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子捐赠造血干细胞 热血助人延续生命火种(2图)

发布时间:2017-05-06 20:5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8-22 | 查看:867次

 

 黄耀平是广东省第347位、全国第483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耀平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28岁的黄耀平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就职于花都区水务局下属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流溪河灌区工程管理处。2015年4月2日,他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广东省第347位、全国第483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完成捐献后,黄耀平还利用闲余时间和志愿者们看望新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跟捐献者分享采集的感受以缓解他们的焦虑。

  黄耀平在大学期间,就成为学校志愿者服务队一员。服务队每个星期组织一次进社区活动,他从未缺席。当时黄耀平想: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能够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劳动中增加自身社会经验之余,重点是可以帮到周边的群众。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做志愿者一坚持就是3年。3年里,他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修车、修伞、修家电、理发等惠民服务。他在默默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

  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期间,黄耀平作为学生志愿者代表,加入到亚运志愿者服务队伍中,为广州亚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早在2009年5月,黄耀平在学校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就登记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第一次捐赠不成留下遗憾

  作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黄耀平有过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机会。2012年5月,他收到了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打来的一个电话,工作人员称,有一名白血病患者与他的血液配型相合。据了解,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可想而知,在非血缘关系中寻找到匹配者的几率是多么小。黄耀平没有丝毫犹豫便立即答应配合捐献,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等待患者病情稳定,随之启动捐献程序。其间,他多次主动联系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管理中心,希望尽早启动捐献程序。

  可事与愿违,这名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最终没等来生机就离开了人世,这让黄耀平内心充满了遗憾。

  成功捐献延续生命火种

  两年之后的2014年10月,黄耀平再次接到中华骨髓库的电话,他态度如一,毫不犹豫地答应中华骨髓库进行捐献。这次病人情况也是需要加急处理,但仍需等待病人病情稳定才能进行捐献。

  据介绍,在受捐前,病人需要停止用药和治疗,保证身体机能不对输入的造血干细胞产生排斥反应。也就是说,如果捐献者突然拒捐,病人很可能会死亡。

  在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的安排下,2015年年初,黄耀平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进行全身体检及血液高分辨检测样本采集。3月28日,黄耀平住进了医院,经过5天注射动员剂,其间出现了身体发热、腰痛、腿酸、头脑发胀等类似发烧的症状,虽然属于正常反应,但对身体也是考验。对此,他认为,只要能救人都是值得的。最后在4月2日这天下午完成了捐献。整个过程大致是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历时4小时。

  采集完毕后,造血干细胞悬液需要连夜通过飞机送到患者所在医院。捐献完毕,包扎好伤口后,骨髓库工作人员随即将患者的感谢信转交给黄耀平,信上写道:“自去年7月被查出再生障碍性贫血以来,我好像突然跌入到万丈深渊,我的生命随时都可能会消失。在我的生命之花凋零之际,是您给了我重生的希望。您我从未谋面,素不相识,您却愿意捐赠骨髓给我,正因为您的爱心和奉献,改变了我的命运,是您给了我重新活下去的机会。”看着信纸上用力书写的文字,黄耀平很激动。

  据工作人员介绍,全球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一直都坚持着“双盲”的原则,捐赠者和受赠者不能知道对方任何信息,即便如此,黄耀平也抓紧机会,请求负责护送悬液的工作人员把他写的一封信件一同交到患者手中,信中写道:“你我虽不是同胞兄弟,但将要流着同样的血,我把能给你做的事情做了,活下来最需要的是你的勇气和坚持,请你积极配合治疗,一定要挺过来,病愈后好好珍爱身边帮助过你的人”。

  身边人不理解 也让他焦虑过

  从答应捐献到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黄耀平也曾经因家人、朋友、同事的不理解、担忧而产生过焦虑。但他心中明白,这个治疗方法必定能救人。于是黄耀平积极从媒体资料、骨髓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和已捐者口述中了解捐献流程、对身体的影响及注意事项,越发坚定信念,面向前来关心的亲友、同事,他不厌其烦地详细解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逐渐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表示理解和支持。

  宣讲捐献常识 争取亲朋支持

  黄耀平意识到,社会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缺乏广泛的了解,捐献者亲友的不理解、不支持,捐献期间对工作、生活的影响,都很可能动摇捐献者的决心。即使捐献者有坚持捐献的意愿,上述这些负面信号也会影响、干预捐献者的心理,使之产生焦虑。因此,除了捐献者个人要更加全面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资料,解除自身疑虑之外,更有义务向身边的亲友、同事传播相关常识,并且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捐献者的行为,不仅仅是救助一位千里之外的病人,更重要的是帮助了一个绝望的家庭。

  捐献者采集后 他及时去探望

  完成捐献后,黄耀平从由捐献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自发组成的聊天群中得知,陆续有新的捐献者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和南方医院进行捐献,为此,黄耀平都会坚持利用闲余时间和志愿者们到医院看望捐献者,跟捐献者分享采集前后的感受、注意事项和缓解他们的焦虑。

  黄耀平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了解到的知识,向更多人传播“外周血造外血干细胞移植”的知识,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列。这样,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恶性血液病就不会变得像现在这么难治了。(文、图/广州日报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穗文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