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第一村的新梦想(2图)

发布时间:2019-09-07 21:36 | 来源:南方网 2019-09-06 第OD04版 | 查看:690次

将大芬打造成全国油画产业销售中心和知名国际艺术社区

  乘坐深圳地铁3号线,出原布吉关,不久便能从右侧看到一片城中村,不少墙体挂着油画宣传,这里便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芬村。

  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小巷步入大芬油画村,两侧密密麻麻的油画店一间挨着一间,山水画、肖像画、抽象画……店铺大到上百平方米,小到几平方米,不少画家正坐在店里认真地作画。

  30年前,香港人黄江在这种下一颗油画的种子,30年间,大芬村逐渐从一个油画生产基地演变成油画艺术的殿堂。近年来,大芬村走出了许多优秀的原创画家,众多经典的油画作品也在这里诞生。

  30年的发展,大芬硕果累累,但面对来自新技术、新需求、同业竞争等挑战,大芬油画村也正在思考如何抢抓转型升级、业态融合的时代机遇,以形成具有未来竞争力的艺术产业格局。

  徐剑 徐烜和 凤飞伟

  缘起

  城中村里长出“油画村”

  1989年,一位名叫黄江的香港画商来到大芬村,借助当时低廉的房租和人工成本进行油画临摹和复制、收购与销售,由此将这种特殊的文化产业带进了大芬村。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大芬村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画工、画师和画商纷纷云集至此,进行大批量的油画制作与销售,大芬村的油画产业逐渐有了雏形。

  “在大芬油画村的发展史上,2004年成为深圳文博会首个也是当年唯一的分会场,无疑是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大芬分会场举办的千人油画创作活动,更是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龙岗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正是在首届文博会这个平台上,大芬油画村独特的产业模式,得以被媒体充分挖掘和报道,大芬油画作为一个产业概念也是从那时起被有效放大并产生辐射、影响。一时间,媒体、游客纷至沓来,大芬油画村美誉度快速升温。

  正是在此之后,大芬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集散地。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是全国最大的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集散地。据统计,2005年前后,欧美市场70%的油画来自中国,而其中的80%则来自大芬,到2018年大芬油画村已实现全年总产值45.5亿元人民币。

  如今的大芬,不仅是油画的大芬,更是艺术的大芬、多彩的大芬,各种艺术形态都可以在这里和谐共存。装裱、配框、画材、物流等配套服务以及艺术衍生品开发等各种业态在大芬油画村的产业链上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转型

  原创势力蓬勃发展,拥抱互联网

  在油画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大芬也不断探索艺术原创。笔者了解到,从2012年起,龙岗区携手中国美术家协会每年举办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为推动大芬原创提供一个高水准的交流平台,更为大芬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原创动力。

  这之后,第五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暨全国中青年油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首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在龙岗举行,这是继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之后在大芬长期落地举办的又一高端艺术展览。一系列的油画精品展落户大芬,不仅提升大芬整体文化内蕴和品位,还对推动大芬国际艺术城区繁荣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原创势力蓬勃发展,一个日益庞大的大芬原创画家群体越发引人注目。据统计,目前大芬已聚集了原创画家近300人,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4人,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76人,市级美术家协会会员150余人,在国内重量级展览中,大芬身影开始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仅近五年,大芬原创画家的美术作品就有百余幅入选国家、省级美展。

  除了原创势力日益崛起外,大芬画商还积极牵手移动互联网,谋求转型。2018年,阿里巴巴1688与大芬油画村开展线上线下深度联合行动。以“互联网+”模式助推产业创新,大芬产业模式正转向互联网线上线下全面发展。如今,一系列与电子商务有关的互联网平台开始在大芬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芬画商中,开通互联网营销平台的达到60%以上。

  突破

  拟建设大芬国际艺术社区

  而立之年,大芬也面临着来自新技术、新需求、同业竞争等挑战,如何保持大芬荣光,大芬也在不断思考并做出探索。

  笔者从龙岗区了解到,为扶持大芬油画村文化产业发展,深圳市委、市政府把大芬油画产业基地定为全市第一批实施的九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为此,龙岗区政府邀请专业规划公司编制大芬油画产业基地综合发展规划,并对大芬片区进行城市设计研究,提出建设“大芬国际艺术社区”的构想,逐步加以实现。

  在规划中,大芬国际艺术社区被定位为一个以泛艺术文化产业为核心、具备多元城市功能属性以及丰富的艺术空间氛围的世界级艺术城区;一个集艺术产业、商业、文化创意、办公、居住以及酒店、娱乐配套设施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开发区。通过5—8年时间,分期推进后,最终将大芬油画村打造成比肩伦敦南岸、纽约苏荷区的世界级城市艺术区。

