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姐”和她的“爱心之家”(2图)

发布时间:2017-10-11 19:04 | 来源:西部晨风 2013-03-06 | 查看:2580次

没有办公室,没有固定活动场地,只凭一部手机、一个QQ号,她用6年的坚守,将千百颗爱心凝聚在一面旗帜下,让一颗颗因病痛而枯萎的心重新萌动,让一个个意欲凋零的梦想重新燃起。

她,就是三门峡“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的发起人——孙梅丽。

编者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弘扬新风正气、创新社会管理精神的指引下,崤函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默默奉献爱心的慈善人物。他们带领爱心团队,奔波于大街小巷、乡镇山村,为那些急需帮助的人雪中送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为倡导社会新风、构建和谐社会不懈努力。他们感恩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事迹深深感动、引导着三门峡广大市民。3月3日,市委书记杨树平专门作出批示,称赞这些爱心人士是“大爱使者,慈善楷模”。本报自今日起推出“大爱使者 慈善楷模”专栏,为您讲述慈善路上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敬请关注。

 “红马甲”的领头人

不知何时,三门峡出现了一群穿着印有“爱心之家”字样红马甲的志愿者。每当节假日万家团圆时,他们总是奔波在山区、学校、敬老院、病床前助危济困,成为崤函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红马甲”中有一位女性,她一头卷发,戴一副黑框眼镜,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她就是孙梅丽,大家都喜欢叫她“梅姐”。

孙梅丽是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人,今年45岁,是原河南第二纺织器材厂职工。2007年初下岗后经营一家手机店,并和丈夫王世举组建了三门峡“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从此踏上了漫漫公益路。

孙梅丽热衷公益事业是因为小时候受母亲的影响。她五六岁的时候经常跟母亲到离家较近的儿童福利院帮忙拆洗被褥、打扫卫生。母亲常对她说:“要与人为善,学会雪中送炭,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参加工作后,孙梅丽经常利用周末和丈夫、朋友一起到福利院献爱心。为了方便志愿者们之间的联系,她建立了“爱心之家”QQ群,并给自己起了一个诗意的网名“白雪飘飘”。慢慢地,群里的成员逐渐增多,各种公益活动也组织得有声有色,“白雪飘飘”和“爱心之家”开始出现在报纸上和电视、广播里。

有人常常质疑:又不发工资,又没有荣誉,千百号人凭啥追随着一个“梅姐”,还忙得不亦乐乎?孙梅丽的丈夫告诉记者:“大家做的事情,不源于权力、不源于金钱,都是义务劳动,无偿付出。一切都源于团队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据孙梅丽介绍,“爱心之家”的团队中,有公务员,有农民,还有工人、教师、企业家、个体经商户、自由职业者等各行各业的人,最小的5岁,最大的已有60岁。到2013年3月,“爱心之家”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6个爱心QQ群,1300余名长期固定参加活动志愿者的团队。

公益之路永无止境

记者曾多次跟随孙梅丽和“爱心之家”的成员参加公益活动,在采访时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也是“爱心之家”1300多名志愿者的团队口号。

2007年至今,每个星期天下午,孙梅丽和丈夫都会带领志愿者到三门峡社会福利院做义工:春天,她号召志愿者组织“爱心车队”,带着福利院的孩子到陕州公园、虢国公园游玩;夏天,她倡议志愿者捐赠小蚊帐、凉鞋、尿不湿和床单、被罩等;冬天,她在三门峡十余个户外群和论坛轮流发帖子,给孩子们募捐棉衣、毛裤;她还发动志愿者每年中秋节为孩子们举行联欢会……

因为经常往福利院跑,时间长了,许多人都以为孙梅丽是福利院的职工。一位公交车司机了解这些情况后,不仅主动免了孙梅丽的车票,自己也加入了“爱心之家”的队伍。

2010年6月,为了给福利院的孤儿党博涛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孙梅丽和丈夫把孩子接回了家,一年多时间里视同己出,精心抚养,直至2012年3月党博涛被一外籍人士收养。福利院的孩子党金银下肢瘫痪,为了让他将来能自强自立,孙梅丽让党金银到自己开的手机店里免费学习维修技术,现在,党金银已能自食其力。身体高位截瘫的英子爱画画,他们就经常买文具和画纸给孩子练习。为了让3名智力正常的残疾青年能经常到外面看看,孙梅丽和丈夫带头捐款,并组织志愿者上街义卖玫瑰花,筹集资金为他们每人购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

