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曹保明(6图)

发布时间:2017-02-24 20:0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1-17 第807期 | 查看:1040次

扎根基层30余年 抢救东北文化遗产

  他说,自己就是一个在不停转动的轮子,他怕追不上知情者、传承者老去的速度,听不到他们的诉说;他怕来不及记录传统村落里的文化,它们就已被改变;他怕的太多,所以他从不敢懈怠。抢救东北文化遗产,是他终身不能舍弃的事业,他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2016年9月,曹保明入选“中国好人榜”。

  曹保明,是一位深受百姓喜爱的文化学者,他一直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三十多个春节不曾回家,把思想和文化无私奉献给吉林人民。只要和民俗文化有关,只要生活中需要、百姓需要,处处可见他奔波奉献的身影。 

  1.传统村落的守护者

  40年间,曹保明有30多个春节、假日都没有与家人同过,而是奔波在各个村落间,去探望那些村民和孤寡老人、老艺术家,挖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挖掘东北文化。这些年,曹保明共抢救保护了88个传统村落,他带领志愿者写出了15个村落的文本,几十部关于村落文化的书籍。而关于东北文化的专著,他也写了近百部。

曹保明考察保护木屋村。图片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我放不下乡亲们,放不下村里面的人和事啊,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留住更多的村落文化。”曹老师说,“我觉得留住村落文化就是留住乡愁,乡愁是联想,是怀念,从小母亲就喜欢给我讲故事,讲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故事,我把这些故事扩大并到融入到村落生活里去,听村民们讲,现在我又把这些故事讲给我儿子听,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因此乡愁也是一个个故事。我非常喜欢做这件事,因为我也喜欢讲故事和听别人讲故事。” 

  曹保明出版了《木屋村》《牛心套保村》《鹰屯》等几十部关于村落文化的书,他以自己的行动,把这些传统村落保护下来了,他是真正的村落守望者!

曹保明(左三)考察白城岭下村。图片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2.抢救抗战老兵口述史

  2015年4月初,吉林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办公室等机构联合发起了抢救《抗战老兵口述史》文化工程,对在册抗战老兵实行全覆盖寻访。曹保明带领63名志愿者,在全省九个地区乡(镇)对两百多名抗战老兵进行了考察、调研、采访。调研期间,只要有一丝线索,曹保明都不辞劳苦前往采访,以获取珍贵的第一手资料。5月1日,他冒着大雨前往老兵张林家时,老人的棺材都准备好了,曹保明含泪记录了老人的口述史……还有老兵王明,接受志愿者们采访十天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工程进行到后期,百分之八十的整理材料反馈回来时,曹保明才发现,原来这些“材料”(口述史)大部分是在老兵口述录音的基础上原封不动地交上来的,很多内容都一片混乱,在毫无顺序的述说原稿,根本无法阅读。这怎么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新组织,重新编辑,重新回炉。曹保明决定亲自动手,决不能放弃这批珍贵的遗产。他立刻带上这些“原始”的各式各样的口述初稿,买了一堆方便面,用麻袋背着,找了一家小旅店,他把手机一关,门一锁,就开始了日夜的奋战……遇到看不懂的口语、地名、番号,他就立刻打开手机直接询问采访者本人。这期间曹保明不断叫来志愿者,把实在“改”不了的稿退给他们,让他们重新去见老兵,去和老兵一一沟通,这种工作量简直无法计算……那些日夜,曹保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曹保明(左二)采访抗战老兵孙庭江(左三)。图片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曹保明采访抗战老兵张杰。图片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一切都是为了老兵口述文化遗产的真实、科学、完整,而又具有文献和档案价值,经过两个星期的日夜奋战,《抗战老兵口述史》终于成稿。全书共记录了121名老兵的口述史,其中老兵陈同安、孙庭江还在2015年9月3日应邀去北京参加庆祝“9·3”胜利阅兵式。

  抢救抗战老兵口述史这项工作共召开了三次中期工程推进会,经过多次审稿、修定,最后完成。全书共上下两卷,上卷为“口述史”,下卷为工程的文件、工作图片和历史图片,共60多万字,1000多张图片。这部记录红色文化记忆的珍贵文本、重要文献,已交由吉林省档案局接收入档。 

  3.抢救挖掘工匠文化

  曹保明历经几十年田野踏查,从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抢救挖掘出来诸多工匠的创业故事和敬业精神写实,包括铁匠、木匠、皮匠、油匠、糖匠……等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曹保明(左二)考察负盛村——粉匠。图片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长白山的悠悠历史,科尔沁的精彩述说,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流传不息的故事,哪一处都离不开工匠文化。吉林工匠,是这块土地上的血泪赞歌,是北方民族文化的盛大遗产,是北方土地辉煌历史的凝聚。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四次人口大迁陡大流动,那就是下南洋,赶南海,走西口,闯关东,其中闯关东就生动地体现在工匠文化中。 

  就这些工匠而言,已经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吉林从前在饮食、医药、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加工业方面和人民经济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方面不可缺少的“字号”,它们的创业,诞生,发展,甚至到它们的倒闭或失败,这些“故事”都是吉林历史的缩影。工匠的每一个“点”都是其家族的先人在历史上创业功绩的记叙,开始于“个案”,发展成工匠,给人留下了充分和生动的文化力量。 

  2016年4月,曹保明编著的《吉林工匠》出版,由吉林省文化厅、省图书馆、省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大型读书报告会在吉林省图书馆报告大厅举行。 

  (稿件文字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作者:中国吉林网记者 吕孟阳) 

  编辑点评

  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说:“每逢年节,合家团聚,我知道有一个人却在路上,他就是曹保明,东北的许多文化是被他抢救保护下来的。如果中国多几个曹保明,我们的文化将会保护得多好啊。”抢救东北文化遗产,是曹保明一生的坚持,他为此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份事业中来,甚至疏远了家人,但他无怨无悔。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