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灾区群众的挚爱——志愿者马爱娟没有止境的救灾日子(图)

发布时间:2008-11-25 08:00 | 来源:宁夏网 2008-11-03 09:38:24 | 查看:2637次

马爱娟和四川省都江堰的小朋友李映在一起。

  温暖灾区群众的挚爱 

  从四川地震灾区归来,马爱娟变了。这位事业稳定、生活安逸的企业老板打算卖车,当首饰,卖收藏品。身材娇小、清丽健康的她气息虚弱,但眼神坚定。她很少笑,偶尔绽放笑容,也是在怀念灾区坚强乐观的孩子的时候。那让她由衷地感到温暖、欣慰。

  11月1日,记者告诉马爱娟,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看了她的报道后非常感动,并作出重要批示:“应给予支持,并大力宣传她的先进事迹。”

  她强忍着病痛,撑直了歪躺的身体,眼睛兴奋地闪了起来:“领导说要支持,太好了。冬天眼看到了,最需要支持的是灾区人民,那里太需要我们了。”马爱娟时刻准备着再赴四川地震灾区。

  需要,就是理由

  马爱娟三进灾区,很多人不解地问她“到底干啥去了”,她莞尔一幽:“玩去了。”

  “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灾区,而他们遭遇的是灾难。同胞需要我们,这个理由足够了。”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马爱娟匆忙购置了一些药品、食品于15日晚紧急飞抵成都,16日凌晨便乘坐运送物资车辆赶赴都江堰灾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协助当地政府运送物资、发放食物、转运伤员。17日起她先后跟随救援车队赶往什邡、绵竹,转战汉旺镇、拱星镇、红白镇、蓥华镇……一路上马不停蹄,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5月21日马爱娟在四川省红十字会报到,并被安排在宣传部做志愿者的接待、登记工作。一有空闲,她就购买大量物资送到成都市区各大救灾站点。

  “我们真的很投缘。”上海志愿者小沈说。当时从上海带着药品赶往成都,准备送入灾区,但他们找不到路径。“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马爱娟老师很早就从宁夏赶来,她听说我们从上海专程赶来,特别是带来一些灾区急需的药品,特地跑上跑下地帮我们协调。最后安排我们和其他志愿者共11人前往都江堰一所小学,把物品送过去。”

  “刚认识她的时候觉得很惊讶,她看起来很文弱,在我们中间她是最年长的一位。”这是马爱娟给北京的志愿者毛叶丹留下的印象。

  6月2日,马爱娟决定和其他三名男志愿者自发筹集资金,购买食品、药品等进入茂县,山体垮塌、泥石流、余震不断。当时,许多志愿者都放弃了。但马爱娟坚持要去,大家怎么劝都没用。出发前,要去的志愿者都留了遗书托毛叶丹保管。“马爱娟写了两封信交给我,让我在她发生不测的时候寄给她的女儿和爱人,我看她写的时候很紧张,手都是抖的。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女儿。”毛叶丹说,那个场面是她这一辈子都不会忘的。

  得知妈妈曾不顾危险执意进入重灾区后,女儿哭了。“不论是女儿还是灾区孩子,我都牵挂。可灾区的孩子在受更大的苦啊”马爱娟眼圈红了。

  休克,被人抬下飞机

  马爱娟上路了,冒着山体随时垮塌的危险辗转雅安、泸定、马尔康。在阿坝,遇上了山体滑坡,车队无法前行,又是几天的阴雨,她们在冰冷的废墟上等待。三天后,终于到了当时还很少有运送物资车辆能够到达、物资奇缺的茂县灾区,并协助茂县教育局开展灾后学生安置工作。马爱娟因重感冒没药治疗,患上了严重的肺炎。

  6月16日,马爱娟回到成都的当天,又自筹资金购买物资和药品带领河北志愿者送往江油、雁门等地。随行的志愿者说:“马姐怎么走路轻飘飘的。”终于,这个弱小的女子经历了陀螺一样的连续运转后病倒了。长时期饮食不佳、睡眠严重不足,在成都输液四天后病情仍不见好转,马爱娟恋恋不舍地返回家乡。6月20日,所有的人都陆续下了飞机,可手捧鲜花的亲朋们望穿秋水,也没看到马爱娟的身影。后来,已经休克的她被人用轮椅直接抬到医院,昏睡两天后她醒了,朋友们看着她那副样子哭了,爱人又怒又疼地说:“去救灾把自己救成了灾民,还得我来救你。”还没有康复的马爱娟开始筹划第二次灾区之行,她拿出自己的积蓄,又向朋友借了2万元,买了大量食品后租车运到重灾区的部分乡镇。

  马爱娟总是强调自己“皮实,挨得住。”当时灾区食品原本就非常紧缺,清真食品就更缺了。她随身携带的食物和衣物走一路送一路,留下的唯一一件像样的衣服是迷彩服,饿得不行了喝凉水,最艰难时,三天都没有吃一口饭。一天晚上,几天没有吃过东西的马爱娟发现了一家清真餐厅,里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饭菜,那时她饿极了,受到主人邀请后便顾不得斯文吃了起来。可是当她得知,那是灾民一个星期以来吃得唯一一顿像样的饭后,她再也吃不下去了……

