的一对中年夫妇也在这里当志愿者。爱心在这里汇集和传递……(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潘珣)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