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2018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寄语: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图)

发布时间:2018-07-07 21:35 | 来源:澎湃新闻 2018-07-07 14:19 | 查看:1107次

 

邱勇校长讲话  石加东 摄

7月7日上午,清华大学2018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现场了解到,经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授予2259人博士学位,授予5401人硕士学位。

“毕业是一道分割线,从此你们将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毕业典礼上向7000余名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寄语。他在讲话中21次提到开放,期盼学生永葆“开放和创新”精神,勇于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个体局限,乐于接受新思想、接纳新事物,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事业,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

“‘海能卑下众水归’ ‘同仁一视,泱泱大风’。”邱勇表示,开放是清华大学的重要传统。而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广大学子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更需要“努力与时代同行,以开放精神点亮人生”。

他强调,与开放的时代同行,要拥有创新的勇气,要学会尊重不同的声音,要遵从内心的价值取向。

自动化系1977级本科生、1982级研究生管晓宏经历过历史的变幻,曾先后当过民工、乐队乐手、木工、钳工、车工,在高考恢复后自学考入清华。面对即将走入社会或选择继续深造的“学弟、学妹”,他站上台笑称“分享一点过来人的经验”。

“选择最容易走的路,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管晓宏说,“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改进,很快取得的成果,创新性往往有限。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没有多少参考文献,说明这个方向比较难或者别人还没有想到。虽然举步维艰,但经过努力做出来了,就可能取得大成果。”

对于“随大流”的人生选择,他也发出告诫,适合别人的选择不一定适合自己。同时,管晓宏希望,学生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中,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开始走上快车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巨大。如果我留在美国的企业工作,每年能有10万美元的年薪。我回到国内任教,月薪只有300元人民币。很多朋友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回国,也有人以为我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我坚信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联。”管晓宏分享道,2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让世界上许多人跌破眼镜,他也自豪于参与了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

即将离校,在清华园学习生活过的学生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毕业生代表、化工系2013级博士生唐城感慨,是清华园这个小世界里的爱和温暖孕育了自己无尽的梦想和希望。

他表示:“在清华,我们学会了为学为人横平竖直的基本功。”从明天起带着过去这几年里塑造的优良品格、锻炼出的过硬本领、收获到的宝贵学识,他们将更有勇气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绘画系硕士毕业生林茹则向澎湃新闻表示,清华的学习生活让她更独立,让她朝着自己感兴趣,梦想的方向前进。 

附校长讲话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

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学校向7000多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毕业是一道分割线,从此你们将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人文学院来自意大利的戈雅同学,毕业于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博洛尼亚大学。她来到清华学习中国语言文学,从清华毕业后又将回到博洛尼亚大学任教,传播古老的东方文化。新闻学院来自新加坡的陈容华同学,已经在北京、新加坡和曼谷建立了个人工作室,毕业后将专心投入影视创作。学校今年的官方英文宣传片,就是她带领团队历时数月拍摄制作的,以国际学生的视角呈现了今日清华的活力与魅力。今天,有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国际研究生身着清华的学位服参加毕业典礼。“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清华因开放而更加多彩。

开放的清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和国际学者,也让越来越多的清华师生走出国门。经管学院的赵闯同学,在校期间曾赴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交流活动。他感受到,成为更好的自己、建设更好的世界是各国青年人共同的梦想。在个人总结中,他写道:“国际舞台上的青年就是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青年世代友好,明天就会更好。”

开放包容是清华大学的重要传统。校歌有言,“海能卑下众水归”“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西雅图全球创新学院、苏世民书院、米兰中意设计创新基地、世界和平论坛、“一带一路”达沃斯论坛、亚洲大学联盟,一系列成功的国际合作项目展现了清华全球战略推进的坚实步伐。清华正在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世界也听到了更多来自清华的声音。

大学近千年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走向开放的过程。大学提供的丰富的教育机会,吸引聚集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学者,不同的学科在大学里协同发展,多样的文化在大学里相互交融。在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大学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学在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西方有学者认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改革开放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带进了中国,也让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今时代的开放性正在不断扩大,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格局中,社会单元紧密联系,竞争与合作相伴相随。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上,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你们要努力与时代同行,以开放精神点亮人生。

与开放的时代同行,要拥有创新的勇气。开放和创新是当今世界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开放的时代为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创新的道路往往是布满荆棘的,越是重大的创新,挑战性越大,风险也越大。你们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个体局限,乐于接受新思想、接纳新事物,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事业,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机设计师程不时先生从清华毕业后,毅然投身于我国的航空事业。面对当时外无专家帮助、内无前人经验的艰难局面,26岁的程不时学长勇敢地挑起了任务紧、难度大的飞机设计重担,为我国自行研制出首架大型喷气式客机作出了突出贡献。程不时学长说:“创新是人类有生以来就被赋予的一种品质,一种思维的品质,我们要捍卫起每个人心里的创新基因。”

与开放的时代同行,要学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开放的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良好的自由发展空间需要人们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文明因多样而不朽,世界因融合而美丽,人生因包容而焕发光彩。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身,尊重他人才能赢得来自他人的尊重,正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可以“各美其美”,更鼓励“美人之美”。只有在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相互欣赏的基础上,才会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与开放的时代同行,要遵从内心的价值取向。开放的时代机会无限,众多的机会带来了多样的选择。但选择越多,迷茫往往也越多。在选择面前,不要为外物所扰,不要为私利所动,不要为俗流所惑,要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坚守自身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在迷茫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要做真正有长远意义的事情,始终保持人生的方向感。听从你心,行你所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同学们,海阔天空的人生画卷正在你们面前展开,无限光明的未来正在呼唤你们勇敢前行。“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身处开放的时代,我希望你们始终遵从内心的选择,永葆进取的精神和创新的激情,在包容和尊重中不断获取人生的力量。“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融入这个伟大的时代,以开放精神点亮人生,成就自我,引领未来!

今天是一个让人眷恋的日子,我希望你们记住,清华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欢迎你们随时回家!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