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文 从“老学迷”到“图书馆奶奶”

发布时间:2016-06-05 10:24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15-01-19 13:56:00 | 查看:1624次

  陈玉文,女,79岁,邳州市陈楼镇大顾村村民。 

  以“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上学”的信念,将6个子女培养成了高中生和大学生,被邻居们钦佩地称为“老学迷”。为让村里更多孩子圆大学梦,她在耄耋之年腾出家中20余平方义务办起了家庭儿童图书馆,购买4000多册藏书,免费向方圆十几公里农家孩子开放,并成为农村孩子课余时间最流连忘返的成长乐园,孩子们称她为“图书馆奶奶”,曾荣获“彭城好人”称号。 

  一种信仰:“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上学” 

  她叫陈玉文,今年77岁。陈玉文上过4年私塾,在农村,像她这个年龄的女性,读过书的凤毛麟角。能上私塾,是因为陈玉文的奶奶说:“人这一辈子,如果不读书那就亏死了。”在奶奶坚持下,陈玉文读了4年书。 

  20岁,陈玉文嫁到大顾村,先后养育6个孩子。那时在农村,谁家培养一个高中生就已经让邻居羡慕不已,而陈玉文家则更令人佩服,先后培养了5个高中生、1个大学生。在陈玉文小儿子13岁时,她的老伴去世,那一年她也做了一次大手术,一侧肾脏被切除。如此困境,她仍一个人支撑。亲戚邻居都劝她:“让几个娃别读书了,回家干活。哪怕一个孩子在家干活,你也能轻松一点啊!”陈玉文坚决拒绝:“娃都得读书,就是砸锅卖铁也不能辍学!”“最困难的时候是20块钱借了4家,甚至烙煎饼都得向邻居借油擦鏊子。”陈玉文清楚地记得,一年冬天,放学回家的四儿子告诉她,学校要缴20元的书本费。陈玉文知道,家里是一分钱都没有了。她安顿好孩子,自己出门借钱。“王老太太、王振山、王家婶子、三婶子他们每人借给我5块钱。”陈玉文说,“后来,攒够一篮鸡蛋就去卖,卖的钱还账。一家一家地还,半年才还清。”在农村,有6个劳动力的家庭是“殷实人家”,一般生活不会如此困难,邻居们知道她是不想让子女辍学,生活才会如此窘迫。于是她有了一个绰号:“老学迷”。陈玉文觉得“老学迷”这个外号是对她的褒奖,当她这样介绍自己时,甚至下意识地翘起了大拇指。 

  陈玉文说:“或许奶奶的那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我只要看着孩子们读书,心里就舒坦。 

  一次抉择:“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陈玉文的家庭。她的小儿子苏州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到工作。孙子辈的10个孩子全都是大学生,这最让乡亲们羡慕。为给小儿子带孩子,陈玉文在北京生活了5年。孙子5岁时,陈玉文回到大顾村,她越发感觉城乡教育的不均衡。陈玉文说:“城里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上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村里的孩子想看本书都困难。” 

  2010年夏天,陈玉文在电视上看到,本地一个农村孩子暑假下河游泳淹死了,陈玉文觉得她这个“老学迷”得给乡亲们干点事儿,但她并没有教育心得,她的儿孙都考上大学也不具有复制性。不久,在上海工作的孙子给她打来电话说,会寄来一批图书,这些都是上海的爱心人士捐献给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委托陈玉文暂为代管,中秋节会有志愿者到家里取。书很快就寄到了,整整四大箱,漫画书、科普书、作文选……陈玉文突然意识到,这些书正是村里孩子们最需要的。她做出决定:截留这批书。“我们村不是贫困村,但是我们村的孩子真的很需要这些书啊。反正离中秋节还远,不如先给孩子们看。到时候志愿者要把书提走,再给他们包上。”陈玉文把西边的屋子整理出来,摆上图书。2010年国庆节,“老学迷”儿童图书馆开张了。 

  孙子从上海回到家,看到奶奶的图书馆,特别高兴,说:“这些书,只要有孩子读,就是物尽其用了。我们还会捐一些书过来的。” 

  一份质朴:“喜欢看书的孩子肯定会还书” 

  图书馆刚开了几天,没有小读者来。陈玉文选了几本书送到邻居程欣然家,程欣然还记得,“那本作文选真好,虽然老奶奶让我给其他朋友看,但我真没舍得给。”程欣然手里有好书的事儿在学校里不胫而走。后来,孩子们都知道是在“老学迷”奶奶那儿借的,在“老学迷”奶奶那儿看书不要钱。到了10月的第3个星期天,陈玉文累得不可开交,她的图书馆一天接待了200多位小朋友。“真不骗你,200人,只多不少!”陈玉文说,“排队排到了大门口!” 

  陈玉文不懂图书管理,只要有孩子来借书她就开心得不得了。在她的图书馆借书,不要办借书证,甚至不要登记。“喜欢看书的孩子肯定会还书的。”陈玉文说,“要是像公家图书馆那样办借书证、记录我也忙不过来。看到孩子们来借书,我高兴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查借书证?如果有几个不还的,肯定是喜欢这本书,或者那本书对他有用,只要书在孩子手里,总归是好的。我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 

  一个心愿:“让所有书架都摆满图书” 

  陈玉文的图书馆名气越来越大,大顾村、小薛村、前余村、袁湾村、城后村……周边村的孩子都知道这个图书馆。不知不觉,“老学迷奶奶”的称呼被“图书馆奶奶”取代了。随着读者数量的急剧增多,现有的图书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陈玉文说:“现在最大的困难不是孩子不读书,而是没有孩子们需要的书。”陈楼镇文化管理部门得知这件事后向邳州市文体局积极争取了800本图书,徐州市城管局专程捐助3000多元,并配备了多个书柜,她的图书馆还被随手公益组织批准为“随手送书下乡”活动的免费借阅点。 

  “老学迷”儿童图书馆已成为孩子们心灵成长的乐园,据陈楼镇大顾村小学校长卢永介绍,“一般学生课余时间都到处玩耍,或者在家看电视、上网,自从村里有了图书馆之后,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就有了奔头。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课余时间就好像有了另外一个家。学生在这个氛围里面都愿意去读书,对学校教育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有人说,一个老人就是一座图书馆,里面的“书”体现着人生百味,世间冷暖。已近八十高龄的陈玉文在用她的智慧和热情为刚刚踏上人生之路的孩子们照亮前行之路的同时,也绽放出自己生命最华彩的乐章。2012年12月,彭城好人民间评审委员授予陈玉文“彭城好人”称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