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指导学生研究自己的思想,当真“没有问题”?

发布时间:2020-01-21 11:48 | 来源:光明网 2020-01-17 14:21 | 查看:692次

作者: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继核心学术期刊《冰川冻土》发表“论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论文、核心社科期刊《银行家》发表“主编10岁儿子散文”引发广泛关注后,一张2019年高等教育专业博士论文答辩海报,近日也开始在网络流传。该海报内容显示:湖南师范大学前校长张楚廷教授,指导学生撰写研究自己教育思想的论文,并担任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有“既当运动员还当裁判员”之嫌。

  对此,湖南师范大学有关负责人回应称,经过认真核查研究并了解相关情况,张楚廷教授指导的博士论文答辩,所有程序都是合法合规合理的,没有问题。并指出,“这是无可非议的,这和研究鲁迅是一样的。要是在学界没任何影响力,你让学生来研究他,讲不过去,是不是?”

  不知道湖南师范大学校方是没有get到舆论的关注点,还是心里明白却顾左右而言他。网友并非认为不能研究张楚廷的教育思想,而是质疑由张楚廷指导自己的学生研究自己的教育思想,并由自己来评价研究的质量。莫非作为导师的张教授,和作为研究对象的张教授,不是一个人?这是不能和研究鲁迅相提并论的,鲁迅指导过学生研究自己吗?

  “总归要避一点嫌”,这是网友对此事最朴素的想法,而这其实也是基本的学术规范。“利益回避原则”是学界的普遍规则,论文盲审,有的学校规定导师不参加自己指导学生的论文答辩,就是避免利益关系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然而,对张楚廷教育思想的研究,本人并没有回避,还亲自指导,这就有悖基本的学术原则。

  学者抛开基本的“利益回避原则”,把学术公器“私用”,和当前开展学术研究时质疑和批评越来越少有关。据潇湘晨报报道,2016年,老校长张楚廷给学生上新学期第一课,他鼓励同学们发言、提问和“抬杠”。但现实中,对张教授教育思想的研究却是一片赞歌。

  据报道,张楚廷指导的博士论文《张楚廷教育智慧研究》摘要中写道,“张楚廷先生不仅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舞台上一位全国闻名的大学校长、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更是一位锐意进取的改革家”。其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走向人的美好——张楚廷教学思想研究》,摘要中介绍,“本论文的重点部分为张楚廷教学思想如何让人走向美好。”正文第二章中写道,“在人口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张楚廷先生作为第一人勇敢地承担起了人本教育的重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学术圈子似乎习惯了这种研究方式。不知道对于导师指导学生研究自己的行为,其他答辩委员没有提出过不同意见,仅从校方的回应看,其到现在还认为此做法纯属正常。

  最近学术界发生的几起事件,均是同一类问题。研究员在导师主编的期刊上发表赞美导师、师娘的文章;父亲在自己主编的期刊发表儿子的文章;作为当代教育家的导师,指导学生研究自己的教育思想。超出正常认知范围的个案接连发生,给公众带来很强的冲击:学术圈究竟怎么了?

  对于这种奇怪的现象,作为教育家的张楚廷,倒是比作为导师的张楚廷更明白。其此前在其他事件中的分析或已指明原因,“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是协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大学的行政权力来源于学生权利和学术权利的让渡,故大学行政权力是大学内部群体(教师、学生)赋予的。行政权力也只有在尊重学术权力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发挥行政作用。”

  学术依附行政,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必然会导致质疑和批判精神匮乏。而离开了质疑和批判,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反而是沉渣泛起。(熊丙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