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宁《新论语》:用的是旧砖瓦 盖的是新房子(2图)

发布时间:2017-09-30 18:32 | 来源:光明日报 2012-07-15 05版 | 查看:713次

  近日,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地下一层,面对着热心的读者,钱宁谈着他的新书《新论语》。身后的背板上,写着“为什么重编《论语》”,下面的一行小字,是学者葛剑雄对《新论语》的评价:“不加一字,不减一字,编而不作,《论语》一新。”

  对葛先生的话信与不信,要读过书再回答。

  做重编《论语》这件事,钱宁说是因为自己胆子大:“两千多年来,《论语》作为经典一直没有被改动过,当然,历史文献永远有存在的价值。但我认为,重编《论语》早晚有人要做,这点我深信不疑。我只不过胆子大,所以先做了,也许后面的人会再做。《新论语》作为一本辅助读物它应该可以成立。”钱宁对此充满自信。

  钱宁重编《论语》的想法,由来已久。大学时重温《论语》,他印象最深的是《论语》中几乎都是充满生命力的名言,被人们在生活中大量运用。十年前,钱宁开始认真阅读《论语》,写了一部以孔子生平事迹为题材的历史小说《圣人》,后来还参与拍摄了由此改编的电视剧《孔子》。“《论语》读多了,章句越来越熟,但整体的印象仍是‘杂乱无章’。《论语》其实是一部未经整理的古老课堂笔记,除了孔子之语,还有早期弟子的载录,也有后期弟子的记闻,这‘合编’显然缺乏深思。正是在反复阅读中,我突然有了‘重编’的想法。《论语》需要一次解构,一次系统的分拆,然后重构,并在其中展现文本原有的意义、内涵和逻辑。”

  在一团乱麻中,钱宁找到线头,而这线头就是“仁”。他在《新论语》中将《论语》原有的二十篇体例完全打破,从“仁”的定义和内涵出发,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新结构原文文本,使其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有机地融为一体。《新论语》分为内编与外编,内编收录了所有“子曰”之语,弟子之言和其他辑录一律放在外编,这样做保证了孔子言论的准确性与纯粹性。内编为核心篇、路径篇、实践篇、例证篇和哲思篇。以“仁”为核心,将“孝”、“悌”、“信”视为其呈现形态,“礼”为其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求取的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实践的方式,例证再现“授课现场”,展现孔子学说中最高深的部分。外编则分为评价篇、记忆篇与阐释篇3篇,从孔子的学生及同时代人对他的议论中丰富孔子的形象,进一步阐释他的思想。

  钱宁说,实际上有重编《论语》想法的人不少,《论语》也被以各种方式编辑过,有按主题分类编的,也有试图以孔子的编年把《论语》整理成新版本的,还有更大胆的把《论语》改成四言诗。《新论语》是一次革命性“重编”,实际上是用了解构的方法,借用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在分拆和组合的过程中呈现出新含义。“《新论语》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你无需太多烦琐的注释,也可以看懂,是现代人以西方的逻辑仍然可以看懂的书。它是一部新经典,所以我把它称为《新论语》。”

  “以孔子内在的思想为逻辑,重新解构孔子的《论语》,是《新论语》想要做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做着做着我发现,《论语》中的句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很多前后结构不清的‘子曰’都出现了新意。重新编排的过程中好像见证奇迹一样,漫山遍野都是散兵游勇,你找到了主帅,号令之下,三军成阵,整个《论语》呈现出新的面貌。由此,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孔子。”

  “把600多句的《论语》编成有体系性的东西,你从一开始就有信心编成这样的书从而建立这样的体系吗?”面对这样的提问,钱宁说,“开始感觉这种想法也是太异想天开了,但好在《论语》不是太长。做到后来,豁然开朗。做到三四百句的时候,我开始坚信这本书能够编成。”

  对“改动”经典作品可能引起的争议,钱宁坚信《新论语》有它出世的价值,他说:“每个时代对《论语》都有自己的解读,两千年来,解读以各种方式存在,宋代朱熹理学是对《论语》的解读,明代心学也是对《论语》的一种解读。我认为‘五四’是对《论语》的另一种解读。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做出我们的解读,我希望《新论语》被视为我们这代人解读的一种努力。我们生活在一个重建的时代,重新追寻传统,走向创新。‘五四’拆了孔家店,现在我们完全没必要重建,但可以返修,用的是旧砖瓦,但盖的是新房子,这就是我认为《新论语》所具有的新意义。希望这本书让更多人读懂孔子。”

  钱宁努力去做了,三联书店帮助了他。本报记者 庄 建

  《孔子讲学图》  资料图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