2010年6月初,孙梅丽在电视上看到陕县菜园乡有一对夫妇因为沼气中毒双双身亡,留下两个女儿由姥爷抚养。第二天,孙梅丽就和丈夫、朋友带着大米、香油、食品、文具等前往看望,并将年龄较大的小红转到三门峡市区的中学上学。两年多时间,孙梅丽和爱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小红的生活,辅导功课、包揽学习生活费用。现在,小红每次见到孙梅丽都亲切地称她为“妈妈”。

2011年8月,孙梅丽为被拐21年的贵州苗族男孩杨衡找到了家。    

2012年7月,“爱心之家”为尿毒症患者胥燕燕、孔翠翠分别筹集20530元医疗费和3000多元善款;同年9月,在卢氏的百花口、碾道、马耳岩小学建立了“爱心图书屋”。 

2012年11月开始,“爱心之家”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发起了“爱心6+1温暖包”温暖冬天活动,共举办13场大型寒冬送温暖活动,送出了价值11000余元的589套“爱心6+1温暖包”。

2013年2月,“爱心之家”联手陕西零贰玖公益服务中心,为患病留守儿童王秋燕筹集治疗费7万余元。

……

宣传交通法规、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开展各种义卖活动,多年来,“爱心之家”开展的各种活动不胜枚举。

“梅姐”是个拼命三郎

在丈夫眼里,孙梅丽乐观坚强、追求完美。为了做好每一件公益活动,她总是夜以继日地忙碌,时常熬到夜里两三点才休息,双眼视力下降了300多度。丈夫多次劝她注意身体都无济于事,只得在背后默默支持。有一天,深夜两点,孙梅丽还在电脑前忙着和群里的队员商量、策划活动,丈夫实在心疼,冲她大喊:“都40多岁的人了,还不注意身体,没有好身体怎么做公益?!”

如今,公益已经成为孙梅丽及其家人生活的一部分。她走在大街上,总有不认识的人,甚至是年龄比她大的人都亲切地叫她“梅姐”。采购捐献物品时,老板一看是“梅姐”来了,只收成本价,有时还要再捐一些。就连“梅姐”的母亲家里、丈夫的办公室,也经常收到周边单位和爱心人士送来的包裹。不久前,一位在日本上学的24岁中国留学生,打电话让“梅姐”找一名需要资助的同岁人,想伴随他一起成长……

采访孙梅丽的时候,她的丈夫王世举从口袋里掏出300元钱给记者看:“我去理发,人家理发店老板非要塞给我300元,让我捐给小秋燕,还不让提姓名。”

6年来,孙梅丽和丈夫累计到市社会福利院、市老年服务中心以及敬老院做义工将近3000个小时,个人捐款捐物价值10万余元;孙梅丽和丈夫带领“爱心之家”的成员累计做志愿公益活动7.3万个小时,行程22.8万公里,累计捐款捐物价值58万元,帮扶救助困难弱势群体涉及1695人。

2012年,孙梅丽被河南省慈善总会评为优秀慈善志愿者,被三门峡市妇联评为三门峡市优秀巾帼志愿者;同年10月10日,“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在团省委统战联络部备案,并加入了河南省优秀青年自组织联盟;2012年12月,“爱心之家”被河南省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第三届河南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创建6年的“爱心之家周末一线通”志愿者服务品牌被河南省文明委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采访中,孙梅丽一再表示她非常感谢“爱心之家”的队员们。她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我个人的成绩微不足道,每一次公益活动的举办都得益于队员们的无私奉献,是他们的不离不弃造就了‘爱心之家’今天的荣耀,我最应该感谢的人是他们。”

孙梅丽(中)和“爱心之家”队员一起到卢氏山区为学生赠送图书。资料图

孙梅丽(中)为湖滨区高庙乡贫困家庭送去爱心善款。 资料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