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一个青年农民工的志愿行动

发布时间:2009-03-04 11:2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03-04 | 查看:1186次

  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有一个青年农民工叫张景然,这位刚刚30岁的年轻人把打工挣来的钱,在村里设立奖金鼓励敬老、开办乡村超市方便乡邻、为家乡铺路修桥……无偿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自2002年至今,向全县老人捐款捐物价值百万元,收养孤儿3名,资助学生5名,还参加义务献血3000余毫升……他的志愿行动影响着身边许许多多年青人。

  扶助孤弱 收养孤儿资助学生

  1998年春,因为家贫,张景然噙着眼泪告别校园,到南方打工。凭着南阳人特有的聪明、勤奋和诚信,他从学徒干起,组长、班长、主管、部长,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现任重庆潼南江北安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

  2002年7月,他从广东匆匆回家,因为父亲患上血癌,已经到了晚期,却不愿在医院久住。就在出院前夕,张景然又捡了一个女婴想要收养。此时,儿子刚刚出生,家里老少3人需要照顾,他的决定理所当然地遭到家里人的反对,就在争论的时候,父亲开口了:“留下她,不要再管我了。这也是一条命呀!”顿时,全家人泪如雨下。一个月后,父亲去世,看着两个婴儿粉红的小脸,从此,张景然更加坚定了扶助孤弱的决心。

  “我从农村出来,知道把一个学生培养成大学生是多么不容易。”张景然开始收养孤儿、资助学生。2005年除了收养一个男孩,他开始资助一位山西籍的南阳理工学院学生;2006年,又收养一个女孩,资助一位信阳籍的南阳师院学生;2007年,资助南召县两名特困高中生……至今,张景然还经常为梁沟村小学学生提供学习用具,出资改善这所寄宿制学校的饮食条件。

  “我资助的学生学习成绩都非常好。”张景然说,有的学生父母双亡跟亲人居住,他除了保持联系外,还经常去看望,“过年时,孩子的心理压力最大,我就给他们买衣服,让他们拥有不输于旁人的物质条件,保持心理健康。”如今,张景然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在郑州王希玲戏校学习,一位大学生在北京实习,一位大学生多次获奖。

  设奖敬老 促使乡邻和谐相处

  “老人下世早,我的学没上成,就想让这种遗憾别再上演。”说起“日行一善”的动机,张景然很淳朴地说。

  他在梁沟村设立了“百岁老人孝敬奖”,凡老人年满80岁,每年奖100元,90岁奖1000元,百岁奖1万元——在人均年收入不到600元的梁沟村,这绝对算是笔“巨款”。张景然的想法很简单:“父母年岁大,说明子女照顾得好,应当奖。”

  梁沟村干部张强说,张景然提倡孝道,现在村里的老人普遍受到尊重,家庭、邻里和谐相处。“没得奖的人家想,别人对自家的老人都这么关心,作为儿子儿媳,为啥不去关心呢?”任德胡老人说,有得奖的人家把部分奖金捐出来,为的是鼓励更多的人,现在村里婆媳、翁媳矛盾很少。

  每年冬春农闲的时候,张景然都要请大戏,让出不了门的老人享受到文化大餐。“每次两台,每天早中晚3场,一唱10天,每场戏500元,你算算这得多少钱?”在村里做生意的辛振记说:“一戏二价,加上管演员吃住,每次大戏没有7万元拿不下来。这可是山里人家门口的文化享受啊。”

  大戏引来周边留山、小店、云阳等地的众多观众。这不仅是艺术的魅力——张景然宣布,大戏举办期间,全县的贫困户、五保老人,凭证明可领到米面油,还有衣服现金等。两年来,全县已有300多户受益。

  热心公益 带动众老板建设家乡

  “梁沟这儿是黄沙土,以前下雨的时候,连摩托车都开不动。”梁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奇说,修“村村通”工程,张景然主动从自己的超市里拉来水泥,还捐款3万元建了一座桥。而他自己的家,却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三间土墙瓦房而已。

   张景然开办的利民超市,从五金、家电到农资、影碟一应俱全,他还经常赊账给现钱一时周转不开的乡亲。“当你做了第一件好事,对方真心感谢的场景会推着你把好事继续做下去。”张景然不仅自己做好事,也用真诚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人。他所在的公司董事长到太山庙乡看过后,大力支持他建设家乡。广东、云阳镇和市城区的一些老板,也纷纷出力出钱,加入到张景然的行动中。

  杨磊的母亲在市城区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经常鼓励他加入到张景然的队伍中。每次办大戏,他都把自家厂里的服装拉到现场,乡亲们谁试着合身就穿回去,至今已经送出3000余件。杨磊很佩服张景然:“我们是在他打工中途回南阳自学计算机时认识的。作为一个刚刚30岁的年轻人,能做到这一步,真的很了不起。关心老人,很细微的地方他都照顾到了,这让我很佩服。”他用勤劳去创造财富,他用孝道回报乡亲,他用爱心去温暖他人,他用热情继续他的志愿行动。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