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将军考察“雷锋驿站”——大上海温暖独特的新景观(组图)

发布时间:2020-01-18 22:29 | 来源: 雷锋杂志微平台 2020-01-18 | 查看:1858次

  本刊首席记者 窦芒

  作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的一种创新,越来越多的“雷锋驿站”已成为东方国际大都市上海一道温暖独特的新景观。

  “驿站虽小,平台很大。阵地虽小,精神很大”。“雷锋驿站作为一个窗口,展示了城市文明的风貌。它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宣导和志愿者的言传身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雷锋驿站体现了上海人的热情周到,这里让人如沐春风,充满希望……”

  耳闻这样的赞誉,记者来到申城的一些“雷锋驿站”走访考察,真切地感受上海人民不了的雷锋情怀和友爱向上的精神风采。

  世博会址“雷锋驿站”:志愿者喜爱的实践基地

  浦东新区上南路耀华路口的上钢社区“雷锋驿站”,是世博会期间设立在这里的城市志愿者服务站亭改建而成的。亭子上方“雷锋驿站”四个红色大字在蓝天的衬托下,分外醒目温馨,亭子旁的雷锋塑像又是那么的可亲可敬。

  这里,离中国馆、世博轴最近,而且又是地铁7号线、8号线进世博馆的主要出入口。世博期间每天迎送、接待和服务游客成千上万,是当年上海世博会城市志愿者第一服务站亭。世博会结束后,该站亭又继续承担着为参观中国馆、“月亮船”游客的向导、服务等功能。

  6年前,为了打造“上钢幸福家园”,整合志愿者队伍,更好地发挥“站亭”为前来中国馆、月亮船参观游客服务的功能,在纪念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五十周年时,街道党工委决定把城市志愿者服务站亭改建为“雷锋驿站”。不仅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倡导“志愿者是活雷锋”的理念,同时通过“雷锋驿站”进一步弘扬志愿文化,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新建的“雷锋驿站”在原来问询服务的基础上,导入语言翻译、信息咨询、配钥匙、修手表、修理电子产品、自行车电动车打气、缝补衣服、借雨伞、免费提供开水等服务内容。“雷锋驿站”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成立了党支部,配备了站长、副站长,并聘请了雷锋当年连长虞仁昌老人为名誉站长。

  “雷锋驿站”正式启用后,每天有二名志愿者值勤,每逢周末街道还组织一定规模的为民服务队,在驿站旁的小花园广场设摊服务。街道建立“雷锋驿站”得到社区广大志愿者和浦东新区青少年服务中心的支持,数十名有一技之长,来自社区各街镇、企业单位的党团员纷纷报名加入到“雷锋驿站”服务,通过微博、现场宣传等服务,践行着友爱互助的雷锋精神。

  “相逢在雷锋驿站,碰撞出思想火花。”作为新时代志愿公益探索的新模式,“雷锋驿站”也成为沪上大学生喜爱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暑期,众多大学生都爭相报名成为这方天地的一名志愿者。仅2019年暑假期间,就有上海海事大学、海洋大学等院校的70多名同学在这里挂牌上岗。年青学子通过了解社情民意,感受百姓需求,播洒爱心收获感悟。不少大学生参加实践后都把收获体会用微信微博做成“志言志语”,与大家分享奉献的快乐。

  “雷锋驿站的常任志愿者”,这是人们对傅余贤的赞誉。作为“雷锋驿站”的支书、常务副站长,年近七旬的他从10年前的世博会开始,就带领志愿者团队坚守在这五平方米的“阵地”上,将“雷锋驿站”创建成誉满申城的志愿服务示范基地,荣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十几块奖牌。

  很多人退休后的乐趣是发展爱好、出门旅游等,但傅余贤的所有热情投注的是——学雷锋做志愿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那年傅余贤正式开始退休生活。世博园区所在地是他工作了几十年的上钢三厂。听说招募世博会志愿者时,傅余贤觉得自己找到了新的岗位,应在这片故土上继续做些贡献。经过笔试、面试,傅余贤如愿成为一名世博会志愿者。世博会结束,别的城市站点志愿服务站大都完成了使命,但因位置特殊傅余贤所在站点服务游客的工作还未结束,他继续忙得不亦乐乎。后来站点经过改建更名“雷锋驿站”并让他领军后,傳余贤立下”军令状”:“把雷锋精神与世博志愿精神结合,365天不间断提供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常态化。”说到做到,傅余贤带领志愿者们让站点全年无休,每天早上8点半到下午4点半提供志愿服务。

  虽然有近50人的固定志愿者轮流排班,但傅余贤几乎天天都会出现在“雷锋驿站”。在为民服务之余,傅余贤还热心于志愿服务的总结思考与记录。做世博会志愿者期间,他坚持记录志愿服务,最终这些记录被集结成《七彩小屋的故事》出版。站点改名“雷锋驿站”后,他依然写志愿服务日记,记录志愿者生活,创作诗歌散文,汇编出版了《雷锋驿站的故事》。

  “雷锋驿站就是雷锋精神的一朵花蕾,每一位志愿者就是雷锋精神的种子。”记者陪同《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将军前来考察时,傅余贤这样说。

  公交陆家嘴“雷锋驿站”:细致服务情暖路人

  行人口渴,这里有免费饮用水;便餐食物要加热,这里有微波炉;手机没电,这里有免费充电器;衣服划破,这里有针线包;突发心律失常,这里有自动体外除颤器……


  在上海滩高耸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下,“浦东公交陆家嘴雷锋驿站”位于世纪大道陆家嘴环路口7条公交线路与地铁2号线换乘点。“驿站”是一座红蓝相间的小亭子,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地区虽然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但却着实让路人、游客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雷锋就在身边”的温暖与感动。

