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克哈孜•热合曼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14-08-07 22:46 | 来源:乌鲁木齐市文明办 | 查看:2544次

赛力克哈孜热合曼,男,哈萨克族,1956年12月生,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柏杨河乡邮递员,乌鲁木齐市首届敬业奉献模范。

在大山深处的牧区,有一位默默无闻坚守投递岗位37年,被群众称为“拿金子都换不来的人”—赛力克哈孜热合曼。 

1976年11月15日,对年仅19岁的赛力克哈孜热合曼来说,是难忘的日子,他不再上山放羊了,他从铁厂沟邮政支局黄彦清局长的手里接过一个同草原一样颜色、印制着几个醒目黄字的邮递包,他成了一名牧区委代办的邮递员。在着弯弯的山路上一走就是37年。

他所在的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南部是天山山脉中段博格达山的西段末梢,海拔650—4233.8米,在这些高山与丘陵中分布着阿河阿德尔、柏杨河、玉希布早、独山子、红柳、梧桐窝子六个村和20多家大大小小的煤矿。总面积8673.87平方公里,全乡有哈、汉、维、回、蒙五个名族。人口4815人。

赛力克哈孜从正式将绿色的邮包挎在身上时,他就暗暗告诉自己把信件报纸安全及时送到农牧民手中是自己光荣而神圣的责任。

1976年到1979年的三年间,他天不亮就骑马从柏杨河的家中出发去十几公里外的铁厂沟邮政支局取邮件,再马不停蹄地赶回来。顾不得下马回家吃口热饭,随便啃几口干馕就去投递了,有时牧民家里没人,再送第二趟,第三趟。这一路上,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春秋两季的烈风,一个人行进在山路上,孤独寂寞、饥饿疲劳、风吹雨打等都是一个山区牧区邮递员经常遇到的困难,有时还有生命危险。

1978年10月17日,他冒着大雨从柏杨河到独山子村去送信,持续的大雨使得山路十分泥泞,马前行时不时出现滑蹄的情况,此刻,他正要步行拉着马走,忽然马惊了,而他的右脚踩在马蹬上,来不及拿下,人整个让马拖出去100多米,人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右脚也受伤了。县邮政局乡邮指导员谢良富得知他受伤后亲自用三轮摩托车驮着他去新疆医学院拍片子,打石膏。如今,他的右脚还留下一个隆起的大疙瘩,这是他没有听从医生的嘱咐,认真在家安心养病,脚伤还没有痊愈就走路留下的。年轻时没什么感觉,如今上年纪的他,时不时的有些疼痛,走路时脚有些微微地蹩,但他已经习惯了微蹩着走路。

1984年秋,陪伴了赛力克哈孜9年的马死了,他就靠一双脚往返在这八十多公里崎岖邮路上。这年冬天雪特大,走在三十多公分的雪地里不到一个小时就满头大汗,为了赶路,他很少坐下来歇歇,双脚布满红肿的血泡。妻子艾扎哈斯开看到他每周三次从早上8点出门去取邮包,送报纸信件,回家时常都在晚上十一二点,双脚磨出血泡时,看在眼里,她心疼的说:“你一天送信太累了,脚也成了这个样子,还怎么走路?”赛力克哈孜笑着说:“我的职责就是要把报纸信件送到用户手中,山区信息闭塞,全靠这书信与外界沟通,你说我能拖延时间吗?”

这年12月,柏杨河民族乡成立了,他又一周三次坐班车到县城邮政局取邮件,回来再投递。

每年的七、八月份,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最多,也是赛力克哈孜最谨慎、最辛苦的时节。1990年7月,他去给玉西不早村的牧民托尔夏家送录取通知书,两次家里都没有人,他第三次顶着烈日亲自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主人手中时,别提有多高兴。这是柏杨河乡牧民的子女第一考上内地大学,赛力克哈孜感到自己也和他们一样高兴。忘记了自己三次往来奔波的辛苦。

2008年8月的一天,他到马恩义媳妇饭馆喝水,他看到赛力克哈孜手里拿着报纸便问:“怎么回事”,他说:“旁边化工厂的大门锁着,没人再等等。”马恩义说:“你放到饭馆吧,我看化工厂来人给送过去。”他笑着说:“谢谢,还是我送吧。”马恩义柏杨河乡的农机站长,也是名老党员,看到赛力克哈孜对工作责任心这么强,由衷地敬佩他的这种精神。

