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杰出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图)

发布时间:2008-11-08 08:00 | 来源:2005-07-15 14:05:30 网易新闻网 | 查看:7977次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我县巴河镇闻家铺村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或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清难捺,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1921年秋,因支持北京教师索薪斗争,态度坚决,闻一多被校方勒令开除,后经多方斗争,终致留级一年,推迟到1922年7月,才踏上了清华学生既定道路----赴美留学。

  在美国,闻一多先后进入芝加哥美术学院、珂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专攻美术,喜欢戏剧,酷爱诗歌,撰写了大量诗篇和研究论文。第一部诗集《红烛》就是1923年9月,由郭沫若协助在国内出版的。

  1925年,闻一多不堪忍受异国他乡的歧视,提前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其间,他在新诗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出版了诗集《死水》,发表了《女神之时代精神》等系列诗评,影响甚大,为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赢得了重要地位。1928年秋后,闻一多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职。1932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抗战爆发,随校迁往长沙,不久,又辗转徒步3500多公里,由长沙穿贵州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从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而《周易》,由古代神话而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1943年,闻一多开始接触中共地下党和民盟组织的活动,次年,正式加入民盟,并任民盟云南支部委员兼民盟机关刊物《民族周刊》编辑。1945年,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长。同年12月1日,国民党特务制造了镇压进步学生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满怀悲愤,撰文揭露真相,挟击黑暗,呼唤民主,亲自为死难烈士出殡。他同广大进步学生一起,组织了众多的争自由,反独裁,反内战的活动,起草和修改了大量的杂文、宣言、通电、抗议书等文稿,言辞激烈,旗帜鲜明,因而被国民党特务列入暗杀黑名单,悬赏40万元买其人头。但闻一多无所畏惧,继续从事各种进步活动。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怒火中烧,悲愤难忍,在7月15日云南各界追悼李公朴的大会上,他面对国民党特务,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象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当天下午,闻一多在《民主周刊》社举行记者招待会回家路上,惨遭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噩耗传到全国,各界人士纷纷谴责国民党暴行,声援民主战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分别发来唁电,高度评价闻一多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气慨。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