  作为上海的重要地标,陆家嘴云集了众多金融大厦、购物广场和游览景点, 每天来往于此的市民游客数以十万计。新年前夕,记者来到“浦东公交陆家嘴雷锋驿站”考察。环顾四周,只见面积不到7平方米的亭子整洁清爽,服务项目众多。有能同时为多部手机充电的充电器、有便民医药箱、针线包。桌上一台红白相间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引起了记者兴趣。据值班志愿者介绍,该仪器主要用于突发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急救,可以在患者最需要的第一时间发挥作用。

  “同志,我们要去莲溪,怎么走?”“您好,往前笔直走50米左右,坐798路。”当班志愿者小钱又仔细询问对方:“坐公交车需要硬币,如果没有,这里可以兑换”。“姑娘,我们可以到里面坐一下吗?”说话的是两位自称来自河南的老年游客,正在等家人一起游览东方明珠。“没问题,请进。”细心的小钱见两位老人还不断舔着干裂的嘴唇,便主动打开饮水机,为老人递上热水,老人十分感动,连连道谢。

  一位小伙正为手机没电无法拍摄东方明珠美景懊恼不已,小钱赶紧上前告知“雷锋驿站”内可免费充电。对方看着自己的手机电量上来了,连声道谢:“雷锋驿站”让我拍下了东方明珠的美丽壮观,更让我经历了上海人民的大爱情怀和细致服务。

  “雷锋驿站”里的一本本《志愿者日志》,详细记录了驿站自2016年11月1日成立以来,浦东公交广大服务人员坚持撰写下的暖心小事。

  “最近一直下雨,路上湿滑,一位小姑娘问我如何缝补衣服。原来她的衬衫纽扣掉了,场面着实尴尬。我连忙拿出针线包给她,她竟然不会缝。我拿来工作服让她暂时穿上后,帮她补好了衬衫。”

  “ 今天下午,一位姑娘忽然晕倒,我们立即将她安置进来,姑娘突然呕吐,秽物把小黄衣服弄得又脏又臭,小黄却顾不了这些。在得知姑娘是错过午餐,血糖过低而晕厥时,大家赶忙拿了巧克力让她吃下,还买了面包、饮料让她充饥。”

  “可爱的小女孩与奶奶在‘雷锋驿站’边等人,天气冷,风特别大,我见孩子穿得少就主动上前招呼,原来小女孩在等妈妈,妈妈要大半个小时后才能到,我就请她们进来。暖和了的孩子活泼好动起来,给我讲起了故事。她说长大了也要做像阿姨这样的售票员,让我一下子好感动。”

  “天虽冷,情却暖。一位扛着大包小包的外地人员到‘雷锋驿站’问我‘去上海站坐什么车?’我在小纸条上详细写下换乘方式后交给他,他转身到旁边便利店买了个热玉米后送过来,对我说‘这是一点心意,你暖暖手吧’。我笑着跟他解释这是我的工作,他将热玉米放在工作台上后,提起行李就向地铁2号线车站走去……”

  记者看着日记中的一件件小事,一个个故事,更加深切地感到,雷锋还在人们心中,雷锋精神从未远离这座城市。

  毛泽东旧居“雷锋驿站”:缅怀伟人,永做好人

  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茂名北路120号甲秀里的毛泽东旧居,是一幢石库门房子,有天井、客堂、前楼和厢房等。1924年,毛泽东偕夫人扬开慧、岳母及孩子全家寓居于此。毛泽东一生多次来到上海,甲秀里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所。

  “五四”运动百年之际,由共青团上海市委指导,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共同举办的“雷锋驿站“揭牌仪式在静安区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举行。

  活动现场,按照中宣部提出的“雷锋精神连接你我他”的倡议,来自上海新四军部队历史研究会的老战土,恒隆广场党建服务站、淮海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和徐汇区东湖路街道东湖居委会的党员和来自五个区的学生代表们,带着一本红色或儿童读物参加活动,并获赠活动纪念封。他们在赠书中亲手写下缅怀伟大领袖,学习雷锋精神,祝福祖国美好的心愿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寄语,而主办方会将这批饱含真情的图书捐赠给云南文山的贫困学生,帮助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雷锋精神。

  纪念馆负责人小朱介绍,“雷锋驿站”在对观众进行雷锋图片、史料展出的同时,以日常微型展览、“雷锋故事机”和全国互联网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作为常态化宣传方式,以青年讲解员队伍为支撑,丰富宣传手段。同时将利用“互+计划”Ctak新媒体平台,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互联网主题班会,实时向全国各地中小学进行直播,拓展影响力和覆盖面。

  把“雷锋驿站”建在毛泽东旧居,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传承红色经典,传播雷锋精神提供了新的平台,深受市民及中外参观者的称赞。一年多来,已经有六万多市民和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人们在深情怀念伟人毛泽东的同时,观看有关雷锋精神的书刊、影像和网上浏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留言簿上,人们无不用真切的语言表达自已对一位伟大和一个好人的情感。一位军旅生涯多年的领导同志这样留言:两位湖南人。一位似太阳,是他驱散黑暗,从此中国阳光明媚;一位似水滴,是他泽润华夏,从此中国春般温暖。时代向前,阳光和水须臾不可缺。敬仰毛泽东,永远学雷锋!

  编辑:赵媛媛

  主编:夏一萌

  总监制:吴维满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雷锋驿站”——大上海温暖独特的新景观》)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