原邮政局的乡邮指导员谢良富今年70岁,当提起赛力克哈孜时说:“他太不容易了,33年走了20多万公里的山路,风雨无阻地把党报党刊和邮件不遗不漏地送到群众手中。工资又不高,换了别人早不干了,是坚强的信念支撑他坚持到现在的。”

原米泉市邮政局局长魏铁良说:“赛力克哈孜这么多年没有接到一起投诉,他忠诚老实,爱岗敬业,克服各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全体邮政职工学习的榜样。”              

赛力克哈孜居住的柏杨河村二队有哈、汉、维、回、蒙五个民族组成,“见奶桶就惊的母马不是好马,与大众脱离的人不是好人。”

1984年的一天,他早上刚从铁厂沟拿了邮包往柏杨河返回,在路上遇到一个人赶了6头牛迎面过来,他感到赶牛的人神色有些慌张,他忙转过身大喝一声:“你把牛往哪里赶?”那人二话没说扭头就跑,他就把牛赶回家,见人就打听,后来在一个牧民的婚礼上,听说阜康种牛场丢了6头牛,几天后,阜康种牛场来了一名汉族职工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表示感谢。他却说:“我也是牧民,牲畜是牧民的命根子,不用谢。”

1992年11月初,铁厂沟回族农民马旦子找到他,说他的21只羊丢了,并说明自己羊的模样和记号,他一听,想起几天前邻居李老汉曾说自己拾到21只羊。他把老马领到李老汉家的羊圈一看,正是老马丢得那21只羊。按常理说21只羊喂了好几天,草料吃了不少,失主给一些草料补偿是应该的。可李老汉看到是他领来的人,没要一分钱,把羊如实归还了老马。老马有些不解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李老汉。李老汉看出了他的心思说:“赛力克哈孜是村里远近闻名的‘活雷锋’,谁家有事都主动帮助,他来了,还有什么话说。”

哈力齐汗是村上的一名维吾尔族孤寡老太太,七十多岁的她,因身体常年有病,生活吃水成了问题。赛力克哈孜搬到她家附近后,他经常帮老人担水,自己没有时间,就让自己的孩子去帮老人担水,逢年过节或平时只要自己家有肉等好吃的东西,先要给哈力齐汗老人端去一些。一直把老人帮扶到去世。而生前老人见人就夸赛力克哈孜的一句话是‘真是拿金子也换不来的人呀!’

四川籍民工唐光权在柏杨河一家片石厂打工,五个孩子都在村里的小学读书,每年春天天山上的雪水融化后柏杨河水就爆满,孩子们上学就成了问题,家中三个孩子的赛力克哈孜只有在家就会淌进冰冷的河水里把孩子一个个背过河,唐光权的五个孩子他也一样地背过河。后来唐光权听孩子说起他后,找到赛力克哈孜家执意要请吃饭感谢,他说:“你的孩子跟我的孩子是一样的,吃饭的事情以后说吧。”

巴德玛拉是村上的一户蒙古族牧民,他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个孩子结婚的时候,赛力克哈孜就象自己家要办喜事一样,早早就去帮忙宰牛宰羊,前前后后一帮就两三天。

2000年7月,中学毕业的大女儿努尔建顺利考上了自治区中医院卫校别提有多高兴了,家里的困难妻子艾扎知道,她反对女儿去上卫校。赛力克哈孜对妻子说;“我们没有文化,再不能耽误孩子上学,他们要比我们强才对。没钱把房子和牛卖了,这学要上,这是做父母的责任。”

2009年赛力克哈孜被评为米东区首届道德模范;2012年被评为乌鲁木齐市首届道德模范;但在妻子眼里赛力克哈孜仍然是那个忠诚厚道的人;在儿女眼里赛力克哈孜仍然是坚强善良的父亲;在村民眼里赛力克哈孜仍是个乐观热心的人;在同事眼里赛力克哈孜还是那个敬业奉献的人。

“我喜欢这个工作,选择了就不会后悔,我相信群众,我相信政府、相信共产党,所以把工作要干好” 那个高大英俊的哈萨克青年,如今已经是饱经沧桑头发花白的老人赛力克哈孜说。

赛力克哈孜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邮递员。一个被人们称为“拿金子都换不来的人”

(责任编辑:孟祥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