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制度化、项目化、专业化、信息化”分论坛—— 新机遇、新挑战与新思考

发布时间:2017-12-08 20:3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12月05日 T03 版 | 查看:1947次

近年来志愿服务发展速度迅猛,如何让志愿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制度化、项目化、专业化、信息化发展,也就自然成了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志愿服务制度化,怎么去认识志愿服务制度化,如何去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部部长代恒猛说:“为什么有的项目可以做10年、20年还在继续,有的项目十年如一日,制度化是重要的保鲜剂”,不单是出钱出力,志愿服务更多的是结合需求,要在需求中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制度化是固化有序的。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主体、活动运行的固化,信息系统包括在活动的固化中,信息系统也是推进规范化、制度化的有效方式。

  国家卫计委直属机关团委书记徐宏以卫生行业服务这支特殊的队伍为例,说明卫生行业从业人员是志愿人员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同本同源,一脉相承,队伍建设的制度化是开展服务的重要保证。

  如何通过项目化提升志愿服务在社会创新治理中的作用,要将志愿服务提升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合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主任王忠平博士认为,要大胆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的方式发展的创新,单靠传统的方式很难解决现在社会面临的诸多的问题,要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比如说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推动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红树林,白海豚,候鸟,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个海边小城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茅清馨,在论坛上分享了她的公益故事和她眼中的志愿者服务管理与创新、志愿者需求的创新、志愿者服务内容的创新、志愿者服务形式的创新。她认为,志愿服务的普惠化,使受助者不仅仅局限某一群体,每个人都在公益中成长,未来公益事业发展也将会是普惠化的。

  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王胜利对推进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从哪儿发力、怎么发力也提出了几点思考,“要明确志愿服务未来的协调机制和监管机制是很重要的”。

  作为大学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朱晓红则是站在了社团视角去看志愿服务,“从社团性来分可以分出公益性的社团,其中大部分是志愿者协会,还有联合类的,行业性的社团、学术类的社团,还有专业性的社团”,如何判断社团与公益活动的关系,如何让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好社团这个平台很有意义。她认为,要扩大志愿者的参与渠道,对志愿服务分量和比重较小的非公益的社团,要通过努力沟通,把志愿服务植入其中,这不仅是扩大了公益性社团的规模,也会让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有了更多的资源支撑。

  朱晓红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可以探索把以往的项目化的运作机制更多变成一种平台式的对接机制,它体现的也恰恰是制度化的要求。在推进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的“几化”,“制度化”可能更具有提纲挈领的地位。

  作为点评专家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谭建光教授认为,如何去理解制度化包含的新东西,有四个关键词:“制度创新、组织转型、项目升级、体系完善。” 包括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创新建设、组织如何转型,怎么分化,方方面面都是有待完善的,新时代带来很多新机遇,但是又必然引起很多新思考,但也正因此才能把志愿服务真正推向前进。

实习生 陆梦颖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