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做志愿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各地各部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综述

发布时间:2019-07-25 15:46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5日 04版 | 查看:11028次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强调 

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最严垃圾分类条例”。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社会发展大事,势在必行。但在具体操作中,却遭遇种种阻力。上海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坦言,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志愿者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力量。

  在上海青浦区徐泾镇民主村,志愿者团队特设了“投放垃圾考评表”,由志愿者每天在每个投放点按照门牌号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考评打分。

  志愿者李阿姨说,如果有居民嫌麻烦不愿意分类,志愿者就拎着垃圾跟着他回家,一次不行就两次,总有知错而改的一天。“有的上班族错过投放时间,把垃圾堆积在房屋门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坚决不收,房东、租客责任制明确了这方面的奖惩措施,租客不配合,房东也有责任。”志愿者们硬是凭着一股“钉钉子”精神,让大家开始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助力垃圾分类只是当代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一个缩影。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学雷锋志愿服务不仅参与人员越来越多、组织越来越壮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而且还有一个鲜明特征,那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惠及民生、引领风尚。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人们互助友爱、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扶贫领域志愿服务扎根见效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在推动脱贫和乡村振兴领域,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如雨后春笋,在广大农村扎根见效。

  中国平安集团开展了“三村公益”,即村官、村医、村教。截至目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学员达380余名。村教工程开创并推广智慧小学建设综合行动,并通过“三村晖”智慧教学平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援建升级乡村学校607所,培训乡村教师4831名。在村医方面,“移动健康检测车+名医巡诊”已跨越180余个山村,组织了180余场公益义诊活动。

  在福建福安市松罗乡,让群众脱贫致富的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科普志愿者郑柯发功不可没。郑柯发原是偏远山区的一名木匠,经过多年摸索钻研,成为懂葡萄种植的技术专家。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返乡种葡萄。渐渐地,村民们增加了收入,盖了新房、买了电器,也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慕名前来取经的果农,郑柯发毫无保留地热心指导。他认为,能够用自己的技术帮助身边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福安市科协指导下成立的“郑柯发科普工作室”,被当地群众称为“自家的农科院”。

为民服务,友爱互助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党建+志愿服务”为志愿服务发展注入强劲生命力。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美湖社区党委持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动183名党员志愿者注册登记,占辖区党员总数的75%,成立了“婆婆妈妈”巧手团队、“舌尖美湖”食艺团队、“美湖戏曲队”“平安美湖”义务巡逻队等8支特色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专业对口”服务。

  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中国美术馆将每位志愿者资料登记造册,并结合他们的特点及专长将志愿者细分为导赏组、服务组、教员组、值班组,并选出组长配合管理。

  我们欣喜地看到,做志愿者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遍地开花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学雷锋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风景和文明新坐标。当“做志愿者”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成为参与者、躬行者,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 龚亮)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