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活跃在中国战场的“日本八路”(2图)

发布时间:2012-09-18 01:14 |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31日 | 查看:1787次

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成员正在编发反战宣传品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不忘反战日本友人

  新华网石家庄8月31日电(记者 朱峰 骆珺 李亚楠)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烈士陵园内,一名日本人的墓碑矗立在这里已经数十年。墓主宫川英男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积极在侵华日军中宣传反战和平立场,抗战胜利前夕牺牲在山东。上世纪80年代,他的灵柩被正式迁入长清烈士陵园。

  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中国人前来为这位反战日本友人扫墓祭奠,平时也有一些日本游客慕名前来。宫川英男当年的中国同事李洛夫及家人坚持为他扫墓已60多年,李洛夫的女儿孙雁鸣说:“宫川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和中日友谊作出了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今年,在中国媒体以及众多日本友人的协助下,宫川英男的部分墓土被带回日本安葬,这位长眠在异国的国际战士终于回家。

  65年前,中国人民历经8年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中也包含了当年众多在华日本反战人士的鼎力支持和援助。近年来,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中国愈来愈重视这段一度鲜为人知的历史,并将其视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下,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从2004年开始建立一个课题组,专题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反战活动。6年来,学者们辗转中日两国走访了上百名当年亲历者和知情者,获得了数十万字的笔录及大量音像资料、文物。这段珍贵历史目前在中国已经能得到较为完整和客观的反映。

反战同盟成员带伤上前线喊话

  “当时在华的日本革命志士、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居留民和日本战俘,在中国人民群众的努力争取和日本先进阶层的组织配合下,成立反战组织,毅然加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行列,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张建华评价说。

  1939年1月2日,日本战俘衫本一夫(原名前田光繁)、小林武夫、冈田义雄3人,在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组织的元旦集会上,宣布自己参加中国八路军,受到时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热烈欢迎,成为抗日战场的第一批“日本八路”。

  许多年以后,当衫本一夫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心悦诚服地说:“促使我下决心参加八路军,除了通过学习和亲眼见到日军野蛮行为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自从我被俘以来,八路军一直以人道主义精神给予我亲切的关怀,使我不能不感到八路军的本质确实和别的军队不同。”

  随后,日本人的反战组织在中国层出不穷。1939年12月,在华日本革命志士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在桂林成立“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1941年11月,“日本工农学校”在延安成立,被称为反战士兵的熔炉。

  据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综合考证,在华日本人反战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日军的反战宣传,唤醒士兵觉悟;服务于抗日工作的其他战线,如根据地大生产运动、军事技术传授、卫生服务、教育等。

  书写日文反战标语是宣传的主要形式,中国的一些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这些标语,如“中日人民没有仇恨”“战争延长寿命缩短”等。每当日本传统节日来临,反战人士还制作特别的慰问袋,内装一些礼物和书信散发到日军阵地。

  也曾有日本士兵将这些反战人士视作卖国贼,但战争最后的结果用铁的事实证明,反战人士的立场顺应了历史潮流。在华日本人反战联盟的水野靖夫事后回忆说:“我认为,一切逆历史发展的车轮而动,把人民拖向水深火热之中的犯罪者的罪行,才是重大的问题。我爱自己的祖国日本,也爱中国,爱和平,反战士兵是卖国贼吗?”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近年发现,不仅在中国共产党所在的敌后根据地,在国统区和沦陷区,也活跃着大批反战日本人士。他们没有被中国人民忘记。在中国很多烈士陵园内,都有当年牺牲的部分日本反战人士的墓地和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经常邀请这些仍健在的日本友人到中国参观访问。温家宝总理今年5月出访日本期间,特意邀请部分年迈的反战友人参加宴会,并询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参加宴请的反战友人小林宽澄正是在这次宴会后,赶赴中国山东凭吊长眠在长清烈士陵园的老战友宫川英男。

  “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的同时,不会忘记在华日本人的反战活动。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我们仍需要当年在华反战日本人士的那种人性和文明的觉醒,需要他们那种为着人类正义与和平而不懈斗争的精神。”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赵金铎说。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