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读懂那些留守的空巢老人背后的心酸?(4图)

发布时间:2009-12-05 01:2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1-30 | 查看:1224次

   镜头一:午后,街心公园,木雕长椅。老人,与一只狗。

   凌厉的朔风,呼啸而来。生出一种寒,让人不禁想要勒紧脖项。

   老人,裹了裹衣衫,哆嗦,哀叹。空巢的孤独与无奈。

   狗,蹲坐,怒目圆睁,耸耳直竖。

  看了近日人民日报关于空巢老人的报道:一位大娘60多岁,在黄河边上生活了大半辈子。老人有三个儿子,早些年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虽然清贫,但也其乐融融。慢慢地,老大、老二都去内蒙古打工了,老三也到城里读书去了。原本喧闹的院子剩下了相依为命的老两口。可是一年前,老伴在黄河上打鱼时落水去世了。如今,孤独的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独守空房,艰难度日。在很多地区,有许多这样的留守老人,有的地区,甚至十室九空……

  
镜头二:时间,踩着不紧不慢的步调。它多想奔跑。

   老人,在嘀嘀嗒嗒的回响中,坐成一尊没有内容的雕像。

   空洞的眼神,打成树杈间最揪心的结。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日,北京某小区。一位80岁的失明老太太从4层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门买菜归来的保姆见状,抱着老人痛哭不已。 据保姆说,这两天因为她准备要回家过春节,老人不让走,前天晚上还为这事哭了,没想到昨天一早就发生了悲剧。“如果我知道老人会这样,我就算再放弃一次回家过节,也愿意……”

  老人遇到的是很多老年人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儿女平时和老人交流少,老人很容易孤寂。由于保姆的年龄,差不多相当于老人的女儿的岁数,老人已经将对自己儿女的感情,转移到保姆身上。虽然保姆只是暂时离去,但老人无法接受。另外,老人由于失明,生活上对保姆十分依赖,这也使老人产生“保姆走了,我的日子也没法再过下去”的想法,才有了轻生的念头。

  一位老人就这样走了。或许,人们只有当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镜头三:远处,几个孩童,一只足球。天真、爽朗,一尘不染。

   一抹色彩蓦得跃入眼帘,宛如一朵荒郊野花,娇俏,可人。

   老人咧嘴一笑,一种历经沧桑复归纯朴的笑。

   空洞的眼神,渐渐有了起色。

   狗吐了吐舌头,热情的舔老人的手。

  还记得央视的那个公益广告吗?老母亲,过节时刻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盼望着子女回家看看,结果只盼得几个电话。“忙,忙好。”透露了身为母亲内心无限的孤独和愁绪。“他们四处打工,活得也很不容易,哪有时间顾得上我们这些老人啊!”——说起儿女,多数“空巢老人”只是一声叹息,对儿女的远离并没有任何的责备之意。父母对于子女,永远都没有抱怨,没有牢骚,相反,绝大部分老人对于子女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的满意度都非常高。他们总为子女着想,对于子女未尽孝道总能给出自我满意的解释,而子女只要在这方面做了一点一滴的事情,他们就会非常感动、非常满意。“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被无数人说过无数次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话,背后,包含着多么刻骨铭心的无奈和哀伤……

  镜头四:夕阳下,老人,与一只狗,

   一路搀扶着,渐行渐远……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

  来,让我们一起来算笔账吧。假设一年回家两次,假设父母还能活20年,那么我们总共能见到他们的次数是40次。假设父母还能活30年,那么我们总共能见到他们的次数是60次。 在这组简单却又残忍的数字面前,你还忍心为了一次朋友的聚会,为了一张“难买”的车票,为了节省来回的路费而减少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么?

  空巢老人背后几多心酸,作为儿女的你,我,他,懂了多少? (张殊凡)(图片来源:文明网论坛)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