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该如何持久延续?

发布时间:2008-12-04 08:00 | 来源:腾讯网 2008年12月04日07:59 | 查看:2773次

新华调查:爱心,该如何持久延续?——写在首个“首都慈善公益日”到来之际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公磊)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如今,北京又为这个日子赋予了新的含义——“首都慈善公益日”。

  2008年,在一系列的灾难面前,包括北京市民在内的中国人迸发出了炽热的慈善热情,积极奉献爱心,帮助灾区救灾、重建。

  那么,“首都慈善公益日”的设立,能否让民众迸发出的慈善热情转化为一种爱心持久的内在动力?乐善好施的美德,该通过怎样的努力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呢?

  “首都慈善公益日”呼唤爱心延续

  11月26日,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对外宣布,将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首都慈善公益日”,并在该日举办大型慈善公益活动,以弘扬慈善理念,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

  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接受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程立岩介绍,近几年北京市慈善公益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慈善事业发展初具规模,在扶贫、救灾、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捐赠中心近年来接收捐赠款物共计47亿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体的生活压力,也支持了对口支援省份的灾后重建工作和灾民生活。

  特别是在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首都慈善组织联合会在5月13日向全市发出“捐赠10元钱,爱心送汶川”的募捐倡议,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截至11月6日,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资金10.78亿元,以及价值3.02亿元的物资。

  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说,根据我们国家今年发生雪灾和震灾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为了让广大群众在近年来、特别是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爱心得以延续,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经过征求各个慈善组织的意见,决定推出“慈善公益日”,旨在进一步弘扬慈善理念,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

  捐赠热情过后的隐忧

  北京市慈善公益事业的长足进步也正是全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在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交流时表示,在2005年之前,我国每年的慈善捐赠总量才几十亿元;2006年接收捐赠总量达到100亿元;2007年达到309亿元;而今年仅地震捐赠就近600亿元,全年捐赠将接近1000亿元。慈善组织也得到快速发展。

  但成绩的取得并不能掩饰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窦玉沛说,目前我国总体上捐赠数量不高,慈善事业的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例如,2007年的捐赠数额是309亿元,仅占当年GDP的0.13%。今年由于这些特大自然灾害激发了全民的捐赠热情,捐赠数额达到1000亿,但也仅占GDP的0.4%。而美国的慈善捐款一般占其GDP的1.85%。可以看出,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今年1月上旬发布的《2007中国公民捐赠行为及公益意识调查报告》显示,有32.5%的受访者是被动捐款。此前,还曾有调查显示,一些受访者甚至对什么是慈善事业、慈善机构都不太了解。显然,这与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是不相称的。

  有学者指出,被誉为“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既能够促进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又能够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缓解社会分配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由此可见,慈善公益事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也正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该如何让“乐善好施”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在北京工作的袁小姐说:“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我很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他们。但无论是我还是身边的朋友,都曾遇到过向一些慈善组织捐款捐物后,却不知道这些钱物的去向和用途,不知道是否真正帮助了那些有需要的人。”

  袁小姐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接受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程立岩说,百姓的这种顾虑并不是没有道理。由于目前关于慈善事业的专项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慈善组织的界定、性质、主管部门、慈善活动的程序和监督机制等都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慈善事业的准入、退出、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行为、慈善志愿者的组织管理等也都无章可循。

  据了解,目前慈善法已列入立法计划,有关部门正积极进行调研,推动该法的立法进程。专家指出,在完善慈善事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慈善组织自身的约束机制。慈善组织要通过定期向有关部门、捐助者和社会公开其经费收支情况,实行财务公开和透明管理,形成和完善包括政府监督、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和媒体、公众的监督与评估在内的三位一体的机制。只有政府、慈善组织共同为慈善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打消百姓的顾虑,从而激发他们心中蕴藏的慈善激情。

  但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由于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统包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造成相当一部分百姓的慈善观念落后,对慈善事业以及慈善机构不了解,主动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导致传统慈善文化传承滞后的局面。

  针对这部分群体,政府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慈善公益意识,慈善组织也要精心策划组织一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慈善文化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应该精心打造一批慈善公益项目,并以此为载体,扩大社会各界对慈善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希望工程”“母亲水窖”“保护母亲河”等慈善公益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益品牌效应,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

  程立岩表示,首都慈善组织联合会推出“首都慈善公益日”,也正是想进一步打造“首都慈善公益品牌”,提高首都慈善公益项目在百姓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吸引更多百姓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说,一滴水能映照太阳的光辉,无数颗爱心便能温暖世界。只有全民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让“乐善好施”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我国的慈善事业才能长期蓬勃发展,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