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 支教深山七春秋(图)

发布时间:2010-02-27 08:53 | 来源:河南日报 2010年2月26日 第A05版 | 查看:1559次

  编者的话

  贫困偏远山村缺教师。王克勤老师不顾自己已年迈、退休,孙子上幼儿园需要接送,还有老伴和儿子的强烈反对,依然选择到山区支教,这种精神确实令人钦佩。

  由此,使我们联想到“合点并校”。其在节约师资、减少财政支出、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给这些地区的小学生带来一些诸如安全、接送、吃住等难题。编者曾去过地处山区的卢氏县范里乡车道沟村,由于村小学被撤销,几对年轻夫妇只好让孩子到离村约5公里远的乡镇上学。因为孩子太小,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在家种地,妻子则不得不在镇上租房为孩子做饭、洗衣。

  希望有关部门在着手解决贫困偏远地区师资短缺的同时,也要正视“合点并校”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新华网河南频道2月26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王克勤原是镇平县杨营镇教师,2003年秋已56岁的他听说位于山区的二龙乡缺教师,就到该乡中心校报了名,并要求到偏远的山村去。2006年退休后,家人想着他总算可以歇着了,谁知一开学他把铺盖一卷,又到山区支教去了。一晃4年过去,有人不解地问:不缺吃、不缺喝,你窝到山里图啥?他总笑笑说:“啥也不图,只想让山里娃和城里孩子一样受教育。”

  到偏远山区去

  石庙村白凉坪小学,距乡镇20多公里,离县城50多公里,没有直达车,离最近的下车点也有10多公里。

  2003年8月31日一早,王克勤就坐上县城开往二龙的第一趟班车赶往白凉坪小学,准备新学期学生开学报到。下车后他绑好扁担,行走在弯曲的山路上,一个山坡没过去就累得气喘吁吁。不一会儿天下起雨来,好不容易到了一个村,浑身也淋透了。在村支书家吃过午饭,雨仍下个不停。他怕耽误学生的开学报名执意要走,支书就找来雨伞,又派人送他趟过几条河。越往前走山势越高,快到一个山村时,左边是陡峭石壁,右边是望不到底的山谷。在平原生活惯的他,一阵头晕眼花,只好一手抓紧扁担,一手扶着石壁,小心翼翼向前挪动。

  下午5点多他来到一个叫荆树崖的山村,和村主任一起又走两公里,看到一座瓦房孤零零地蹲在山墩里,村主任一指说,那就是学校。进去一看,只见破烂的窗户用几根木棍支着,南间的屋顶嘀嗒嘀嗒漏雨,地面坑坑洼洼,四张课桌歪歪斜斜地放在中间,墙壁被烟熏得像抹了一层油墨,南墙上挂的黑板是一张发白的五合板,靠后墙根垒了一个锅台。北间是教师住室,没有床,只有一张办公桌,落满灰尘。

  苦并快乐着

  2003年国庆节,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回到家,听说父亲在山上30多天没回家就骑摩托车去找他,上午8点走下午5点多才到。一见面大儿子就说:“爹,你咋想着往山旮旯里钻,害得俺俩好找,半路上迷路,连个问路哩都找不到。”

  随后大儿子在屋里查看,从馍篓里摸出个干馍,说都干成这样还能吃?王克勤说:“放锅里馏馏,用热饭泡泡,就软和啦。”儿子一听说:“爹,给你直说吧,今天就是接你回家哩!”边说边卷被子,王克勤连忙拦住。就这样,这边卷,那边铺……最后,两个儿子只好下山去了。

  2004年初,王克勤在村完小用编织袋装好书本,用扁担挑着往学校走,渐渐山路陡了,肩膀也开始发疼了。但他不敢歇脚,因为前面荆树崖下老鹰嘴那段路太难走,他想赶在天黑前走过去。山里正月天黑得早,走到红隘村北坡天就黑了。他紧紧裤带,抓紧扁担,脚蹭着山道慢慢向上移。一脚没蹬稳,连人带扁担摔倒,幸被悬崖边荆棘挡住。等他翻身坐起,觉得腰部、双手及脊背都火辣辣的疼,一摸,黏糊糊的,是血流出来了。在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荒野中,他只好摸索着把编织袋从扁担上解下来,摸爬着往返3次把东西分运上老鹰嘴。高一脚浅一脚到学校时,已是凌晨1点多了。

  一次,他下山取试卷,由于连降大雨,河水翻卷的漩涡一个连着一个。王克勤不敢轻易下水,坐在河边等行人结伴过河,等了半个钟头也没见人影。只好一手提着裤子和鞋,一手拄着木棍下水,木棍在前面探一步,脚蹭着河底的石头向前挪一步。刚移过河心,木棍在石头上一滑,他摔倒在激流中,顺着河水往下冲了十几米,刚好被一块露出水面的石头挡着,才算上岸。

  开学第一周,他就用彩纸制作了一面国旗,带领孩子们举行升旗仪式。课堂上,他除了认真教孩子们书本知识外,同时也注意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表盘、长方体等。他常带孩子们到教室外写生,画教室、树木、花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音乐课上,他教孩子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两只老虎》等。课间,他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指星星等,与孩子们学在一起,乐在一起。

  只要跑得动就一直教下去

  2006年春,王克勤终于退休了,最高兴的要数他的老伴。这些年老王整天在学校,屋里屋外全凭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家务活可有人搭把手了。

  可是,当听说二龙乡王家庄还缺教师时,老王又坐不住了。他一说想法,老伴一百个不乐意:“我可不答应,这几年你在山里吃苦受累还不够。再说,咱两个孙子上幼儿园,轮也轮到你接送了……”最后,老伴答应他只干一学期。一个学期过去了,王家庄村干部送给他200元钱,说是家长们凑的,算是车费补助。王克勤赶紧说:“我只是想为山区孩子尽点义务,钱不能收。”新学期开学,王家庄依然缺教师,老王又悄悄离开了家。

  开学第三天,老伴让儿子带着找到学校,要亲眼看看老王为啥总往山里跑。待了几天,她亲眼看到了山里娃上学的艰难,和山区群众对老王的爱戴,回家后二话没说,就叫儿子送来衣被、米面和鸡蛋。

  截至目前,王克勤已在大山深处坚守了七个春秋,现在,当谁问起支教到啥时候时,王克勤总是爽快地说:“只要山区需要我,我还跑得动,就一直教下去。”

  眼下,王家庄小学共有四个年级9个学生。1个和9个,坚守与渴望,正在演绎着一段感人的故事……(作者:记者 韩春光 通讯员 贾 苗 杨小岩 图 李庆琦)

(责任编辑:张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