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检察官”蒋冬林:退休不褪色 清贫之中守望正义(6图)

发布时间:2017-12-06 20:4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11-07 第1160期 | 查看:946次

  个人简介

  蒋冬林,原为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从检29来年,蒋冬林共接待来访群众共计1078人次,查出水污染原案28件,向相关行政检察机关发送《检察建议》28份,主办控告、申诉、民事行政和贪污贿赂等案件150余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3600余万元。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对法律的忠诚,展示了人民检察官的崇高形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2017年8月,蒋冬林荣登“中国好人榜”。

  1988年,刚刚通过自考拿到法律大专文凭的拖拉机厂工人蒋冬林与两名同事在零陵大街上看到有一张招聘检察干部的招考通知,报考条件之一就是需要法律大专文凭,蒋冬林一时兴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谁知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此,蒋冬林迈进了检察院的大门,一干就是二十九年。他从最先的控告申诉科干到驻所检察室,此后又先后在反贪局、反渎局工作,直至今天所在的民事行政检察科;他从书记员、助理检察员干到检察员,从别人眼中的小检察官干到了两鬓渐白的老检察官。

蒋冬林(左一)向群众了解案件情况。来源: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检察院

  1.甘于清贫 他的日子只能用“熬”来形容  

  蒋冬林命运多舛。母亲因为脑梗塞,不仅生活上不能自理,经常出门后找不到家,还时不时地给蒋冬林“制造”一些小麻烦。有不少次,饭菜做好后,她像顽童一样,又猛然浇上一瓢水。蒋冬林重新做好饭菜后,还得一口一口地给老人喂饭。他妻子原来在很远的一家很不景气的企业工作,家里负担也很大。因为各自要照顾自己的母亲,他们夫妻只好两地分居,以至于女儿周岁后就一直跟他生活。 

  更不幸的是,蒋冬林的女儿5岁多的时候,患上了一种怪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这种病近30年来,在我国仅有14例,且无药可治。发病时,腿部时常剧烈疼痛,肌肉慢慢萎缩,只有在每年疼痛最剧烈的时候开刀割去坏死的肌肉,但不久以后又疼痛起来。现在,他女儿的左腿已比右腿少了6寸。 

  在这种境况下,蒋冬林的日子只能用“熬”来形容。如果他不出差,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这样:早上先安顿好母亲,自己来不及扒上几口饭,就匆匆背着女儿上学,再匆忙赶回单位上班,下班后又急忙赶往学校接女儿,晚上还得为女儿炒盐敷膝按摩双腿。 

  有一次,女儿的病又犯了,疼得在床上滚,哭喊着:“爸爸,爸爸,我腿好痛。”按照女儿发病惯例,又到了该去省医院做手术开刀割肉的时候了。而此时,老蒋正在承办一起经济大案,询问几个关键证人。同事们都跑来劝说:“老蒋,回去吧,我们顶替你。”蒋冬林却说:“这个案子是我经办的,已到了关键阶段,你们接手不太清楚,我离开就可能耽误办案工作。”他硬是在办案一线连续熬了两个昼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当他看着女儿哀怨的泪光时,他的双眼发酸了。 

  蒋冬林的生活很清苦。他平时总是一身制服,一双胶鞋,一辆自行车。他的家十分简陋,可谓家徒四壁。 

  爱人下岗后,一家三口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一个月的工资除了买油盐柴米,就是给老的小的买药。他想将女儿送到北京的大医院住院治疗,但听说仅入院费就得5万元,治疗费还无法估量时,蒋冬林只能望而却步,含着眼泪对女儿说:“孩子,爸爸对不住你,爸爸无能啊!” 

  机关职工食堂照顾干警,中餐、晚餐仅2元1餐,蒋冬林都舍不得在食堂搭伙。“在食堂花2元只吃饱我一个人,在家里花2元可吃饱全家。”他说。 

  家境窘迫,蒋冬林却不忘向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每次单位向灾区捐款,或捐助重病干警,蒋冬林总是抢着拿钱。大家不忍心收他的钱,他坚持说:“我虽穷,但有人更需要帮助。”近10年来,他捐献救灾、扶贫等款物4000余元。2009年10月,在永州市“慈善一日捐”活动中,蒋冬林把自己获得的“道德模范”奖励款以及市区给予他女儿治病的1.7万元全部捐出,而零陵区委、区政府拨给他女儿治病的2万元资助款,蒋冬林至今也没有领取。

  “我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有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些钱用在他们身上更有价值。”蒋冬林说得很诚恳。

蒋冬林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来源: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检察院

  2.不和人走近少和人来往 他是执法如山的“死脑筋”   

  身为父亲,蒋冬林不肯亲自去借给女儿看病的钱,不肯求助于人,最重要的考虑是:“我是检察官。”

  “如果我去借钱的话,就会欠下人情。是人情,都是要还的,这就很可能在未知的什么时候牵连到我的工作。”蒋冬林说,入了这行,就养成了警觉的习惯。人家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哪怕是下意识的,都会很敏感。

  老蒋的妻子理解他。“我老婆朋友的朋友被抓了,他们托我老婆打听消息,什么都打听不出来。以后,也没人通过老婆找我了。”身为一名检察官,蒋冬林与外界保持着绝对的距离,不和人走近,少和人来往,哪怕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见他这个样子,他母亲在世时“数落”过他:“检察官都是一辈子不求人的,人家走路用大门,你们自己开天窗走吧!”

