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瑞:莘县援藏教师的西部情怀(图)

发布时间:2009-03-21 08:00 | 来源:大众网 2009-03-20 21:22:00 | 查看:5002次

  今年34岁的孙光瑞是莘县王奉乡一名教师,2005年被选为山东省援藏教学队的一员,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地区,他挥洒了汗水,情注了爱心,也赢得了尊重。

孙光瑞

  2005年8月19日至2007年7月26日。

  两年的时光倏然而过,但对莘县教师孙光瑞却别有一番人生韵味,因为这期间他从平原走进了西藏。

  今年34岁的孙光瑞是莘县王奉乡一名教师,2005年被选为山东省援藏教学队的一员,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地区,他挥洒了汗水,情注了爱心,也赢得了尊重。

  险:路过悬崖峭壁 经历生离死别

  2005年8月23日,山东省20名援藏教师乘机到达西藏的贡嘎机场,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的教育。当地教委派来一辆公共汽车前来迎接,司机师傅将援藏教师的行李一一搬到车上,而后向日喀则驶去。

  1月11日,孙光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这是一条从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公路,一边是山崖,另一边是山涧,山涧里奔腾着湍急的雅鲁藏布江。公路随着山体弯曲盘旋,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急转弯。路面的宽度刚刚能摆开两辆车,不时还会发现在公路的正上方悬着大石头,裂着大纹,车走在下面,有一种石头就要砸下来的感觉。

  孙光瑞说,复杂的路况令他们这些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乘客都绷紧了心弦,惊恐地注视着司机师傅和车外的情况,但没能坚持多久,许多人便开始晕车、呕吐,有的人则紧紧闭上眼睛。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突然感觉司机师傅一个急刹车,顿时,车上所有的人倦意全无。前方因为山体塌方已经堵车,在奔腾的江水里,可以看到有汽车的残骸正在漂流。

  此时,孙光瑞怎么也不会想到,时隔一年多,他险些成为残骸轿车中的一名乘客。谈到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他至今仍心有余悸。“平时我经常和日喀则地区昂仁县的一个藏族副县长到基层调研,但有一次因患病没有去,恰恰就是那一次,这位副县长的车翻进了山沟,车毁人亡。”孙光瑞说。

  苦:感受高原反应 遭遇饮食折磨

  险情过后,青藏高原送给援藏教师的另一份“厚礼”就是强烈的高原反应。在高原,严重的缺氧引发人的心肺超负荷工作,对人的身体乃至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

  2005年8月25日,孙光瑞被分到日喀则地区中等专业学校任教高中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最初的几天,我们都感到胸闷气喘、头晕脚软、食欲不振,有透不过气的感觉,晚上经常睡不着觉,有时迷迷糊糊地睡着一阵儿,却又恶梦连连。”孙光瑞说。

  让孙光瑞诧异的是,那时候每天早晨起来都觉得恍恍惚惚,即使像刷牙这样的小动作,要是节奏稍微快一点儿,就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地喘气。最吃力的就是上楼,每上一层楼,就得歇一下,否则,还没走到教室就已经喘得很厉害了,更不用说上课了。

  西藏异常干燥的气候让孙光瑞也感受颇深。他说,经常喉舌干涩,嘴唇开裂,平时很少喝水的人也不得不强迫自己不停地喝水。清晨在房间洒水增加湿度和晚上临睡前喝上几大杯水成为每天的必修课。

  “饮食不适应则是折磨我最久的问题。去西藏之前,我就对吃饭问题的严峻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原本就想马马虎虎地对待,不饿着就行,但到了西藏后我才有了真切的体会,在这里最难吃的莫过于夹生饭了。”孙光瑞说。由于气压较低,水在日喀则地区沸点只有七八十度,既使煮面条也必须用高压锅。加上寒冷和缺氧,高压锅烧出的饭菜很快就凉,人体消化液分泌量减少,孙光瑞不得不用大量的饼干等零食充饥。

  情:不愿锦上添花 希望雪中送炭

  在日喀则地区中等专业学校,孙光瑞担任高中两个班的数学课。他说,西藏的学生有着高原人民特有的纯朴和善良,但不少学生由于过惯了悠闲自在的游牧生活,缺乏适度的紧迫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的基础很差。

