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龙: 去南疆当科特派,他没有犹豫(图)

发布时间:2019-12-19 17:08 | 来源:科技日报 2019年12月17日 第07版 | 查看:862次

本报记者 朱 彤 通讯员 周小斌


赵宝龙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受访者供图

典型派

  日前,科学技术部“点名”通报表扬了一批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石河子大学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赵宝龙名列其中。

  “忙”是赵宝龙给人的第一印象,和他的采访反反复复约了好几次,因为开会、下基层科技服务、科技培训班授课等推迟了数次。

  自2010年起,作为石河子大学科技特派员,他每年抽出大量时间一头扎进南北疆的田间地头和温室大棚开展科技服务。

  让苹果树变成“摇钱树”

  2010年初,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领导找到赵宝龙,征求他是否愿意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到南疆开展科技服务,赵宝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那段时间,学校部分教师下基层开展科技服务的意识还不强,积极性也不高,甚至有一些老师不愿下、不敢下。

  赵宝龙到石河子大学工作之前,一直在南疆工作,对那里很熟悉。与之前在企业工作的情形相比,他觉得当时在农学院试验站的工作确实有些“平淡”,也更想让自己的所学能有用武之地。

  赵宝龙的服务点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这里曾经是石河子大学的固定扶贫点,当地老百姓种植的蔬菜大棚主要以芹菜、菠菜、小白菜等一些叶菜为主,经济效益不太好。赵宝龙发挥自己设施农业的专长,建议套种晚熟的辣椒,并邀请农学院园艺系蔬菜相关研究专业教师加入他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手把手教种植户如何合理安排茬口、如何进行施肥管理等等。当年,种植户的收入明显提升。

  看到老百姓的院落里通常都有一两亩的苹果园,但因为管理理念和技术不到位,没有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赵宝龙就在果园里召开果树修剪的现场会,给大家讲解果树高效生产的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技术。一年下来,赵宝龙累计帮助20多家农户的300棵果树进行了嫁接,改善了果实品质,让院子里苹果树真正变成了“摇钱树”。

  让农工钱袋子鼓起来

  2011年,乌拉斯台乡的科技服务工作结束后,赵宝龙把重点转移到了第九师的一六二团、一六三团。为了尽快地熟悉环境,推进工作,他在团部争取一张办公桌,与大家一起开会、一起扫雪、一起下地……俨然成为科里的一员。

  当地设施农业种植的蔬菜主要通过口岸销售到国外,但经济效益并不稳定,时好时坏。赵宝龙向团里提出发展桃树和葡萄为主的设施果树的想法,多次开办培训班并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种苗,鼓励大家种植设施桃、设施葡萄、设施草莓等高收入经济作物品种。

  果树定植后,赵宝龙就天天待在大棚里,指导农工进行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种植户颜廷友的大棚里既种桃树、也种葡萄,对于赵宝龙讲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求,他一点不敢懈怠。

  2012年,颜廷友家的葡萄最高产了近800公斤的葡萄,当时市场价大概15块钱一公斤,再加上套种的草莓,收入就1万多块钱,而这只是半亩地大棚的收入。颜廷友高兴地说,这比种菜的经济效益好多了。

  2012,周围其他的团场听说这件事后,纷纷慕名到一六三团来取经,邀请赵宝龙来给他们作设施农业的指导。渐渐地,第九师设施果树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仅团结农场、一六八两个团场种植的葡萄大棚就有1000多个。

  从2011年到2017年,赵宝龙跑遍了师里所有的团场,九师设施农业结构也发生可喜的变化,葡萄、草莓等经济作物让农工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邀请的单位多了,可赵宝龙的时间不够用。他就抽空把相关技术要点进行整理汇总,编写成了通俗易懂、实用性很强的《葡萄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技术》等技术规程,发放到农工手上。

  真心为百姓,百姓就信你

  2018年,为响应兵团科技向南发展,赵宝龙带领团队对四十七团设施农业开展科技帮扶工作,采取多项技术措施解决了设施草莓因该团水的矿化度高而很难种植成功的技术问题,为该团扩大设施草莓种植面积提供了技术保障;并提供10000株葡萄苗和2100株桃树苗,培养14户设施果树示范户。

  如今,虽然科技服务的重点在南疆,但只要职工们有问题找他,赵宝龙总是热心解答。

  他说:“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只要是真心为老百姓,老百姓就能信得过你,这是我这么多年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