  每天要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合眼,一片纸板就是床,衣服就是被子,而且只能蒙在脸上。马爱娟掀起衣服,小腿上,胳膊上全是成片的淡紫色印记,这是从灾区带回的痕迹。“那地方的蚊子太多太毒了,早晨醒来一身包。”

  “灾区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老人就是我的父母”

  马爱娟的电脑里保存着许多来自灾区的照片。孩子们惊恐的表情,母亲忧虑的眼神,被病痛折磨却无条件救治的人们,她看一次就难过一次,内心的不安一次比一次强烈。她不能再坐等下去了,购置食品、药品及其他一些灾民急需的物品,8月中旬,回家仅待了一天的她,第三次进入灾区。

  此次灾区之行,让马爱娟的内心受到了更强烈的冲击。“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救灾已经结束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挽救生命的时候。”为了让灾区群众受伤的心灵得以康复,让他们有勇气面对现实,马爱娟再一次投入到心理救灾的工作中去。

  她对孩子有种偏执的爱。在成都青羊体育馆开展“抗震救灾爱心家园”服务时,她在一顶帐篷里看到一个才2个月大的孩子,他叫赵小涵。小涵在地震中背部擦伤,奶奶离开了人世,20岁的妈妈也因为惊吓没了奶水,当时还买不到奶粉,小家伙一个劲儿地哭。马爱娟又着急又心疼,使尽浑身解数弄了些奶粉和奶瓶,手把手教小涵的妈妈照料小涵。从此,她每次购买物资,最先想到的就是奶粉。

  马爱娟和同伴们每次前往成都买物资时都要给孩子们带些学习用品。6月1日,她们还在都江堰一简陋的帐篷里挂上气球,买了玩具,为孩子们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安县物资缺乏,尤其是帐篷,马爱娟想尽办法找来帐篷,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购买物资、教学用品等送往灾区,她带领她的团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帐篷学校,成为当时灾区帐篷学校建设的先行者。

  孩子们从冷漠、麻木逐渐变得开朗、乐观,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理解,这种变化深深地震撼了马爱娟。“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坚定了我留在灾区服务灾区的信心。”

  在灾区,每走到一个回族群众聚居的地方,只要马爱娟告诉他们自己是回族,来自宁夏,那些老人就会紧紧地抱住她,失声痛哭,马爱娟总是坚强镇定的安抚老人们:“我们所有的回族同胞都不会不管你们的,有我们吃的就不会让你们饿肚子。”但她心里明白,这个许诺太沉重。

  在平武的一座清真寺里,住着从重灾区救出来的六十多位孤寡老人,食物非常缺乏。看着这些可怜的老人们,马爱娟鼻子发酸,喉头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马爱娟动员同行的人把凡是回族能够食用的食物,以及能够凑到的钱物全部留了下来。走出清真寺,站在平武街头,马爱娟不禁失声痛哭。

  返回成都以后,马爱娟顾不得许多,向朋友、亲戚借钱,只要是稍微熟悉单位也不放过,在最短时间内筹集到一批物资,送往平武、江油等地。“在此之前,我根本没有想到灾区有那么多的回族同胞,走遍了灾区所有的清真寺,情况令人心痛。那些老人就是我的父母,我不能不管他们。”几个月来,她仅看望过双目失明的母亲一次。

  “马姐”,一个传递温暖的名字

  马爱娟先后带了八个志愿者团队,这些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职业的人在同一个心愿下组成了一支“阳光独立团”,随时赶往最需要的地方。她和她的“战友们”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进入重灾区的旱路经常被阻断,志愿者们只好选择水路。山崖扭着狰狞的面孔,巨石像一群凶猛的野兽,咆哮着直泻而下,船身开始强烈晃动,死亡近在咫尺。“燕子,如果这次我回不来,你要为我唱首‘女人花’。”她给北京的志愿者廖燕子发了条短信。

  “不少志愿者无法面对惨重的灾难,心理几近崩溃,忍痛离开,马姐坚持到了最后。”毛叶丹相当敬佩马爱娟。“我也崩溃过,幸运的是我承受下来了。实在憋不住就痛哭。”

  谁没有钱吃饭了,马姐请;谁要没钱回家了,马姐买票。“都是自家兄弟姐妹。”马爱娟的爱在身边融化。小沈告诉记者:“如果说一批批的志愿者是流水的兵,那马姐就是那铁打的营盘。”

  “战友”李风荣这样说她:马爱娟——她的人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她总是想多做一些事情,她愿意把所有的爱都奉献给灾区的百姓,甚至是生命……

  广东志愿者罗嗣荣曾经和马爱娟并肩战斗了一个月,他现在又回到了四川,他对马爱娟说:马姐,回来吧,灾区人民离不开你啊……(裴云云)

(责任编辑:贺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2楼 山东省东营市2009-07-23 22:15:07 发表
匿名网友:请马总联系我。人民日报通讯员王君,13181975588

第1楼 宁夏固原市2009-07-04 10:14:25 发表
匿名网友:大爱在灾区回荡,宁夏人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