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辅导员王珂:我和学生是一拨的

发布时间:2018-02-12 12:0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2月12日 11 版 | 查看:1095次

和学生打起交道没有什么障碍,这也许是王珂作为学生辅导员来说最大的优势。

  作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同时身兼辅导员的角色,王珂等于是“半个教育者”。由于本身自己就是学生,与自己带的学生相差的年纪也不大,所以她能相对准确地把握到学生的呼吸和脉搏,设身处地想学生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用她自己的话讲叫做“感同身受”。

  “我和你是一拨的”

  在和学生沟通时,王珂的学生对她接受度会比较高。

  “作为师姐,这些弯路我们都走过,或者看到其他人走过,所以给他们的建议或者指导,我自信能帮助他们。”王珂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因为都有学生身份,所以相处起来,我们会少一点点作为老师的权威感,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亲近。”

  2013年雅安地震时,王珂所带的一名家住雅安地区的学生第一时间就联系到王珂:“老师,我家地震了,房子塌了,但是人没事。”王珂询问了学生当时的状况和所遇到的困难,告诉她如果需要学校帮助,一定告诉她。

  这件事让王珂觉得,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学生第一时间能想起自己,“感觉还蛮好的。这不仅是出于信任,也出于学生本身的责任感。她可能也怕别人担心,怕辅导员担心”。

  王珂认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阻碍,特别是学校的某些要求和学生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在正确引导学生的同时,学生辅导员必须要时时刻刻地去向学生证明“我和你是一拨的”。

  当年女生宿舍楼重新粉刷的事情让王珂记忆犹新。

  那是最后一次粉刷宿舍楼的机会,一个年级100多个女生正在面临来自毕业、就业、深造方面的各种压力,情绪并不稳定。王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请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耐心的解释,处理好学生后续搬家、打包行李等诸多事宜,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王珂说:“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处理,就是因为学生相信,你是为我着想的,所以你的要求我愿意听。”

  “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辅导员的工作是繁杂琐碎的。难免有烦躁的情绪。“遇到工作做不通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学生这么不懂事。”王珂说,“但是反过来想,我知道的苦处可能只是他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我不知道。”王珂经常通过换位思考,尽量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

  在王珂的班上有一个很大的微信群。这里就是一个问题的集散地,几乎所有的问题她都会一一解答。在“搬家事件”进行的过程中,微信群总有王珂忙碌的身影,从晚上10点开始,她一直在持续工作,有时会忙碌到凌晨两三点还在解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连续三四个小时她都必须精力高度集中。

  “学生们的有些问题可能在逻辑上是不通的,仅是纯粹发泄情绪。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在观望,他们在观望你的态度,观察你的反应。”王珂说,“我的脸皮比较厚,我不在乎你怎么说我,但是我绝对不会放弃。”

  “你必须把自己剖开给他看”

  对于现在90后的学生,王珂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更喜欢表达自己,但更注重隐私保护。“你必须把自己摊在桌子上,把自己剖开了给他看,让他自己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值得他信任”。

  这种现身说法的事情,王珂遇到过。

  曾经为了开导一位失恋的女生,王珂调动了自己大脑里唯一与之最为贴合的“黑暗记忆”——和女生极为相似的失恋经历。

  “我觉得我也是‘戏精本精’了。”王珂打趣地说,她先向那位女生的室友了解了情况,然后利用一次在食堂跟女生相遇,看似随意地聊起了自己的经历。当时那位女生就说:“师姐,我太了解你了。我跟你经历了同样的事。”

  后来,这个被王珂“设计”了的失恋女生竟然反过来安慰了王珂。

  “你不能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没什么大不了,下次做好不就行了’,学生认为你不懂他,‘难道我的人生也能重来一次吗?’”王珂解释,面对学生的失恋也是一样。

  这位“体验派”辅导员所坚持的是,一定要跟学生有过相同的经历,或者相似的体验,才能对学生有最真切的感受。等遇到事情时,学生才会觉得这个老师是最懂自己的人。

实习生 常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樊未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