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桥:采花酿蜜为学生

发布时间:2017-12-23 14:5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6-06 | 查看:938次

夏玉桥,1984年从师范毕业后,就在安徽省临北回族乡从事教学工作。30多年来,他始终怀揣着一个民族教育梦,扎根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为乡村的孩子点燃青春的梦想。(中国文明网) 
  我们常用蜡烛、春蚕、园丁等事物来赞美老师。但夏玉桥却将自己形容为一只蜜蜂:“书就是我的花,我要采花酿成蜜给学生,就是把我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只是一只蜜蜂,让学生享受到蜜是我的职责。”从中,我们领略到了夏玉桥深厚的语文功底,也领略到他如蜜蜂酿蜜一样的敬业奉献精神。“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他身上均得到了很好体现。 
  留守乡村,源于责任担当。1984年,刚刚从蚌埠市五河师范毕业的夏玉桥,被分配到了一个“穷得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大失所望,怕一辈子待在这里,于是盘算着如何离开。但很快,他决定留下来。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他深切感受到了自己肩上如山的责任——这里的孩子比其它地方更需要教育。他要为孩子们圆梦,帮他们走出“穷窝”,自己必须首先留守在“穷窝”里。从此,夏玉桥开始了帮助穷孩子们的漫长圆梦之路。 
  提升自我,拒绝平庸的留守。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偏远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留守下来已属不易,提升自我谈何容易。但是,如果自己不提升,又拿什么来实现自己的初心——帮助孩子圆梦呢?于是,家庭并不富裕的夏玉桥,每年都要挤出时间、自带干粮外出学习。同时,他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夏玉桥先后在二十多家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32篇,先后20多次获得省及国家级教育教学业务竞赛大奖,许多文章被北京、上海等地名校指定为校本培训的必读篇目。 
  留守乡村,圆梦正当其时。夏玉桥的梦,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圆梦。在石家小学,每逢周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去学生家家访,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不让孤儿慧慧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他反复登门劝说,甚至还把刚领到手的工资拿出一半送给慧慧读书。为了圆临北初中孩子们的作家梦,他创办了槐花文学社,让孩子们一年之内能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全国、省级作文大赛中斩获大奖。成名之后,很多城里的名校给夏老师跑来橄榄枝,但夏玉桥不为所动,继续坚守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他知道这里的孩子更需要他这样的圆梦人。 
  当前,中国还有很多偏远山村,还有很多渴求知识、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期待更多好老师的留守和到来。相信,在夏玉桥们的示范带动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多愿意留守乡村、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圆梦人出现。(桂锡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