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明:权力分解是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前提

发布时间:2015-02-22 20:49 |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5-01-26 11:15  | 查看:1091次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理顺纵向政府间关系、适当分解权力、我国底线伦理秩序、新型智库建设、社保改革渐进路径、世界经济战“常态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朱光磊:理顺纵向政府间关系最根本原则是打破“职责同构”】

  南开大学教务长朱光磊教授认为,政府纵向间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匹配是政府间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分税制在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划分了财权,却并没有对省级政府与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进行划分,也没有对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作出合理界定。当前,“资金向上流动,事权向下流动”的趋势很明显,“中央请客,地方埋单”和“上级请客,基层埋单”等现象广泛存在。在这方面,应创造条件,使府际关系逐渐由“命令-服从”的关系向伙伴型关系发展。这种伙伴型关系,是建立在纵向政府间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一种友好合作的工作关系,并不取代上下级政府间政治上的层次差别,更不会否定中央的政治权威,而只会使工作主体更加愉快,更具有政治文明的特征。

  理顺纵向政府间关系,最根本的原则是打破“职责同构”,探讨纵向政府间职责的归位问题。这具体体现为,中央政府在某些重点领域仍需要适度集权,如银行系统、纪律检查系统、技术监督系统等;在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市政建设等具体政策的制定上给予适当的行政性分权。

  摘编自《北京日报》

  【陈武明:权力分解是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前提】

  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主任陈武明指出,权力是一种具有强制和支配性质的力量,如果权力过分集中,那么权力自身的专制、滥用特性就会得到强化和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出现绝对权力。绝对权力是个魔鬼,一方面它容易使一些人的私欲高度膨胀,走上擅权专横的邪路;另一方面它阻碍民主的发展,更多的人除了服从别无其他选择。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人大权独揽后就凌驾于组织之上,一言九鼎,唯我独尊,从诚实变得虚伪,从谦逊变得傲慢,从民主变得专制,有的甚至变得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堕落成严重的腐败分子。

  因此,要对权力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就必须对权力进行科学的分解,使组织和个人的权力都有明确的边界,在横向和纵向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特别是重大权力要集体共享,最大限度地压缩腐败的机会和空间。否则,制约和监督就很难落实,权力滥用或腐败的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当然,对权力的分解,一定要根据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条件进行,做到科学合理。

  摘编自《红旗文稿》

  【江畅:我国底线伦理秩序面临挑战】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江畅撰文指出,伦理秩序有底线的、正常的和美好的三个层次,其中底线伦理秩序基础脆弱,处于有序与无序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社会成员挑战道德底线而使社会陷入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伦理秩序,但也只是达到了底线的层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且难以通过既定的构建方式消除。导致这种挑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致富心切、政策过度激励致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未能得到有效扼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应对当前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适当调整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思路;需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政策激励的调整,引导和推动社会公众追求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坚守底线伦理,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严防整个社会生活的市场化和资本化;需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要求,构建对人们既能起到规范作用又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新的社会道德体系。

  摘编自《湖北社会科学》

  【丁艺:建设新型智库的三大亮点】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政府管理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丁艺指出,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的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和基本原则,《意见》具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智库的功能定位突出导向性。《意见》对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定位加以界定,又将智库研究的主要问题领域加以精准表述,二者既互为表里,有相互补充,旗帜鲜明指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方展方向。二、智库的规划设计具有系统性。《意见》规划出了一个高度整合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现有科研咨询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各大高校以及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的,跨领域、跨学科、分层次、有侧重,各具分工又相互协调,良性竞争又优势互补的,具有高度系统性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发展的新格局。三、智库的发展路径凸显改革创新精神。《意见》对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实现建设新型高端智库的路径提出了明确、具体、极具改革精神的要求。这些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智库和科研机构在发展中遇到的效率低下、闭门造车、理论不联系实际、成果转化率低、难以对各级政府实现有力的政策咨询服务等问题。

  摘编自光明网

  【郑功成:社保改革渐进路径局限性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尽管社保渐进改革的策略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客观而论,这种策略同样有着历史的局限性。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使命与卓越功能,就是以确定的制度安排来应对不确定的人生风险,只有制度定型才能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并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如果这一制度总是处于试验性的改革状态,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就会造成制度公信力下降,同时增加人们的不安全感与焦虑情绪,当前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批评甚至不满,就与总处在试验状态的改革方案结构缺失、改革不同步及过度追求创新而不能理性地走向成熟、定型密切相关。

  摘编自《北京日报》

  【陈建奇、张原:警惕世界经济战“常态化”】

  陈建奇、张原撰文指出,尽管全球经济自2010年以来呈现复苏增长态势,但世界主要国家宏观政策却持续分化。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诉诸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促使国际资本跨境急剧大规模流动,引发巴西、南非、印尼等新兴经济体汇率大幅震荡及国际金融风险上升。发达经济体多年来的政策举措已经构成了世界经济战的特征:一方面,量化宽松政策有助于压低自身货币汇率获得非常规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汇率等国际金融稳定性产生较大的负面溢出效应。潜在的问题是,引发世界经济战不仅使得发达经济体受到谴责,世界经济还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伴随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世界经济战出现了缓和的迹象。然而,去年底以来,乌克兰等地缘政治问题持续发酵,俄罗斯经济由于欧美制裁而引发经济危机的风险陡然上升,制裁等极端世界经济战形式再度受到世界关注。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持续分化的新常态,欧美与俄罗斯双向制裁加大世界经济战呈现常态化的风险,由此引发外界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因此,创新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倡导各国加强合作而非制裁的措施,避免世界经济战常态化的局面,是促进全球经济持续稳步复苏增长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康慧珍整理)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