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教师丹赳:“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你们一起成长”

发布时间:2018-09-10 08:5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10日 06 版 | 查看:825次

  1986年,13岁的少年丹赳考入第二批内地藏族班,成为重庆藏族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接下来的7年内地中学藏族班经历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15年后,28岁的丹赳再入内地藏族班,这一次他的身份是济南西藏中学的老师,一待便是17年。

  1997年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丹赳被分配至西藏大学语文系任教,待遇优厚,深受重用。

  2001年,丹赳和妻子作出决定:回内地藏族班做一名普通老师。

  其实,决定来得并不突然。妻子的身体难以适应高原气候,而丹赳始终怀揣心结:“内地藏族班孩子们的路我自己走过了一遍,我了解他们的需要,我愿意把当年老师们给我的关爱加倍献给远离亲人的孩子们。”

  丹赳再度扛起行李来到内地,目的地是妻子的家乡济南。这位能歌善舞、幽默风趣的年轻班主任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踢足球、歌咏比赛……校园里,常常能看到丹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场景。

  丹赳知道节日里孩子们分外想家,逢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他会主动要求留在学校,穿上藏袍,带领孩子们按照藏族习俗布置教室和宿舍,给全校600多个孩子准备糌粑,做“猫耳朵”和酥油茶,指导食堂工作人员清洗羊头、做藏式早点等。

  大年初一,丹赳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去宿舍给孩子们拜年。初二这天,他还会邀请几个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到家里,把准备好的新衣服悄悄塞给他们,“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令孩子们惊讶的是,班主任丹赳几乎记得每个人的生日。生日这天,他总会出其不意地给孩子们惊喜:一个蛋糕,一套学习用具,或送张卡片,做个游戏,要不就组织一次活动……总能让孩子们快乐无比。渐渐地,他成为孩子们口中常常念叨的“赳爸”。

  “知道这些孩子什么时候最无助吗?是生病的时候。”丹赳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回忆,这一点他感同身受。

  在重庆藏族中学读初一时,一天,丹赳去锅炉房提开水,不小心被开水严重烫伤,住院半个多月。这期间,靠老师和同学的悉心照顾,送饭、陪床,丹赳慢慢恢复。

  多年后,身为班主任,丹赳也像当年自己的老师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病中的学生。有孩子感冒发烧,丹赳便让其回宿舍休息,不仅自己下课后买水果、牛奶、点心等大包小包地去探望,还鼓励全班同学给生病的同学写信、送小卡片问候。

  几年前,班上一个初二的女孩因患良性肿瘤住院动手术,孩子家长没有及时赶到,丹赳在手术室外等候了足足6个小时,直到女孩被平安推出来。当晚,丹赳又通宵守在病床前。接下来的一个月,丹赳和班里学生轮流陪伴,直至女孩完全康复出院。

  “我上西藏班时的老师们都像父母般照顾我,我希望自己的学生们也能感受到同样的爱。”丹赳说。

  除了在生活上精心照顾,在日常学习中,丹赳更是孩子们的倾听者、解惑者。

  转到丹赳的班级前,四郎卓嘎已因病休学一年,小小年纪的她一着急就会突然晕厥,不省人事,但病因一直没有确定。最初半年,四郎卓嘎晕倒好几次,引起了丹赳的注意。

  反复观察后,丹赳慢慢了解到,这个孩子脾气比较急,加之较为敏感,跟同学相处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精神一紧张,最后导致晕倒。

  找准了病根,丹赳开始对四郎卓嘎进行帮扶,让孩子学会了忍耐、自我控制,不再轻易发脾气。此后,四郎卓嘎再也没有晕倒过,学习也一点点进步。

  一批批孩子学成离开,他们留在毕业册上最多的一句话是“老爸辛苦了”,每每看到这几个字,丹赳总是感动不已。“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你们一起成长。”丹赳用这样的话深情回赠。

  很多学生如今已结婚生子,他却依然清晰记得每个人的家乡,记得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记得每个毕业生升入的高中、参加工作后的单位,甚至是每一次工作的调整。

  “虽然人不在家乡,但想到自己的学生们如今已在西藏各行各业为家乡作贡献,比自己在家乡工作更有成就感。”丹赳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通讯员 董国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