  “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芬,是油画的大芬、创业的大芬;未来的大芬,是多元的大芬、创意的大芬。”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力大芬油画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的东风,未来的大芬,不仅在空间上将向周边地区辐射,而且在业态上会更加丰富多彩,在继续坚持以油画产业为主的基础上,还会引进艺术街区、旅游小镇、艺术酒店和创意设计等多种业态,从而将大芬打造成全国油画产业销售中心和知名国际艺术社区。

  对话

  大芬村原创画家谢非、邓家杰——

  原创和行画都是大芬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

  上个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发布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综合材料绘画展区复评结果,大芬美术家协会主席谢非的油画作品《红色根据地——陕北》、大芬原创画家邓家杰的油画作品《老区印象》分别入选五年一届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大展。

  作为从大芬走出去的原创画家,谢非与邓家杰经历了大芬从起步到辉煌,再到如今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近日,南方日报专访两位画家,听一听他们和大芬油画村的渊源,以及对大芬油画村未来发展的看法。

  南方日报:刚来大芬的时候是什么场景?当时是什么因素吸引你们来到这里?

  谢非:当初来到大芬是一个机缘巧合。1999年,我和一个朋友来到深圳。那一年我还是一名高校的美术老师,当时正值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路过大芬,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画家在做油画,我立刻被这里的氛围吸引了。为了来大芬我放弃了东北老家的教师职业,可以说是做了一定的牺牲。促使我选择留在大芬的原因,一方面是我确实热爱油画,这里聚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画家,大家时常的交流对于艺术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少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深圳这个地方,无论是其气候、文化我觉得都很适合我,所以一待就是20年。

  邓家杰:我是1992年来到大芬村的,当时大芬也才刚起步不久,还是一个典型的深圳城中村,20多年的时间里,我看着大芬从一个城中村逐渐成为中国油画第一村。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绘画从业人员的增多,大芬油画的销售开始突破画商收购的单一渠道,一些画商、画家开始租用村里临街的房子开门设店,面向公众公开销售,并逐渐形成黄江油画交易广场、茂业书画交易广场、大芬油画交易广场、大芬卢浮宫等大型专业交易市场。

  南方日报:大芬村是以“油画的加工、收购和出口”发展起步的,可以说油画产品的初级加工和复制是大芬村的基石,近年大芬不断转型升级,提高原创油画生产的比例,在原创和行画(以临摹世界名画为主的复制艺术品)之间,大芬应该如何平衡?

  谢非、邓家杰:原创和行画,都是大芬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

  大芬起步于油画的生产加工,这是大芬村的“兴业之本”,在过去,中国其他的油画基地都没有这样的意识,当时只有大芬村认识到,油画也可以作为一个商品,发展成一条产业链。近30年来,大芬的油画加工行业为大芬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为大芬打响了国际知名度。

  但是,大芬村油画产业想要从低端发展到高端,就必须有原创比例的提升。从2000年开始,大芬的原创意识开始觉醒。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功底的画家聚集在此,这群画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原创;另一方面政府也在不断鼓励原创,加大对油画的原创扶持力度。最近十年,大芬村做原创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在过去,几乎所有画家都只是做油画的复制,而如今,有接近10%的画家坚持原创作品的生产。别看只有10%,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了。在政府的支持和画家自身的努力下,大芬村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数从0发展到了现在的34个。

  如果市场需要原创,往原创转型也未尝不可,如果没有这个市场,就没办法一味强调做原创。大芬村很多画工在尝试创新,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外界来说需要一定时期的市场培育,对于大芬本身来说,则是需要足够多的油画人才。

  南方日报:最近几年,外界也流传着这样的声音。比如有人认为过高的铺租、房租以及其他成本正在对大芬的行业生态造成影响。这些声音你们怎么看,对大芬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谢非、邓家杰: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遭遇到相对应的问题,大芬油画村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会面临许多挑战。从目前来看,大芬遭遇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是近年来市场的萎缩导致订单的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仍然留在大芬的画家面临着成本不断升高的困境。

  作为产业来说,在过去,大芬房租低廉,在这里作画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而最近几年,大芬周边房价上涨较快,也带动了这里房租的上涨,再加上生活成本逐年提升,使得画家的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对于原创来说,其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油画人才,近年来,龙岗区政府有出台人才扶持政策,但是有一定的门槛,我们也希望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帮助大芬的画家渡过难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