  于是孙光瑞就根据学校情况与自身特长及时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们沟通,加强与学生的贴心交流,并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辅导功课。

  这样,在两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孙光瑞所教的班级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同年级13个班中,分别获第二、三和第一、三的好成绩。“我在上课、备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方面都得到领导的认可,受到了表彰,备课被作为样板在全校展览。”

  孙光瑞说:“2006年8月,日喀则地区召开了新课改汇报交流会,我作为评委参与了整个过程,从听课、评课到细则制定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受到地区教体局副局长曹志安的好评。”

  不过,在日喀则中专学校支教的一年中孙光瑞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援藏到底援的什么?“虽然在这里与学生和睦相处,关系融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工作也非常顺心,但总觉得少点什么,这种感觉用言语一时无法表达出来。至深夜,无法入眠,仍在想……”孙光瑞说。

  2006年7月19日,孙光瑞日记中这样写到:“经过几天的思考,今天我终于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申请到条件更艰苦、师资更匮乏的地方去。我想这样更能体现一个援藏教师的价值。于是,我写好了申请报告,交到了地区教体委。吕序锋局长看了报告,对我的做法提出了表扬,并让我做好应付一切困难的准备。我想任何困难我都能克服的,作为孔繁森故里的人,哪能给家乡父老丢人?”

  2006年8月19日,日喀则中专学校开学。“我的学生已知道我不再教他们,他们都极力劝我,希望我能带他们走过高三,可我不知道怎样回答他们。他们很听话,并且这一年进步不小,成绩提高很快。我心里也舍不得他们,可是我想县里的孩子更需要我。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孙光瑞写到:“仁增曲吉——我的课代表,他坐在那里,眼里含着泪,最后看我去意已决,一直说老师保重身体,我们会想念你。送走他们,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中午饭也没有吃。下午,出现了让我一生都难忘的一幕。许许多多的同学拿着哈达献给我——作为一名教师,人生幸福莫过如此!”

  爱:汗洒昂仁中学 情注西藏学子

  从日喀则到昂仁有210公里的路程,其中有57公里是土路。昂仁县全县人口4.7万人,县域平均海拔4513米,年平均气温4℃左右。2006年8月20日,伴着淅沥的小雨,孙光瑞搭乘昂仁县教育局的车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了县中学,住在一家废弃的宾馆,门上没有锁,窗子上还少一块玻璃。

  尽管条件艰苦,但丝毫没有影响孙光瑞的热情,因为此时正是昂仁县面临“普九”验收的关键时期,因此到昂仁县的第二天他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我整编‘普九’资料8万多字,在2007年4月受到了自治区普九过程督导组的认可与好评。”

  出色的成绩总是伴随着高尚的情怀。有两次,孙光瑞患了感冒,头疼发烧,浑身无力,病情较重,吃药没有效果,同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搁学生的学业,他晚上挂吊瓶,白天坚持给学生上课。半个多月的时间,没有耽误学生的一节课。

  “特别是2007年3月,刚返回学校没几天,我就被诊断为肺水肿,被送到地区八一医院住院治疗,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身体才得以康复。医生建议在地区休整几天,但昂仁县面临‘普九’,各种工作千头万绪,我便谢绝了医生的劝告,第二天返回了县里。”

  在昂仁县中学,孙光瑞还资助了五名贫困学生,给他们买文具、衣物,时刻关心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他曾为学校捐赠价值700多元的教学资料、3台电视机,为学生购买书籍、生活用品累计花费600多元,各类助学捐款1000多元……

  有一次,初一的学生患流行性腮腺炎,几天的时间传染到几十人,送到医院却没有药品,孙光瑞积极联系,第一时间筹集到几千元的药品用于救助学生,及时控制了疫情;初二的一名贫困学生叫巴琼,外出的时候被摩托车撞伤,被送到地区医院抢救,他拿出200元钱,并发动教师捐款……

  付出总有回报,孙光瑞的行为得到了受援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认可和一致好评,树立了山东援藏教师的良好形象。同时,他被当地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

  “两年的援藏支教,虽然没有做出感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更多的鲜花和掌声,但我把援藏支教看作是人生难得的一段经历,一笔精神财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不断地回忆在西藏的工作生活,使这段生活在生命中像醇酒一样越酿越香。”孙光瑞说。

(责任编辑:祁建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