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无名小烈士和直罗镇战役(2图)

发布时间:2019-08-15 16:2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8月15日 01 版 | 查看:1033次

扫一扫 看视频

  青山巍巍,柏林苍苍。

  陕西延安富县柏山的山腰上,矗立着一座十二无名小烈士纪念碑。最小的烈士牺牲时只有12岁,最大的15岁。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和任何影像。一颗红五星和直罗镇战役在纪念碑上为他们冠上了光耀之名。

  富县县委讲师团团长高荣辉骄傲地说,80多年前在富县打响的直罗镇战役,是唯一一个被毛泽东赞誉为“奠基礼”的战役。

  1935年11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央红军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在甘泉胜利会师,随即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

  蒋介石调集13个师和5个旅的兵力对陕甘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妄图把立足未稳的中央红军消灭在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的地区。

  1935年11月17日,参加“围剿”的国民党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主力沿葫芦河向直罗镇前进。11月19日,其先头部队行进至直罗镇西北的黑水寺地区。其间,来自红十五军团少共营的12名小红军,在战役前夕化装潜入黑水寺侦察敌情。

  红军指挥部决定抓住敌人骄纵麻痹和盲目冒进的有利时机,力求歼灭敌先头部队于直罗镇西北地区,于是令红十五军团进入直罗镇东南地区,红一军团进至直罗镇东北地区作好战斗准备。

  红十五军团对张村驿、北道德等几个国民党民团和寨子据点予以拔除,为封锁消息和埋伏兵力作好准备。

  11月18日,毛泽东亲赴张村驿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作战前动员与部署。次日,毛泽东委派红一方面军司令彭德怀及红一军团团长林彪、红十五军团团长徐海东等率领两个军团团以上干部,前往直罗镇实地查看地形。

  11月20日下午,国民党东北军师长牛元峰率先头部队一〇九师,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从黑水寺沿葫芦河到达直罗镇,进入红军预设的“口袋阵”。当天晚上,两路红军按照作战方案,乘着夜色,于拂晓前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预定位置,完成了对一〇九师的包围。

  直罗镇战役的胜败决定着刚刚长征胜利后的中央红军能不能在陕北站住脚、能不能发展的问题,“只能打胜、不能失败”,为此,此战罕见地集中了我军历史上人数最多的高级别将领。

  据高荣辉介绍,直罗镇战役不仅由毛泽东亲上一线指挥,其中还有后来的共和国5位元帅(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聂荣臻、罗荣桓)、6位大将(徐海东、罗瑞卿、张云逸、黄克诚、陈赓、萧劲光),共计80位将领参加,并拿出了中央红军的全部家底,“将帅齐上阵,军民齐用命”。

  当时,毛泽东的指挥所设立在直罗镇东面山上的吴家塔高地。从吴家塔高地望去,东西走向的直罗镇谷川尽收眼底,是总揽战场、现场指挥的最佳位置。

  红一军团指挥所设在直罗镇北面的一处高地,此地位于红一军团设伏的中心地带,居高临下,俯视整个直罗镇。林彪等首长在此指挥了战斗。战斗开始后,周恩来到红一军团,亲临前线指挥。

  红十五军团指挥所设在直罗镇南的旗杆山上,地处直罗镇南山与南川间,既可以统揽战役南线战斗,又可监视、堵截向南川逃窜之敌。彭德怀来到红十五军团,和徐海东亲临前线指挥。

  党史军事专家曾赞叹说,这三大指挥所呈三角之势,可以相互呼应,协同指挥,体现出毛泽东对此役的重视程度和高超的指挥才能。

  11月21日拂晓,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发起总攻,南北两路红军将一〇九师紧紧夹在两山之间的川道里。11月24日,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我军共歼国民党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击伤1000余人、俘敌5300余人,敌师师长牛元峰被击毙。

  我军伤亡648人,其中有630位是无名烈士,包括那12名小红军。

  党史专家们走访了多位老红军、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也没有查到这12名小红军的侦察行动过程,只知道他们成功地送出了情报。小红军将情报送出后,在返回途中不幸与敌军遭遇,因寡不敌众被俘,敌军将他们押解至直罗镇。

  敌军在败退前,残忍地将12名红军小战士杀害。院子里那些带血的脚印,诉说着关押期间小红军的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直罗镇战役胜利后,红军指战员将12名小红军集中安葬在一起。

  直罗烈士陵园管理所的讲解员李婷说,后来红军千方百计地搜集小红军的家庭材料,但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家境悲惨的孤儿,长期跟随红军生活、战斗,并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小红军们那时候的年纪和我的孙女差不多大。”在直罗烈士陵园参观的一位陈姓老人说,这些小红军坚定地跟着共产党,穿越枪林弹雨,为民族命运而战,让我们这些后人敬佩,鲜血铸就的信仰,我们一定要牢记和守护。

  本报延安8月14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耿学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