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扶贫”激发义县贫困户脱贫动力

发布时间:2020-01-16 12:39 | 来源:辽宁日报 2020年01月16日 08版 | 查看:4653次

本报讯 记者高华庚报道 “马大哥,我们村种的黄芩茶去年销量特别好,今年你也来种植园打工吧,年底还有分红呢!”1月14日清晨,锦州义县留龙沟乡大齐沟村党支部书记高彩霞在贫困户马玉明家走访时诚恳地对他说。作为义县道德模范和“锦州好人”的高彩霞,2019年成为大齐沟村党支部书记。她一有时间就到贫困户家中唠家常,说说党的政策和扶贫方针,从思想上帮贫困户解忧,从行动上帮贫困户解难,还张罗着种订单茶帮助贫困户致富。高彩霞做的这些事,只是义县在扶贫工作中创新推出“道德扶贫”的一个缩影。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义县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义县”建设中,先后开展了评选“身边好人”、十大标兵、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幸福家庭、文明家庭、四好家庭等系列活动,涌现出各类先进典型300多个。被评为道德模范和“锦州好人”的女企业家高彩霞,成为大齐沟村党支部书记后,为了让贫困乡亲搭上脱贫致富的顺风车,从“扶志”入手,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技术上,她毫无保留地把种茶和养殖窍门全盘托出;在资金上,把自己孵化出的鸡雏以成本价赊给农户养殖。在高彩霞的带动下,村里种植的黄芩茶为村集体带来13万元收入,义县最贫穷的大齐沟村在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如果说个人道德典型是一缕星光,那么集体道德典型就是一座灯塔。被锦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镇标兵”的稍户营子镇五台沟村,在脱贫攻坚战中坚持从抓道德建设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扶贫活动。实施智力扶持,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和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实施就业扶持,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致富本领;实施精神扶持,成立秧歌队、广场舞队、篮球队等文体队伍,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政策扶持,把重点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16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住上新房;实施产业扶持,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主导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近几年的“道德义县”建设中,义县城乡涌现出许多邻里互助的先进典型,他们的感人事迹广为流传。义县城关乡前窑村菜农刘恒彦是一名党员,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成为远近闻名的扣棚“老把式”。他富了不忘众乡亲,带领村里多户菜农搞棚菜生产,传技术、筹资金、建暖棚、帮管理、找销路,全都尽心尽力。地藏寺乡杨树沟村的张秀萍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为了让那些在外打工的村民少些牵挂,她无偿照顾起留守儿童。十几年来,张秀萍共辅导了200多名留守儿童。

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还要在转变人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为此,在脱贫攻坚战中,义县把扶正贫困户的思想观念作为重要环节,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方针。发挥“道德义县”建设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同时,组织“勤劳致富标兵”“脱贫先进村”“脱贫示范户”等典型组成基层宣讲团,以访谈、报告会、道德讲堂等形式,走进贫困村、走近贫困户,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以真情实感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目前,道德讲堂已宣讲500多场,覆盖义县17个涉农乡镇的各个贫困村,近2万人受益。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