  检察官的生活是不能和身边的人搅和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基层。因为基层检察官办案,最大的压力其实就来自熟人的圈子。从前的同学、朋友,甚至老师、亲戚,都有可能被自己亲手查办。被自己亲手查办的人,三下两下,就能找到一个能联系到自己的人。“如果和他人走得近,甚至人情账欠下了,拒绝就很为难了。”老蒋说。

  符合法定条件的人,都可以成为检察官,但这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为一名好检察官。老蒋说,喜欢热闹的生活,社会交际广,又太讲义气的人,不适合检察官的职业。“吃了人家的饭,迟早要帮人家办事。”所以,从检20多年,蒋冬林从来不肯和当事人吃饭,案子结了感谢的饭也不吃。在驻看守所检察室工作五年间,就连看守所的工作餐,老蒋也没有吃过一次。“我不吃被监督对象的饭。”老蒋说。

  “检察官职业所要求的忠诚和廉洁,老蒋不折不扣地落实了,他从始至终耐住了寂寞,受得了孤独,过得心安理得。”零陵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冯湘琳说。从检时间很长了,20多年了,院里的同事们都早已了解老蒋的品格,了解他的原则。如果有人通过同事请老蒋吃饭,同事都会先给他挡了:“叫不动的,算了吧。”

  如此不近人情,他才能够20多年清清白白、光明磊落。

检察开放日活动,蒋冬林(右一)向群众介绍办案情况。来源: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检察院

  3.从检29年,他被称作检察系统的“蒋博士”    

  蒋冬林是个“书痴”,读书是他唯一的爱好。小时候,父母在一家织布厂当集体工,吃饭都没人管,饥肠辘辘的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趴在饭桌上啃书本。在到检察院工作之前,除了了解一些基本法律常识外,他还是检察业务的“门外汉”。“作为新时期的检察干警,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办案能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万一搞错一个案件,就会影响法律的尊严。”蒋冬林说。

  为了学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晚上将年迈的老人、患病的孩子安顿好后,蒋冬林就在那个3瓦的节能灯下读书到深夜,同事们开玩笑说“那是延安窑洞的灯光”。因为深夜孤灯下的苦读,蒋冬林被人比喻成“苦行僧”。

  家里1500多册法律图书,是蒋冬林最心爱、最珍贵的宝贝,这些都是他从牙缝里一点一点挤出钱买的。“只要有一点钱,他就会拿去买书。”为了这个,妻子衣莉没少跟蒋冬林吵架。但吵架归吵架,吵过之后,蒋冬林还是跟以往一样。除了买书,蒋冬林还从网上下载材料,汇编成法律资料200多本。

  每逢节假日,蒋冬林就往新华书店跑。2006年除夕,衣莉有事外出,临走时安排他杀鸡准备年夜饭。回来时,只见自己年迈的母亲在忙活着,蒋冬林却不见了身影。衣莉气得说不出话来。等蒋冬林回来一问,原来是到新华书店看书去了。春节期间,夫妻俩为此“冷战”了好几天。后来了解到,那天蒋冬林是因为一个医疗纠纷案抗诉,牵涉到许多陌生的东西,便到书店去查阅资料,衣莉这才消了气。

  又过了几天,蒋冬林对衣莉说:“新华书店那套书打折了,原来600元现在只要480元,我想买下来。”衣莉一听差点跳起来:“我跟你结婚20多年,从没买过上100元的衣服,你却要花这么多钱买书?不行!”但经不住蒋冬林软磨硬泡,衣莉还是很不情愿地拿钱给他买了书。后来,蒋冬林从这套打折书里寻找“科学依据”,经依法抗诉,一位医疗事故受害人获得了10万元赔偿。

蒋冬林(左一)热情接待来访群众。来源: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检察院

  多年努力后,蒋冬林在零陵区检察院第一个拿到法律自考本科文凭,还发表论文30多篇,累计20余万字,其中多篇在省、市获奖。因为对法律适用的精通,就像一本“活字典”,同事们亲切地称他“蒋博士”,院里流传一句话:“有搞不懂的问题,就去找蒋博士!”  

  “检察干警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蒋冬林如是说。

  4.成立工作室 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凭借二十多年来的扎实工作、无私奉献,蒋东林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湖南道德模范”、“湖南好人”等荣誉。退休后的他接受返聘,仍然活跃在检察工作的第一线。

    2017年8月9日,零陵区人民检察院“蒋冬林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旨在重点监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重点加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空气、水、土壤等领域的监督工作。

“蒋冬林工作室”揭牌。来源: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检察院

  零陵区人民检察院“蒋冬林工作室”的成立在零陵区乃至永州市政法系统尚属首创,在蒋东林的带领下,工作室汇聚了各界有识之士、社会志愿者、广大人民群众之智慧,积极参与到依法治区、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社会公益事业中去。

   (文字来源:综合检察日报、正义网、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检察院等)

  编辑点评

  蒋冬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基层检察官,但他又是一个高尚的人。他29年如一日,凭着对法律的信仰、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甘于清贫,不图名利,始终活跃在检察工作一线。蒋冬林用行动诠释了一名检察干警的高尚情怀。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