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核心问题是就近便利

发布时间:2015-02-14 11:00 |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5年01月26日 A05 | 查看:1037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讲述居家养老条例立法过程

  本报讯(记者  刘旭)昨天下午,朝阳团代表们在分组审议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代表讲述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养老条例》)的立法过程:聚焦在“服务”二字,作为近年来人大牵头组织起草的第二部地方法律,《养老条例》经历了两大变化。“居家养老”的核心问题是就近便利,安全优质。尤其是高龄老人,仅依靠社区或家政服务远远不行,对此,他开出的处方是“专业化服务”。

    杜德印在讲述《养老条例》两次“变身”时表示,面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比例占到全市人口的20%以上、且大部分人愿意居家养老的现状,2014年的议题为老年人权益保障实施办法,之后议题聚焦到“居家养老”的主题,“名称的变化意味着立法思路上的调整,立法是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一“变身”是从原先的“政府主导、社区为主”的模式变成“政府主导、专业化服务、社区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不少人大代表在调研中发现,街道也建了一批养老场所,但老人们并不满意,“居家养老首先得就近方便,让老人们得坐上几站公交来,会愿意吗?”

    来自基层社区的人大代表苏煜提出,居家养老更多的是为老人增加幸福感,幸福感来源于生活的细节,“小区里道路好走、没那么多小广告,环境很舒心,走在路上不担心被骗买基金。”杜德印接过话头,举起自己常和小区里的老人打乒乓球的例子,谈起老人们的不同需求,“60岁上下的老人爱跳广场舞、打乒乓球,再找个热心人,发动每人交一点活动经费,大家也都乐意。社区可以组织老人搞活动。但80岁老人呢?我们发现,那些老人的服务需求非常高。”杜德印表示,此次条例的立足点在于商业化运营下的专业服务。商业化运营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但说到底,专业服务是兼具盈利性和公益性的双重性质。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