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工头"喻克伦:诚信履诺还清35年前所欠工钱(4图)

发布时间:2022-05-14 21:5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6 | 查看:350次

 35年前,他怀揣满腹雄心当起了包工头,带几十名工人跨省修路筑桥,没想到活干了,钱收不到,拖欠工友共计4万元工钱。35年来,因为始终没能兑现对工友的承诺,他始终不能安心。2016年春节,他自掏腰包还清了当年拖欠工友的所有工钱,他说:“还完债后我感觉轻松多了,没有欠下来生债,让子孙后代背上骂名,此生无憾了。”他就是来自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的喻克伦,20166月,喻克伦荣登“中国好人榜”。

年过六旬、头发花白的喻克伦老人,35年前干包工头欠下工友共计4万元工钱。35年来,这件事一直缠绕在他心头,他从未忘记当年的承诺,做梦都想着还工友的工钱。2016年初,他终于自掏腰包将拖欠工友的工钱全数发到每个人手上,践行了当初的诺言。

 

龙德康(左)受包工头喻克伦委托,为工友康树明(右)发放了35年前的200元工钱。图片来源:四川文明网

1.35年前当包工头 他欠了工友工钱愧疚于心 

1978年,四川眉山仁寿县始建镇营山村村民喻克伦听说甘孜州丹巴县到阿坝州小金县要修公路,喻克伦和几个年轻人就相约外出闯荡,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包工头。

1980年末,工友黄汉全在贵州威宁县揽到了修路的活,写信给喻克伦,让他带人去一起干。喻克伦一听,立即和村民龙德康分头在老家组织人。1981年1月,一支三四十人的队伍拉了起来,成员主要来自仁寿县,少部分来自邻县井研,分几路赶往贵州。

 

喻克伦(右)和妻子。图片来源:四川文明网

然而,到威宁后接的第一个活,是修当时黑石头区到银厂乡的公路。当地条件很恶劣,下了汽车还要走一整天才能到工地。大家就地砍树在半山腰搭成工棚,下雨时漏雨、刮风时漏风。但是工友们都拼命工作,却一直没有领到工钱。喻克伦回忆说,做了大约3个月,因为业主单位一直没有发工钱,工程便没再继续下去,有些人干脆回了四川老家。

之后,喻克伦又带着人去做了两个修路的活,“但这两个工地,依然没拿到工钱。”喻克伦说。

做了这几个工地后,喻克伦没有再回四川,而是继续在贵州揽活,后来全家定居在贵州水城县。“我没有回来,也让大家多少有些猜测。”喻克伦说,尽管大家表面上没说,但他知道有人私下怀疑,是不是他把工程款独吞了。

“不管别人欠不欠我,我始终亏欠乡亲们。”喻克伦说,当年带出去的人,都是自己和妻子老家的人,本想带着大家一起过好日子,却不想连做几个工地都没拿到钱。多年以来,他虽想自掏腰包把账结了,但一直心有余而力不足。

2.他做梦都想还清当年的欠薪 却力不从心 

喻克伦的女儿喻丹,出生于1981年。她从记事起,每到年关,就总听到父亲会念叨,说应该尽快把拖欠的工资兑现。

喻丹起初也不理解,“我们最初还住在牛毛毡棚子里,自己的温饱都没解决,哪来的钱还账?”喻丹说,最困难的除夕年夜饭,一家人只有一捆莴笋。后来她觉得父亲的念叨已经是一种习惯。

 

喻克伦(左)及妻子(右)与朋友在一起。图片来源:四川文明网

在贵州的每个除夕,喻克伦一家从来都不是四口过的,最多时要多七八个人,要么是父亲手底下的工人,要么是四川老家过来打工的人。喻丹和弟弟上大学时,父亲整天在工地上忙。“一家人吃穿用都靠他,他手上和脚上都皴裂了一道道口子,第二天还得继续上工。”喻丹说,在外地打拼的父亲很不容易,“那时候太穷了,更别说还账了。我觉得他并不会赖账,确实因为没钱。”喻丹说,这么艰难的情况下,父亲仍然是热心肠,就是个“烂好人”。当地一个酒鬼找他借钱,说要给女儿交学费,“我们都知道那个人是借钱买酒,父亲身上也没钱,他还是找人去借钱。”显然,这钱也是有去无回。“他却说就算是积德,保家人平安,好人好报。”

父亲每至年关的念叨总是以不断叹气告终。前些年,一家人才从牛毛毡房里搬出来了,父亲也不断接到工程项目,但家里经济仍不见宽裕。喻丹记得,每年春节前,父亲都是忙着要账,可家里过年总显得窘促,“要回来的钱要不全都发给工人了。”喻丹说,父亲不会玩乐,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最近两年,父亲念叨更频繁,而且显得很着急,“他说一定要快点去还了,有的工友都去世了,从他的话里,我能听到愧疚。”

3.自掏腰包还清欠款 兑现当年诺言 

喻克伦一直盘算着,要结清100多名工友的工钱。但迫于生计,直到35年后,他才了结这一桩心愿。

当年小分队散伙后,喻克伦没有回老家,自己又接了几个工程,但是依然没有挣到钱。喻克伦说:“后来儿女相继上大学,一家人要维持生活,根本无法兑现100多人工资。”2015年,儿女都已成家并参加工作,喻克伦觉得家里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2016年春节前,喻克伦揣着2万元现金,吃完除夕夜团年饭,便让儿子开车回四川仁寿老家。正月初一,喻克伦直接来到当年的大包工头黄汉全家,告诉他:“我下面的100多号工人的工资要结清了。”然后,他又和妻子带着现金,回到妻子老家,找到了龙德康,明确表示要兑现35年前的诺言,龙德康很快通知了其他工友。

正月初二下午,喻克伦又敲响了“帽根儿朋友”胡玉琪的家门。胡玉琪已过七旬,他当年受托管理工程账目。虽然30多年几经辗转,胡玉琪一直保存着手中的账目。“我一直相信,肯定有一天会用上。最近三四年,喻克伦每次回仁寿,都要来看我,都提了结账的事情。”胡玉琪说,“这回他来就喊我把账本子抱出来。”

说是账本,不过是4张油腻泛黄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姓名、金额。其中,最多的一张上有51个人,金额共是8252.09元。

  

胡玉琪保存了35年的账目。图片来源:四川文明网

正月初五上午,曾经的青壮年小伙如今大多已成了古稀老者,大家聚集在喻克伦妻子的老家,喻克伦当场拿出现金,每人在签上名后,都能领走当年的工钱,200元至500多元不等。虽然是35年前的标准,但是工友都表示不会催要利息,他们说:“35年的烂账能要回来,本身就很不错了,多一点少一点,都不那么重要了。喻克伦兑现了给工友的承诺,这才是可贵的。”

35年过去,终于兑现了100多名工友的工资,喻克伦如释重负地说:“非常感谢当年一起打拼的兄弟,没有埋怨,没有怪罪,没有加收一分利息。”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喻克伦》《“信义包工头”喻克伦35年尝践承诺自掏腰包还清百位工人欠薪》《四川“信义包工头”自掏腰包还百位工人35年前欠薪》等稿件综合,感谢四川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古话意在强调诚信胜过金。喻克伦用35年践守承诺,有如古人季布之诚。百十工友35年后得喻克伦一诺,不计金钱只感佩其信义。可谓这厢将心比心,那厢求仁得仁。

(责任编辑:陶恒)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