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李敏:学生们的“李妈妈” (2图)

发布时间:2019-12-26 20:40 | 来源:信息时报 2017-02-15 19:49:30 | 查看:2355次

作为“疆二代”,李敏和她的父母一样,把全部青春奉献给了边疆。33年前,她带着澎湃激情和对教师职业的敬仰走上了讲台,执教11年,她的学生就像戈壁大漠中的红柳、胡杨、骆驼刺一样,遍布在新疆各个角落。1994年,李敏退下一线讲台,来到广州大学,以无微不至的关心,成为学生口中的“李妈妈”。2006年,首个以辅导员名字命名的“李敏工作室”正式成立,她在那里重新启程,推广“爱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对待学生,李敏“爱严相济”。

举家搬迁,她是在新疆长大的汉族姑娘

一头干练的短发,炯炯有神的双眼,今年50多岁的李敏依然保持着精神饱满的状态。近日,在广州大学内的“李敏工作室”,她向记者讲起了她和新疆的那段情缘。

1963年,年仅1岁的李敏跟随父母从辽宁搬到新疆,在那片土地一待就是17年,“我是汉族人,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是工程师,当年为了支边,一家五口去了新疆。”到了新疆后,家中添了一个弟弟,6岁那年,李敏的父亲意外去世,由母亲一人带着他们住在矿区。

从读书时代起,李敏就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79年,她考上了西安的大学,成为当时整个矿区里第一个女大学生。

也许是从小在矿区耳濡目染,填高考志愿时,李敏选择了矿山机械专业化专业,“我对地质探测类的专业比较熟悉,所以志愿填的全是理工科。”由于是“学霸”体质,大学四年里,她是班中唯一不需要参加补考的女生。

爱严相济,她是所有学生的知心朋友

1983年大学毕业后,李敏被分配到了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任专业老师,自此走上了三尺讲台。

在第一年里,她便创下了该校的一项新纪录,“我们每年都要带学生到矿山学习,我曾经一个月里下井28天,成为整个学校里下井次数最多的老师。”每次下井,李敏都和学生们吃住在一起,闲暇时会教学生跳舞和打球,在摸爬滚打中相互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都把我当朋友,经常会去我宿舍玩。”

李敏和学生们参加亚运会志愿者。

1987年,李敏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并因此点燃了对教育工作的热情。第一堂课,她就教学生不要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大学应该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只背课本,背了不一定会用。”

平日里,李敏暖心的举动有很多。每逢运动会时,她会煮绿豆汤给学生解暑;过年过节时,她会把自己的厨具搬到教室,跟学生一起包饺子……但她从不“溺爱”学生,坚持用“爱严相济”的理念来管理学生。

任职广大,她是所有新疆孩子的“妈妈”

因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李敏患上了咽炎,长期吃消炎药导致她肾功能出现异常,1992年,她被迫转到了行政岗位。1994年,随着丈夫的工作调动到广州,李敏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疆土,来到了广州大学行政部任职。2005年,广州大学开始招收新疆协作计划学生,并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李敏成了专职副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广州大学相关学院开展新疆民族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管理教育服务工作。在新疆长达11年的教书育人经历,赋予了她做好这项工作的独特能力。每一名刚进入广州大学的新疆学生,她都会一一找来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和学习的难关。

在广州大学所有新疆民族学生眼里,李敏不仅是严格要求、坚持原则的老师,更是无微不至、关爱呵护他们的“李妈妈”。“到李老师家做饭吃”、“到李老师家扫荡去”,这是学生们最喜欢做的事,“不要忘了你这个女儿”是毕业生给她留得最多的留言。

去年,一名维吾尔族男生通过个人技术进入了广州大学的网站,并在8台主机留下后门,此事惊动了安全部门。经过一系列调查和批评教育后,李敏向安全部门做出保证并把该学生留在身边做助理,给他介绍电脑方面的工作,提高他的技术和解决他的经济问题,毕业时,该学生成为多部门争抢的人才。

无怨无悔,她是默默无闻的“孩子王”

李敏常说,如果不爱学生就不配做老师,但关爱不能代替管理,“愿管”“敢管”“会管”才是大爱。在她的悉心培育下,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新疆民族学生,其中有些成为了“广州大学十佳学生”、“广州市亚运会优秀志愿者”。

2006年,首个以辅导员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李敏工作室”在广州大学成立,她开始以省内组织培训、省外提供讲座的形式推广自己的教学理念,先后应邀到新疆、云南、湖南、四川、上海等地的教育厅(局)、教育部培训基地和高校开展讲座。2014年~2015年,她共开展了18场讲座,惠及1500余人次。由她的工作室编写的《广东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指南》得到了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肯定。

全部心力倾注于学生,家庭自然无法兼顾,李敏表示,自己的女儿是由自己的学生带大的,“每次上课都带着她去,她还小的时候,几乎班里的所有同学都抱过她。”但回顾33年教育路,李敏表示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事情,便是选择了做老师,“跟我们同一辈的人很多都成为了栋梁,但我还是喜欢跟学生们待在一起,做个默默无闻的‘孩子王’。”

好人说:“我愿意把每个学生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去对待,他们反馈给我的感动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利萍 通讯员 李滨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朱元斌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